2019年交通银行招聘考试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篇 财会基础知识

第一章 会计基础

第一节  总  论

一、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监督。

二、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相关方提供会计信息。

(1)会计核算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来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3)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不仅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的核算,还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

2.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的监督功能的特征主要有:

(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货币计量来进行;

(2)会计监督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

(3)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

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例1】(判断题)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

【答案】

【解析】会计主体是会计信息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法律主体是法律上承认的可以独立承担义务和享受权利的个体或法人。会计主体包括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例2】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依据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答案】B

【解析】企业是否持续经营是会计人员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的基础,例如固定资产可以在较长时间发挥作用,如果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中;如果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此时应启动清算会计。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

4.货币计量

会计进行核算时,是以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来综合计量为前提的。

5.记账制度

(1)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核心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2)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收付制或现金制,是指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确认收入或费用的归属期的制度。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也采用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真实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明晰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6.重要性原则;

7.谨慎性原则;

8.及时性原则。

五、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基础,是确认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权责发生制基础和收付实现制基础。

第二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

一、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适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资产的实质是经济来源;资产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资产应该包括以下特征:

资产的实质是经济资源;

资产的目的是在未来为某个会计主体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能够加以控制的经济资源;

资产是可以用货币来计量。

(2)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负债是过去或目前的会计事项所构成的现时义务;

负债是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牺牲;

负债必须能以货币计量,是可以确定或估计的。

【例1】(多项选择题)对于负债类账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

B.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

C.期末余额一般为借方余额

D.期末余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答案】BD

【解析】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期末余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应享的剩余利益即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所拥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资源的净额。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收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取得的成就;

收入能引起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例2】下列各项中,符合会计要素收入定义的是(   )。

A.出售材料收入

B.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

C.转让固定资产净收益

D.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答案】A

【解析】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5)费用

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构成: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制造费用和间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一项费用要么是产品,要么是期间费用。

【例3】企业支付的产品广告费,应通过(   )科目核算。

A.主营业务成本

B.税金及附加

C.管理费用

D.销售费用

【答案】D

【解析】销售费用这个科目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6)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其金额表现为收入减费用后的差额。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作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利润应该是指企业的净利润,即利润总额减所得税;

利润总额由四部分组成,即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2.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项程序,它指的是用货币数量(主要是金额)对财务报表要素进行描述,即指入账的资产应按什么样的金额予以记录和报告。

(1)计量单位:通常采用名义货币。

(2)计量属性:会计要素(主要是资产)可用货币计量的各种特征。

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二、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分类

表1-1  会计科目分类(按其归属)

2.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御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3.会计科目的设置

(1)合法性原则(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第三节  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

一、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的基本平衡式)

会计恒等式: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收入-费用=利润(第二个会计等式)。该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例】(多项选择题)下列业务中,能够引起会计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变动的有(  )。

A.收到投资者的追加投资,存入银行

B.用银行存款归还所欠货款

C.以银行存款购入固定资产

D.用银行借款直接偿还拖欠的货款

【答案】AB

【解析】A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B项,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C项,资产此增彼减;D项负债此增彼减。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法有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三种。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会计等式。企业会计核算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

企业的会计科目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等五类。在复式记账法的借贷记账法中,会计分录左边是借方,右边是贷方,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基本准则。资产、成本与费用的增加列在借方,减少列在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及利润的增加则列在贷方,减少列在借方。

2.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

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

实际工作中,余额试算平衡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方式进行。

第四节  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概述

1.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2.会计凭证的作用

(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二、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的种类

(1)按照来源不同分类,可分为: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

(2)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类,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

(3)按照格式不同分类

通用凭证。(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如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转账结算凭证等。

专用凭证。(内部使用)如收料单、领料单、工资费用分配表、折旧计算表等。

2.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填制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求

记录要真实。

内容要完整。

手续要完备(签章)。

书写要清楚、规范。

原始凭证要按规定填写,文字要简要,字迹要清楚,易于辨认,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大小写金额必须相符且填写规范,小写金额用阿拉伯数字逐个书写,不得写连笔字。在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号“¥”,人民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写“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号“—”。大写金额用汉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等,一律用正楷或行书字书写。大写金额前未印有“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个字,“人民币”字样和大写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到元或角为止的,后面要写“整”或“正”字;有分的,不写“整”或“正”字。如小写金额为¥1008.00,大写金额应写成“壹仟零捌元整”。

编号要连续。如果原始凭证已预先印定编号,在写坏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管,不得撕毁。

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填制要及时。

(2)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填写自制原始凭证时,必须有经办单位的领导人或由经办单位负责人所指定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一次凭证的填制。一次凭证虽不一定加盖公章,但一定要有完整的签审手续。经办人、负责人、审核人、签领人一定要签名或盖章。

累计凭证的填制。填制累计凭证时,除了满足一次凭证的填制要求,由于可能涉及多个部门,所以必须由相关部门责任人审核签章。

汇总凭证的填制。填制汇总凭证时,编号、填制日期、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金额、制证人、审核人、收款人、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必须填写。

(3)外来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

3.原始凭证的审核

(1)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包括原始凭证的日期、业务内容、数据的真实性。各种原始凭证都必须有相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2)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3)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

(4)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审核原始凭证各项基本要素是否齐全,是否有漏项,日期是否完整,文字是否工整,有关人员的签章是否齐全,凭证联次是否完整。

(5)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审核原始凭证各项金额的计算及填写是否正确,包括阿拉伯数字分位填写,不得连写,小写金额中间不能留空位等。

(6)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审核时要注意审核凭证的填制日期是否符合及时性要求。

【例1】下列关于原始凭证更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凭证填制日期错误的,可以进行涂改

B.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可以在错误处更正,并加盖出具单位印章

C.原始凭证金额错误的,必须由出具单位重新开具

D.原始凭证有错误的,不能涂改,必须由出具单位重新开具

【答案】C

【解析】原始凭证填写如有错误,要使用正确的改错方法更正,具体如下:不得涂改、刮擦、挖补或用褪色水改,更正处应当加盖开出单位的公章;对于文字发生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原开出单位重开,或在错误处进行更正,并在更正处加盖更正单位公章及相关人员名章;对于数字发生错误的原始凭证,必须退回原开出单位重开,不可在原错误处更正;会计部门和经办业务的有关部门,必须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核。

三、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的种类

(1)按内容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2)按填列方式可分为复式凭证和单式凭证。

2.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1)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记账凭证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记账凭证的名称;记账凭证的日期;记账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经济业务事项的金额;记账标记;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使用阿拉伯数字小写填写);制证、审核、记账、会计主管等有关人员的签章,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还应有出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2)记账凭证的审核

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科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正确。

【例2】对于涉及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  )。

A.收款凭证

B.付款凭证

C.转账凭证

D.记账凭证

【答案】B

【解析】对于涉及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为了避免重复记账,规定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例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的是(   )。

A.凭证是否符合有关的计划和预算

B.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

C.凭证的金额与所附原始凭证的金额是否一致

D.凭证的内容与所附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一致

【答案】A

【解析】记账凭证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记账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记录的内容是否与原始凭证的内容一致;记账凭证所记录的内容是否正确:记账凭证所填制的项目是否齐全,有关人员是否签章。

第五节  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概述

1.会计账簿的分类

(1)按用途分类

序时账簿(日记账)

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在我国,大多数单位一般只设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分类账簿

对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备查账簿

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

【例1】将账簿划分为序时账、分类账、备查账的依据是(   )。

A.账簿的登记方式

B.账簿的用途

C.账簿登记的内容

D.账簿的外表形式

【答案】B

【解析】账簿按用途可划分为序时账、分类账、备查账;按外表形式分为订本账、活页账、卡片账。

(2)按账页格式分类

两栏式账簿;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

(3)按外形特征分类

订本账;活页账;卡片账

2.会计账簿与账户

(1)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上式中的四个部分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2)账簿与账户的关系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在实际工作中,两者通用。

二、会计账簿的启用与登记规则

1.会计账簿的启用

启用会计账簿时,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并在账簿扉页上附启用表。启用订本式账簿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订页数,不得跳页、缺号。

2.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

(1)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

(2)登记完毕后,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表示已经记账。

(3)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应紧靠底线书写,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4)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5)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

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6)各种账簿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7)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借或贷”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用“0”表示。

(8)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

对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年初起至本页末止的累计数;对既不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也不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可以只将每页末的余额结转次页。

三、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

1.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总分类账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

2.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明细分类账的格式

明细分类账是根据二级账户或明细账户开设账页,分类、连续地登记经济业务以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账簿,其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和横线登记式(或称平行式)等多种。

(2)明细分类账的登记方法

不同类型经济业务的明细分类账可根据管理需要,依据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逐日逐笔或定期汇总登记。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等明细账应逐日逐笔登记;库存商品、原材料、产成品收发明细账以及收入、费用明细账可以逐笔登记,也可定期汇总登记。

3.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御、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2)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事项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求:

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依据相同);

借贷方向相同(方向相同);

所属会计期间相同(期间相同);

计入总分类科目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科目的金额合计相等。

四、对账和结账

1.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2.账账核对

(1)总分类账簿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

(2)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

(3)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

(4)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3.账实核对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4.结账的方法

(1)对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月末结账时,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事项记录之下划通栏单红线,不需要再结计一次余额。

(2)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划通栏单红线。

(3)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划通栏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划通栏双红线。

(4)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年终结账时,将所有总账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合计数下划通栏双红线。

(5)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账户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五、错账更正方法

1.划线更正法

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采用划线更正法。

2.红字更正法

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或者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从而引起记账错误,采用红字更正法。

3.补充登记法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采用补充登记法。

【例2】会计在月末结账前发现所填制的记账凭证无误,但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时,将1396元误记为1369元,按照有关规定,他应采用的更正方法是(   )。

A.划线更正法

B.红字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平行登记法

【答案】A

六、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1.会计账簿的更换

会计账簿的更换通常在新会计年度建账时进行。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备查账簿可以连续使用。

【例3】(多项选择题)下列哪些会计账簿应每年更换一次?(   )

A.总账

B.日记账

C.多数明细账

D.备查账簿

【答案】ABC

【解析】会计账簿的更换通常在新会计年度建账时进行。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备查账簿可以连续使用。

2.会计账簿的保管

年度终了,各种账户在结转下年、建立新账后,一般都要把旧账送交总账会计集中统一管理。会计账簿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1年,期满之后,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

第六节  财务处理程序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概念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都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它是最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其一般程序是: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也可采用通用的记账凭证);

(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5)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6)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7)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2.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特点: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2)优缺点: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记账,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其缺点是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大。

(3)适用范围:适用于经济业务量较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

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编制方法

汇总记账凭证分为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三种格式。

2.特点、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1)特点: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2)优缺点:优点是减轻了等级分类账的工作量,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缺点是按每一贷方科目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

(3)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量较多的企业。

【例1】(多项选择题)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是(   )。

A.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

B.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C.便于了解账户的对应关系

D.会计分录只需编制“一借多贷”会计分录,非常简单

【答案】AC

【解析】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优点:可以简化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和便于了解账户的对应关系;缺点: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的工作量比较繁重,对汇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难以发现。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1.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科目汇总表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科目进行归类编制的。

2.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特点: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2)优缺点:优点是可以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减轻了等级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以做到试算平衡,简单易懂,方便易学;缺点是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

(3)适用范围: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企业。

【例2】下列哪项是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   )

A.详细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

B.可以做到试算平衡

C.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D.便于查对账目

【答案】B

【解析】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在于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做到试算平衡。

第七节  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的概述

1.财产清查的分类

(1)按清查的范围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全面清查范围大、内容多、时间长、参与人员多。

局部清查主要是对货币资金、存货等流动性较大的财产的清查。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参与人员少,但专业性较强。

(2)按清查的时间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定期清查一般是在期末进行,它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不定期清查是根据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可以是局部清查,也可以是全面清查。

2.财产清查的意义

(1)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确定实有数量与账面数量之间的差异,查明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差异,改进工作,从而保证账实相符,提高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2)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情况是否良好,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霉烂、变质、损失浪费,或者被非法挪用、贪污盗窃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管理,切实保障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库存和使用情况,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利用各项财产物资,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1.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1)库存现金的清查

库存现金清查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实地盘点的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确定账存与实存是否相符以及盈亏情况。库存现金清查主要包括两例情况:出纳人员每日清点库存现金实有数,并与现金日记账的余额核对。由清查小组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

(2)银行存款的清查

银行存款清查时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来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不一致的原因有两个:双方或一方记账有错误;存在未达账项。未达账项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企业已收,银行未收,即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

企业已付,银行未付,即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

银行已收,企业未收,即银行已收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

银行已付,企业未付,即银行已付款入账,企业尚未付款入账。

2.实物的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是指在财产物资存放现场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数据准确可靠,但工作量较大。

(2)技术推算法,是指利用技术方法推算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方法。此方法盘点数据不够准确,但工作量较小。

【例1】(多项选择题)在财产清查中,可以使用实地盘点法清查的项目有(  )。

A.存货

B.往来款项

C.固定资产

D.银行存款

【答案】AC

【解析】往来款项是使用函证法,银行存款是银行对账,存货、固定资产是可以使川实地盘点法清查的项目。实地盘点法适用范围较广,大多数财产物资都可采取这种方法。

3.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往来款项包括应收款、应付款、暂收款(预收款、预付款)等。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

【例2】对各种应收款、应付款的清查,一般采用(   )。

A.实地调查法

B.实地盘点法

C.技术推算法

D.核对账目法

【答案】D

【解析】财产清查的方法有实地盘点法、抽样盘点法、估算法、测量计算法、对账单法、查询法,对各种应收款、应付款的清查应采用核对账目法。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方法

1.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要求

(1)分析账实不符的原因和性质,提出处理建议;

(2)积极处理多余积压财产,清理往来款项;

(3)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4)及时调整账簿记录,保证账实相符。

2.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步骤和方法

将处理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有关账簿,进行差异处理,调整账项。

(1)财产盘盈的账务处理

借记盘盈的“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报经批准后,对于流动资产盘盈,则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等科目;对于固定资产盘盈,则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2)财产盘亏的账务处理

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贷记盘亏的“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科目。盘亏财产报经批准后,对于流动资产的盘亏,应当将其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借记“原材料”、“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剩余净损失中,属于非常损失的部分,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对于固定资产的盘亏,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第八节  财务会计报告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单位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例1】财务会计报告的首要出发点是满足(   )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A.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B.债权人

C.投资者

D.社会公众

【答案】C

【解析】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其中,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1.财务会计报告的分类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制度将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统称为中期财务会计报告。通常情况下,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会计期间是指公历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2.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1)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2)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包括两部分内容:

对会计报表中各要素的补充说明;

对在会计报表中无法详细描述的其他财务信息的补充说明。

3.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书面报告,也是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1.真实可靠;2.相关可比;3.全面完整;4.编报及时;5.便于理解。

四、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意义

(1)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等)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进行适当分类、汇总、排列后编制而成的。

(2)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全貌。

2.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

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设有“年初数”和“期末数”两个金额栏。“年初数”栏的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期末数”栏的各项数字,应根据相关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或计算分析填列。资产负债表左右两方的年初数、期末数总计应保持平衡,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以下简称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以下简称非调整事项)。

(1)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企业发生的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各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2)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是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无关,不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但有的非调整事项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具有重大影响,如不加以说明,将不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因此,应在附注中进行披露。

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情况有: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和承诺;

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五、利润表

1.利润表的概念和意义

(1)利润表的概念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利润表的理论依据是“收入-费用=利润”。

(2)利润表的意义

通过利润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收入、成本和费用及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2.利润表的格式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多步式利润表的主要计算步骤包括三步:

(1)计算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其中: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2)计算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计算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3.利润表的编制

利润表主要设有“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两个金额。

(1)“本月数”栏反映本月的各项收入、费用和利润,根据各损益类账户的本月发生额填列;

(2)“本年累计数”栏反映本年累计的各项收入、费用和利润,根据各损益类账户的本年累计发生额填列。

【例2】(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会对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产生影响的有(  )。

A.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B.转销盘亏的固定资产

C.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

D.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

【答案】AD

【解析】不影响利润表中营业利润的项目主要有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项目。B项转销盘亏的固定资产计入营业外支出,C项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产生的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者营业外支出。

第九节  会计档案

一、会计档案概述

1.会计档案的概念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2.会计档案的内容

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具体内容如表1-2所示。

表1-2 会计档案

【注意】各单位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属于文书档案,不属于会计档案。

二、会计档案保管

1.会计档案的归档

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会计资料整理、归档、立卷,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2.会计档案的移交

(1)单位内部会计档案移交

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可由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1年,再移交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保管;

因工作需要确需推迟移交的,应当经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同意。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会计档案最长不超过三年。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单位会计管理机构在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并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移交手续。纸质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保持原卷的封装。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

(2)单位之间会计档案移交

单位之间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有关负责人负责监督。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督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

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元数据一并移交,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数据平台一并移交。

3.会计档案的查阅、复制和借出

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利用会计档案,在进行会计档案查阅、复制、借出时履行登记手续,严禁篡改和损坏。

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一般不得对外借出。确因工作需要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借出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4.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定期两类。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10年和30年两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5.会计档案的销毁

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会计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会计凭证不得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