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

一、文学与非文学翻译的消长

1.非文学翻译远远多于文学翻译,在今天,非文学翻译占绝对优势。

2.非文学翻译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翻译机构和部门众多,除了对外承接业务的商业性翻译机构外,不少国际机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企业、研究机构都设有专门的翻译部门,这些翻译活动很多都是非文学翻译。

4.在现代,很多多民族、多语言国家都有多种官方语言,政府行政和企业活动也离不开翻译。

5.非文学翻译在推动历史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现代翻译实践中占很高的比例,但非文学翻译好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文学和非文学作品的特点与翻译策略

与文学作品相对的文本有不同的称呼,有人叫非文学文本(这个称呼最准确,穷尽了文学之外的所有作品),有人叫学科著作,有人叫科学文章,有人叫应用文(广义),笔者有时把它们统称为“文件”。如无特殊情况,本书认为这几个说法是同义词。

1.文学和非文学作品的比较与翻译策略(一)

(1)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

(2)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家始终进行的是形象思维的活动(或方式)。它具有三个特点:

首先,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从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铸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其次,始终离不开想象(幻想、联想)和虚构;

第三,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

(3) 文学作品与学科著作的区别

从内容来说,它们虽然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学科著作采取了“对世界的科学的掌握方式”,材料、事件、事物及所举的数字、图表、例子必须准确可靠,一切都有具有客观的实在性;

而文学作品则采取了“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方式”,它的人物、事件、环境等都没有绝对性,跟现实未必吻合,一切都具有客观情理性。

翻译策略:非文学作品的这一特点要求译文同样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事实。如果发现原文有误,视情况应予以纠正或指出。

从形式来说,它们虽说运用的媒介都是语言,但学科著作的语言贵在朴实明白;而文学作品语言贵在文采飞动。

翻译策略:非文学作品的这一特点要求译文朴实明白,不追求文采。

从作者来说,它们都是思维的成果,但学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逻辑思维,以客观事实、统计数字、逻辑的判断和推理说话;

而文学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维,以生动感人的形象描绘说话。

翻译策略:这一特点要求译文必须符合逻辑,前后意思连贯,数字、推理等不出现矛盾;在审查译文时,如果发现矛盾之处,可以首先推定为来自理解、翻译错误;如果理解、翻译不错,则推定原文错误,进一步调查,以明确是非。

不能认为自己不懂而专业人士会懂,就敷衍了事。

从读者来说,它们都有认知的价值,但学科著作诉诸读者以事实与理智,鉴赏者侧重于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的评价;

而文学作品诉诸读者以感情和想象,鉴赏者侧重于艺术真实和审美创造的判断。

翻译策略:这一特点说明,读者评价非文学作品译文优劣,会侧重于其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对语言的艺术性可能不太在意。

所以译文应当反映其客观真实,实现其实用功能。

从功能来说,它们都有社会的价值,但学科著作主要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重在实用;而文学作品是社会感化的手段,重在审美。

翻译策略:这一特点再次说明,非文学文本翻译首先要做到信息传递的准确,在此基础上考虑语言美。

(4) 文学作品与其他著作的区别,在于它不以传递特定的具体知识为目的,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不可能获得科学技术专门知识或具体的科学实验、生产与工作方法;

如果某种著作的主旨为传达特定的具体知识,那么尽管它具有优美的文学价值,如司马迁的《史记》,也不属于文学范畴。

(5) 对于有文学价值的非文学作品,翻译时如不改变原文功能,即使原文有文采,如译入语相应题材通常不讲求文采,则应把有文采的地方朴实化;

或者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不能兼顾事实和文采时,应牺牲文采,准确表达事实。

2.文学和非文学作品的比较与翻译策略(二)

下文中所说科学文章也是指非文学作品:

(1) 文章可以区分为两种,科学文章和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是一种以文学手段创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并最终表现作者主体生命及其创造自由本质的语言艺术,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文学作品的特点

一是内容虚构,是想象的产物,是个体生命的表现;

二是间接服务于社会,最终目的是提高个体生命和人类整体生命的层次,是“人的文学”——人写的、写人的、为人的;

三是心理化的语言,以心理真实为准则,呈现无序性、多义性、模糊性和音乐性。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等等。诗歌可以说是其代表。

由于文学作品的虚构性、目的的不显著性和读者的不确定性,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可以有较大的创造余地。

文学作品的翻译即使偏离原文,一般也不会产生法律后果,最多会有批评家指出来。

非文学翻译则强调客观真实性,不能有任何虚构和想象成分。

翻译时即使根据需要对原文增删,改变原文的措辞,也要保证原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否则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或法律后果,如使用手册、合同、法律、医药等实用性文本的翻译。

(2) 科学文章是一种用来反映真实的客观事物的组成篇章的语言形式。

特点

一是内容真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二是直接服务于社会,是实践工具;

三是语言规范,具有单义性,比较严格地按照语法进行。

科学文章包括议论文体、说明文体、应用文体和记叙文体(如新闻)。公文是其代表。

翻译策略

译文正确反映客观事实;实现原文服务社会的功能;

语言规范,不用新奇的表达方法,即词语搭配为无标记搭配或普通搭配,符合一般的语法规范;

因原文具有单义性,译文也要意思明确,没有歧义。

即使原文看似有歧义,那也不是作者故意设计的,所以应通过语篇内外知识,在译文中消除可能产生的歧义。

(3) 公文

公文,又称公务文书,是一种应用性的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科学文章,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实施管理、开展公务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公文写作,既有科学文章写作的一般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

突出的受命性,又称被动性。

a. 文学作品的创作,有感而发,从根本上说是受到了自身创作欲望的驱使。大多数科学文章的写作也是这样。

公文写作完全是受命写作。起草者必须遵照社会组织的要求,表达全体成员的意愿,写作公务活动的内容。大多情况下,起草之前就要接受领导的具体指令,“遵命”写作。

当然,起草者应该有一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它们主要表现在公文写作内容的选择和提炼上。

b. 职业翻译的工作也是被动的。

委托人在委托译者翻译之前,可能会提供翻译说明,译者根据这些信息,决定或和委托人共同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形式,这也是译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在。

委托人可能不知道译者希望了解的情况,这时译者要主动了解有关情况,以便生产适合客户需要的译文。

如果客户对最终产品的看法不一致,译者可以拒绝接受委托,或者服从委托人的要求,但后果由客户承担。

如果无法了解客户需求,则按照此类文本常规的处理方法进行翻译,如翻译法律文本的自由度较小,而一般的报告可能自由度较大。

与非文学翻译相反,文学翻译可能是主动的。译者可能出于兴趣或特定目的选择翻译某一本书或一类书。

显著的目的性。

a. 文学创作不应该受到具体目的的支配。作品内容和目的的关系越隐蔽越好。创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个体生命和人类整体生命的层次。

而公文写作的目的是明确的、专一的,一定是为了办理某一政务或者事务。

b. 公文及其他科学文章具有明确的目的,译文应帮助实现原文的目的。了解文章的目的,有助于解决翻译操作中出现的技术困难。

文学创作不受具体目的支配,但作品的每句话在特定上下文中都有其目的或用意,只有把握了每句话的用意,才能做到上下文的连贯。

读者的规定性。

a. 文学作品的读者是不确定的。有的科学文章也确定了读者对象,但这种确定性是不明显的。

公文写作则全都规定了自己的读者,用“主送机关”、“抄送机关”和“阅读(传达)范围”以及发文范围来表达。

公文写作要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选择不同的文种、语言和内容。

b.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科学作品,如果其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在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出现差异,翻译时可以视情况在语言的使用、内容增删上照顾读者需求。

如读者文化层次偏低,可以简化原文语言;如读者对国外文化背景情况不了解,可以增加背景情况的介绍。

作者的集体性。

a. 文学作品是个体性最强的创造活动,这是由它的本质所决定的。一般科学文章也都要讲究个体创造性。

公文的作者则是集体性的。

公文常常由某个人执笔起草初稿,进行讨论修改,最终一定要由规定的人员或者领导来审核或由起草小组写作的。

整个公文的拟写过程由几个环节构成。公文作者,是法定社会组织及其领导人。而由领导人署名的公文,其实也是以社会组织中最高职位来表示的,代表着社会组织整体。

b. 公文和许多文件的起草属于集体创作,力求准确无误,符合特定领域一般表达习惯;其语言一般经过反复推敲、锤炼。

涉及公文或其他重要文件翻译时,理应一人或多人译出草稿,经多人反复修改、锤炼,才能发布。

但由于资源不足,或没有认识到翻译的重要性,除非特别重要,否则文件的翻译往往由一个人完成,最多再由一、两个审校把关,而且译者往往不是该领域的专家,这样译文往往带有较多的个人语言特征,而不是本领域公认的语言。

我们需要改进翻译程序,发挥集体智慧,但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加大对翻译的投入。

有些国家,如加拿大,在立法时,已经开始使用所谓“平行起草”(parallel drafting)的方法,即英语和法语起草人员同时根据政策指南,分别起草两种语言文本,以保证两种语言文本的真正平等和效力的等同。

写作的规范性。

a. 表现个体感受体验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标新立异。一般科学文章同样要主题新颖、材料新鲜。

公文写作则是规范性非常突出的。

公文的内容,是公务和对公务的认识,尽管要求新颖、深刻、精炼,但本质上还是社会化的、理性化的,甚至常常受到众所周知的法规政策的制约。

公文的形式,更为清晰地具有规范性。公文语言,是理性化的认识表达,更有许多体式用语。

公文结构,比起某些文章的模式来更进一步,已经发展成为格式。我国行政公文的格式,更由国家行政机关发布法规作为依据。

b. 公文的内容和形式译者无权改变,但公文翻译的语言应当符合译入语常规。公文语言也可能出现不规范、不理性的现象。

3.非文学文本中的文学成分——“文采”及其翻译策略

(1) 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美文传统的国度,文学的影响无处不在,即使实用性文本,也会不时冒出华丽的词句。

有“文采”的段落,会给翻译带来很多麻烦,即使能够勉强翻译出来,也可能出力不讨好,得不到英语读者的认可。

(2) 《东方智慧和西方智慧的比较》

在中国文化中,有“文采”的文章里,作者用比喻、借喻、夸张、拟人等文学手法来间接婉转地表达思想,平铺直叙讲大白话被认为文字水平较低。

西洋画的特点是写实、写生,绘画以忠实模写自然为第一要义。西洋文章的特点是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中国画的特点是写意,画家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同样,东洋文章的特点则是文字表达的比喻和夸张,著重“写意”。

中国文人极其重视文字的华丽和表现的优雅,却非常忽视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中国无法诞生西方式科学论文体裁。

中国人把写作文采当作智慧的标准,造成长年来中国文人华而不实的文风。

古文运动,提倡学习先秦古人朴实的文风,认为文章应以内容为重,“言必近真、不尚雕彩”。

白话文长于“表达思想”,文言文则长于“卖弄学问”。“表达思想”越简单清晰越好,而“卖弄学问”却是越曲折绕弯越显得有学问。

尽管废除科举引进西学以后,中国人的智慧观有所改变,但中国仍然是诗的国家,人们喜欢比喻和夸张,喜欢中国画那样诗般的意境,对西洋追求真实的科学和追求写实的艺术,总是敬而远之。

(3) 翻译策略

文学作品。

翻译时如要照顾西方读者的习惯,就需把我们的“文采”朴实化。

但既然文学本身就强调语言的新颖性,超出语言常规,所以,翻译时可以在读者能够理解的范围内,把“文采”传递过去;如果读者对“直译”无法理解,或感到可笑,则仍然需要朴实化或改写。

如果译者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西方了解我们的浮夸文化,当然可以直译过去,但需要做很多解释。

非文学作品。

非文学作品使用修辞和典故,不符合非文学写作简洁、朴实的要求,所以翻译时没有必要保留“文采”,只需要把“文采”背后的意思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这样做既符合英语准确、客观的表达习惯,又简单易行(“文采”翻译起来很困难)。

英译汉时,如果原文是文学作品,因其本身就是想象的产物,译者增加一些合理的想象也未尝不可。

如果是非文学作品,则不能凭空加入想象的成分,而应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

(4) “文采”英译的危害

已故著名对外宣传工作者段连城曾写过一篇题为《讨“美文”檄文》的文章(载于新华社对外部主办的《对外宣传参考》1988年第10期),呼吁对外宣传要“切忌美文”。

他说:“美文”者,指华而不实,堆砌辞藻的文字。对外宣传,要求生动,辞藻华丽,未必就能生动。

美文,即使译得很好,也往往让读者感到空洞无物。

更何况‘美文’比一般文字难译,如果译文粗糙,就使得‘美文’之‘美’走向反面,不但不美,反而令人费解,或者感到好笑,甚至生厌。

他认为,“美文”之于对外宣传,有四大危害:

因词害意,使外国人感到吹嘘;

爱用典故,外国人不能理解;

诗词楹联,外国人很难欣赏;

缺少信息,外国人不愿看。

解决方法

需要教育原文作者,在写作上与国际接轨,先研究国外旅游手册的写法,再下笔写自己的;

需要译者直接参与对外宣传材料的编写中,而不仅仅是翻译。

从长远来看,需要从娃娃抓起,区分文学教育和非文学教育,将新文化运动进行到底。

早在清朝对外交往中,就有关于外国人笑话中国人浮夸的记载。在当代社会,我们仍然无法摆脱这种浮夸作风。

4.非文学翻译的特点小结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对非文学翻译的特点做如下初步总结和归纳:

(1) 译者要根据委托人提供的信息或特定情景下的翻译习惯,确定翻译种类或策略,提供符合客户需要的翻译产品。

译者要了解翻译目的、原文和译文的读者、使用时间、地点、场合、媒介、功能等;

据此确定翻译种类或策略,即在多大程度上对原文进行调整;最终提供符合原文功能要求的产品。

(2) 译者要准确无误地再现原文所反映或意欲反映的客观现实。

意思连贯。

包括数字没有前后矛盾;推理没有前后矛盾;发现矛盾时仔细审查是译者理解错误、表达错误,还是原文错误。

语言准确,句子表达严密。

意思明确,没有歧义;作者无意中造成歧义的,通过语篇内外知识消除歧义。

如果发现原文有误,视情况予以纠正或指出。

对原文的任何增删,不能损害原文基本信息的准确性。

要反复校对,保证意思准确,尤其是集体创作的文本,如法律文书。

(3) 译文要用朴实的语言。

语言要规范:句子符合语法规范;词语搭配为普通搭配;不追求新奇表达方法。

简捷明了:说话直截了当,不说套话、废话,不绕弯子;按照应用文要求分项、分条写;遣词造句考究,避免啰嗦;尽量用短句。

信息准确性

第一,语言艺术性;

第二,在保证信息准确,又不违反译入语常规的情况下,可以译出原文的比喻等修辞。

翻译口号、标语、广告等时,由于其本身的审美功能具有重要地位,需要兼顾信息的传递和审美效果。

中译英时文风朴实化。

比喻通常只需译出基本意思;不宜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对浮夸的原文要进行改写或重写。

三、纽马克谈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

1.文学和非文学的差异

(1) 文学和非文学主要差异

文学反映的是主观和想象的世界,是寓意或道德真相。非文学反映的是现实世界,是事实和事件。

文学具体包括:

a. 诗歌,包括抒情诗、戏剧诗和叙事诗;

b. 小说,包括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c. 戏剧,包括悲剧,关于生与死的戏剧;喜剧,关于正常生活的戏剧;滑稽剧,以夸张的方式表现生活中幽默的戏剧。

(2) 文学是关于“人”的,隐含着“我”和“你”之间的对话,“我们”则是评论者或解说者;非文学是关于“物”的,基本上以第三人称叙述。

文学文本的核心是其原创性语言或富有想象力的比喻;非文学文本的核心是质朴的语言和通用的或解释性比喻。

非文学文本用来默读或浏览;文学文本用来默诵、研读、鉴赏和玩味。非文学文本的声音效果经常被忽略。

(3) 文学经常使用表达个人情感的、具有诗情画意的、19世纪的词语,如lone,descry,brood,ponder,linger,rue,ease;

这些词在去掉感情色彩之后,就变为非文学词语:single,observe,meditate,contemplate,delay,regret,alleviate。

(4) 在文学文本中,措辞和内容同样重要;

在非文学文本中,只有代表重要概念、事物、动作、物质和精神属性等的关键词,其措辞和内容才同样重要。

2.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比较

(1) 从根本上讲,翻译旨在寻求五种真相:

事实真相,即保证译文符合原文所反映的客观事实。

这一条是对非文学翻译的要求,但在文学的众多领域,作品力图模仿或接近客观现实,以至于作品看起来更接近事实真相而不是寓意真相。

寓意真相,即文学翻译中的想象和伦理合而为一;

美学真相,即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声音美,及非文学作品行文的流畅和得体。

逻辑真相,即文本的因果、时空等关系清楚明了;

语言真相,即一种语言的成语可能用来弥补另一语言的缺失。

(2)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

非文学翻译涉及知识、事实和思想、信息、现实;文学翻译涉及想象中的个人、自然、人类居住的星球;

非文学翻译强调的是事实,文学翻译强调的是价值;

非文学翻译强调信息的清晰性,文学翻译强调风格。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是两个不同的但互补的职业,都致力于在原文中寻找真相。

文学翻译致力于寻找寓意和美学真相,非文学翻译致力于寻找事实真相和功能真相。

(3) 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涉及的主题、翻译方法,甚至语言的类型相当不同,但翻译方面的书籍通常并不区分文学和非文学翻译,以文学翻译的特点概括所有的翻译,忽略了大多数翻译是非文学翻译的事实。

(4)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宗旨都在于揭示真相,包括事实真相、美学真相、寓意真相、逻辑真相和语言真相。

所以,翻译首先要做到准确。但翻译要再现原文的全部意义是不可能的,充其量只能做到接近原文的意义。

在非文学文本中,翻译目的可能仅仅在于揭示事实真相,不一定需要同时揭示事实真相之外其他信息,所以翻译可能相当准确。

在文学翻译中,翻译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准确。

翻译既要照顾到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或称暗示意义,指这个词在人们心目中激发产生的感性联想],又要照顾到指示意义[denotative meaning,或称外延意义、概念意义、字典意义,指词的本意或字面意思]。

这两种意义可能是多方面的,而翻译只能捕捉其中的一部分。

由于两种语言的词语并不对应,语音、语法、词序不同,语义存在差距和缺失,所以,虽然译者想方设法进行补偿,但只有非文学翻译才能达到接近完美的程度。

尽管由于音韵和格律等原因,诗歌十分难于翻译,但出于介绍或解释原文的目的,对诗歌进行有限翻译,还是可以做到的。

(5) 在文学和非文学文本之间,存在一些中间类型的文本,首先是随笔(essay),它以文学的形式表现非文学主题;

然后可能是自传、艺术评论、哲学、宗教、历史、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

这些文本的措辞与内容是否同等重要,以及翻译时在多大程度上接近原文字面,取决于文本本身的写作质量以及文本的严肃程度。

所有这些中间性题目使用的都是非文学语言。

(6) 翻译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一部分是技巧问题,甚至还有5%左右的个人品味问题。

(7) 专业领域的翻译可以定义为非文学翻译中技术性最强的翻译,其重点是术语。

这些术语的意义在待译文本中是单一的,而其中很多术语在其他上下文和文本中可能还有不同意思。

如果这些术语在目的语中不存在,笔者建议在翻译中加上引号,以此表示此为临时性翻译,直到大家接受后再把引号去掉。

在别的方面,如果原文清楚、简洁,应尊重原文的风格;如果原文有缺陷,应当进行改进。

四、非文学翻译特点总结

1.纽马克认为,翻译的中心问题是翻译方法的选择,即“直译”还是“意译”,这也是我们总结出来的第一个特点,即根据文本内外的各种因素确定翻译策略;

纽马克强调非文学翻译重在揭示真相的观点,与我们强调的重点——准确无误地再现原文所反映或意欲反映的客观现实——也完全相同。

以下对非文学翻译特点的归纳加入了纽马克观点:

(1) 根据委托人提供的信息或特定情景下的翻译习惯,确定翻译种类或策略,提供符合客户需要的翻译产品。

要了解翻译目的、原文和译文的读者、使用时间、地点、场合、媒介、功能等,了解文本本身的写作质量以及文本的严肃程度;

以此确定翻译方法或策略,即译者在多大程度上对原文进行调整,或者说译文在多大程度上接近原文字面。

最终提供符合原文功能要求的产品,实现原文的功能。

(2) 准确无误地再现原文所反映或意欲反映的客观现实,揭示事实真相。

意思连贯。译文要揭示逻辑真相,文本的因果、时空等关系要清楚明了。特别注意数字没有前后矛盾;推理没有前后矛盾;发现矛盾时仔细审查是译者理解错误、表达错误,还是原文错误。

语言要准确,句子表达严密。

意思要明确,没有歧义。非文学翻译强调信息的清晰性。作者无意中造成歧义的,要通过语篇内外知识消除歧义。

如果发现原文有误,视情况予以纠正或指出。

对原文的任何增删,不能损害原文基本信息的准确性。

反复校对,保证意思准确,尤其是集体创作的文本,如法律文书。

(3) 语言要朴实。

语言规范。

包括行文流畅、得体;句子符合语法规范;词语搭配为普通搭配;不追求新奇表达方法。

简捷明了。

说话直截了当,不说套话、废话,不绕弯子;按照应用文要求分项、分条写;遣词造句考究,避免啰嗦。

尽量用短句,便于理解。

如果原文清楚、简洁,应尊重原文的风格;如果原文有缺陷,应当予以改进。

信息准确性第一,语言艺术性第二。

在保证信息准确,又不违反译入语常规的情况下,可以译出原文的比喻等修辞;可以使用通用或解释性比喻;

在非文学文本中,翻译目的重点在于揭示事实真相,其他信息处于次要地位。

翻译口号、标语、广告等语言现象时,由于其本身的审美功能具有重要地位,需要兼顾信息的传递和审美效果。

不使用带感情色彩或诗情画意的词。

中译英时文风朴实化。

比喻只需要传达的基本意思;不宜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对浮夸的原文进行改写或重写。

2.对非文学翻译特点的补充说明

(1) 非文学翻译的第一个特点是说,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要根据各种社会、文化、交际因素选择适当翻译策略或方法,向客户交付符命特定需要产品。

这一特点可以概括为“方法得当”。

(2) 非文学翻译的第二个特点可以概括为“意思准确”。

这一特点要求我们不要拘泥于原文字面意思,而是要深入发掘作者意欲反映的客观事实,以读者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包括显化原文隐含的信息、纠正原文的错误、消除歧义等。

这一特点相当于他人提出的“信”或“忠实”的翻译标准,但这里强调的是符合客观事实,而不是亦步亦趋地做原文的奴隶,连原文的失误都复制。

除非出于特定目的,翻译应当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无论是严格意义上的翻译,还是节译、编译或总结性翻译。

当然,这里所说的意思既包括原文“明示”表达的意思,也包括原文“默示”表达的意思。

由于文化差异或时代背景的不同,在一种文化或时代背景下不需要明确说明即可以被读者理解的信息,换一个文化或时代背景就需要明确地表达出来才可以被读者所理解。

由于翻译是跨越文化和/或时代背景的交际行为,为了使译文读者能够理解原文,需要把原文隐含的意思以明示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多大程度上“显化”原文隐含的意思与多种因素有关。

a. 译文读者对源语文化历史背景了解较多,则需要显化的信息就较少;反之就较多。

b. 原文的类型,类型不同,显化的方式可能不同。

对于译者享有较大自由的文本,可以在译文中融入原文隐含的信息,不留痕迹,就好比是原文作者写出来的一样;

对于译者享有自由较少的文本(经卷、领袖著作等),可以用加注释的方式显示隐含的内容。

显化原文隐含的内容,并不违背“准确”的原则。

“准确”不一定是字面上与原文一致。当字面翻译无法充分传达或有悖于原文的意思时,应当补充或舍弃字面意思,以一种新的形式传递原文的真实含义。

(3) 非文学翻译的第三个特点“语言朴实通顺”,是为“意思准确”服务的。

所谓“语言规范”、“简捷明了”是准确传达意思的必备条件。我们把它单列出来,作为一个特点,是为了强调文本的非文学性。

有译者提出“通顺”的翻译标准,可以认为是语言朴实通顺的一个方面。

五、赖斯谈文本类型的功能特点

1.赖斯(Katharina Reiss)探讨了不同文本类型的功能特点及其与翻译方法的关系: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ext types and links to translation methods(adapted from Reiss 1971)

2.赖斯对每种文本类型的特点总结如下:

(1) 信息性文本(informative text):以内容为主,这类文本的主要作用是交流信息、知识和意见。传递信息的语言手段是逻辑或指称意义。

(2) 表达性文本(expressive text):创造性写作,作者利用语言的美学意义。信息发出者(作者)和信息的形式均被放在突出位置。

其典型代表是虚构性文学作品。

(3) 呼唤性文本(operative text):重点是呼吁、说服、劝阻、欺骗文本读者或接受者采取某种行为。语言形式是对话。

(4)视听文本:如影视和口头广告。以图像、音乐等补充其他三种功能(上表中没有列出)

3.赖斯还给出了与三种功能类型相应的文本题材,Chesterman对此进行了直观表述:

根据该图,参考书(reference work)属于信息功能最强的文本;诗歌(poem)属于表达功能最强的文本,最注重形式;而广告(advertisement)则是呼唤功能最强的文本,旨在说服别人购买或采取行动。

在这三级之间,属于混合文本。如,传记可能在信息性和表达性之间,因为传记既提供有关题目的信息,又部分具备文学作品的表达功能。

4.赖斯认为,尽管同一文本可能具有不同功能,但判断译文是否得当的决定因素,是译文是否传递了原文的主要功能。

她建议针对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她把不同文本的翻译方法总结如下:

(1) 信息性文本(informative text)的译文应当传递原文的全部指称(referential)内容或概念(conceptual)内容,译文应当是“质朴的散文”(plain prose),没有废话,必要时把原文的意思显化(explication)。

(2) 表达性文本(expressive text)的译文应当传递译文的美学和艺术形式,翻译应当使用“认同”(identifying)法,即译者采用原文作者的视角进行翻译。

(3) 呼唤性文本(operative text)的译文应当使译文接受者产生预期反应,翻译应当使用“归化”(adaptive)法,在译文读者中创造同等效果。

(4) 视听文本要求使用“补充”(supplementary)法,即用视觉形象和音乐补充书面语言。

5.对赖斯理论的批评

(1) 有学者对赖斯的理论提出了批评,其中包括质疑语言的功能为什么只有三种。

同属功能学派的Nord在语言功能上增加了情感交流(phatic)功能,用以指建立或维持交流双方联系的语言现象,简单的例子如good morning或ladies and gentlemen。

(2) 有人批评赖斯建议的翻译方法在具体文本中难以适用。即使对于信息性文本,看起来符合逻辑的plain prose方法,适用起来也有问题。

如英语中的商业和金融文本包含大量比喻,有的简单,有的复杂。其中有些在其他语言中有固定译法,而复杂和有特色的比喻就不一定有。

同样,把商业文本翻译为英语也不仅需要注意原文的信息价值,还需要注意原文的表达功能。

(3) 虽然赖斯对文本的功能分类界限分明,但同一文本经常兼有不同功能,而且也可以把同一文本用于不同目的,所以文本和功能难以一一对应。

同时,翻译方法不仅仅取决于文本类型。译者个人的角色和目的,以及社会文化压力,同样影响到翻译策略的选择。

6.笔者认为,赖斯根据功能划分的四种文本类型,与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表达性文本应当属于文学文本,信息性和呼唤性文本应当属于非文学文本,视听文本视情况而定。

赖斯所建议的翻译方法,与以上讨论的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方法也没有冲突。

比如信息性文本要质朴、没有废话、必要时显化原文的意思,呼唤性文本翻译应使用“归化”法,即要求译文照顾译入语的语言习惯,这些主张也符合非文学翻译的主张。

译文是“直译”还是“意译”,要视多种因素而定,如原文的写作质量、严肃程度、功能等。

赖斯认为,与信息性文本相比,表达性文本更需要保留比喻,这与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

笔者认为虽然同一文本可能具备不同功能,但在非文学作品中,这些功能很少会产生冲突,一种功能(如信息功能)的实现,会自动带来其他功能的实现。

万一出现冲突,优先实现主要功能。毕竟,翻译不可能译出全部意思,但也不能因此陷入不可译论。

六、非文学题材的分类

1.按照文章的功能,科学文章(非文学作品)包括议论文体、说明文体、应用文体和记叙文体(如新闻)。公文是其代表。

2.有人认为文艺作品以外的文字都是应用文,应用文等于非文学文本。

(1) 应用文是人们交流思想、处理事务、解决问题,互通情况的一种重要工具。

其特点是内容具体明确、书写格式固定、语言简明扼要、处理事务时间性强。

(2) 应用文(非文学文体)包括学术文体应用文,有科研报告、毕业论文、科技论文等;

公务应用文,有公文、事务文书、司法文书、财经文书等;

日常生活应用文,有会议记录、日记、读书笔记、感谢信、表扬信、倡议书、建议书、申请书、电报稿、书信等。

(3) 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实、准、简。

实,是指内容要实事求是,文风朴实;传递信息真实可靠,引用数据准确无误;所做判断符合实际,办法要切实可行。

准,是指表达形式准确,选用适宜的应用文体;语言准确,句子表达要严密,不宜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引用事例、数字、图片都要准确无误;按照应用文惯用格式写作,格式要准确。

简,就是简捷明了,要直截了当,不说套话、废话,不绕弯子;按照应用文要求分项、分条来写;遣词造句要考究,避免啰嗦;尽量用短句,便于理解。

3.翻译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对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当然完全适用于应用文的翻译。

4.从翻译实践来看,人们习惯上并不按题材划分非文学的翻译种类,而是按专业领域划分。

以下是非文学翻译的常见类别:

行政翻译:翻译政府行政文件。

商业翻译:翻译商业文件。

计算机翻译:翻译计算机程序和相关文件(手册、帮助文件、网站等)。也叫本地化。

经济翻译:经济学领域的翻译。

金融翻译:金融文本的翻译。

一般翻译:“一般”文本的翻译,实际上,大多数文本都属于某个专业。

法律翻译:法律文本的翻译(法律、合同、条约等)。法律翻译需要译者有深厚的法律知识,因为法律翻译不准确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医药翻译:医药产业文本的翻译。医学翻译和医药翻译错误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科学翻译:科学文本的翻译。

学术翻译:专业学术文献的翻译。

技术翻译:技术文本的翻译(手册、指南等)。

等等。

七、非文学翻译也不容易

任何翻译都需要艰苦、细致的工作,克服各种各样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非文学翻译也不例外。

1.非文学翻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单是学科知识本身就给翻译带来巨大挑战。

专业翻译要求译者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这就迫使译者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2.非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构成了翻译的巨大障碍。

在很多情况下,如新闻发布稿、演讲、年度报告或其他级别很高的文本,原文的语气也十分重要,需要在译文中准确地体现出来。

原文中的“文采”,即使作朴实化处理,也要动一番脑筋。

3.非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困难是原文写作质量差,意思难以琢磨。

原因可能有多个,比如作者的写作能力差、英语水平不高(不少报告的作者母语不是英语)、知识欠缺、集体起草。

这种情况下,译者的任务是要寻求作者的原意,准确传达作者希望传达的信息。

这时就要通过一切手段,揭示和传达原文真相,其困难程度应当不亚于文学翻译。这种情况下,译文通常要胜过原文。

4.非文学翻译的首要标准是准确。法律、医药翻译中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

要做到准确,有时恐怕不是译者个人能力所及的,而需要译者集体的努力。

5.非文学文本中,关于语言本身的讨论也是翻译的一个难题。

重要文本的起草过程中经常会谈到不同措辞的细微差别或同义词的区别等问题。

这样的文本或段落即使翻译出来,对读者的意义也往往不大,因为在一种语言里面有差异的说法,译为另一种语言后,便不存在同样的差异。例:

[原文]此处使用‘should’,而没有使用‘shall’,是因为‘should’表示一种建议,‘shall’表示一种义务。

[分析]如果此前“should”翻译为“应该”,“shall”翻译为“必须”,那么汉语的“应该”和必须”的差异就不一定等于英语中“should”和“shall”的差异。

八、非文学翻译的特点与本书各章的关系

本书按基础和难易程度分为五个部分,但本书的内容,也可以按照非文学翻译的三项标准来划分。

如第五章Google的使用、第八章新旧信息的流动、第十二章语篇的衔接、第十六章原文错误的识别、第十七章批判性思维、第十八章译文的修改等,是为了做到“意思准确”;

第三、四章简明英语、第六章所述搭配和句子结构、第七章译文减肥、第九章主动被动、第十章句子长短、第十一章核心句分析、第十二章语篇衔接、第十三章隐喻等的翻译,是为了做到“语言朴实通顺”;

第十三章俗语翻译、第十四章段落与篇章的布局和重组、第十五章酌情改写原文,强调的是翻译“方法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