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自给自足
答:自给自足特指在经济上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满足各种需要,而不与外部世界发生任何贸易关系。在工业社会以前,大部分国家都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经济发展落后,彼此间交流沟通很少。这种情况的自给自足是狭隘的,因为本国的生产要素使用没有达到最优状态,且人民物质生活比较贫乏。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国家由于要素禀赋的充裕以及技术的革新,有些产品生产上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
2社会无差异曲线
答: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保持等量的国民消费水平或福利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消费量组合点的轨迹。或者说,它是显示社会福利水平为一常数的各种消费选择。每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都代表一定的社会效用水平,曲线上的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社会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较高的曲线反映较高的满足程度,较低的曲线反映较低的满足程度。社会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为负,而且互不相交。
3去工业化
答:去工业化又称为非工业化、逆工业化,指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它有两个主要特点:制造业发展停滞;制造业大规模裁员,就业从第二产业转向服务行业,制造业就业比重急剧下降。去工业化现象最早始于美国。一般来说,去工业化现象是出现在一些大城市地区以及那些以资源为基础、传统的衰退产业相对集中的老工业基地。这主要是因为:①大城市地区土地租金和工资等生产成本较高,劳动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加上市中心区生活和环境质量的下降,导致企业家把制造工厂由发达国家大城市迁移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甚至迁移到国外。②由于资源的枯竭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造船、工程机械和纺织等,逐步走向衰退。这些衰退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些老工业基地,由此导致这些地区制造业出现严重的下降。③随着技术发展,企业可以把生产过程的某些部分,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分散到国外工资成本相对低廉的地区,而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又加剧了这种趋势。
4孤立均衡相对价格
答:孤立均衡相对价格(equilibrium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in isolation)由在孤立条件下生产和消费的均衡点上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公切线的斜率给定。即不发生对外贸易的条件下,当一国达到其生产可能性曲线所允许的最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时,该国就达到了均衡状态,这发生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位置上。两条曲线在切点的公切线的斜率给出了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也即孤立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反映了该国的比较优势。
5贸易均衡相对价格
答:贸易均衡相对价格(equilibrium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with trade)是指贸易平衡时贸易双方共同的相对价格,其他任何相对价格都不会持久,因为贸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一旦贸易均衡相对价格确定下来,我们就可以准确地知道贸易所得在两国之间是如何分配的,我们的贸易模型也就完成了。
6交易所得
答:一国在贸易中的所得可以分为两部分:交易所得和专业化所得。交易所得是指一国在国内资源配置不变、产出不变的情况下,按国际市场价格同另一国交换一部分产品所获得的福利水平提高。
7专业化所得
答:一国在贸易中的所得可以分为两部分:交易所得和专业化所得。专业化所得是指因专业化生产引起的消费量的增加,它等于贸易的总利益减去交易所得。
8不完全专业化
答:不完全专业化是指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引起各部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导致的国际分工不完全。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转移所发生的要素生产率降低的情况,使国际分工不能实现专业化。因为要素生产率的降低会阻止一国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生产。可以看出,国际分工是指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产品,一国侧重于生产某种产品,另一国侧重于生产另一种产品。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指出了国际分工的程度,并且阐述了这种不完全专业化分工的原因在于,随着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转移,流入生产要素部门的该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递减。这一理论揭示了现实中多数国家处于不完全专业化的国际分工之中。然而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某些部门生产要素的流入可能使国际分工趋向于完全专业化。
9机会成本递增
答:机会成本递增是指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某商品,必须越来越多地减少另一种商品的产量,以获得生产第一种商品的足够资源。机会成本递增的产生是由于生产所需的要素或资源具有以下特征:
①不是同质的(即同种要素的所有单位并不是完全相同或质量相同的);
②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比率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在生产越来越多的某种商品的同时,它必须要利用那些效率较低或并不完全适合生产这种商品的资源或要素。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每多生产一单位该种商品,就必须越来越多地放弃另一商品的生产以提供足够的资源。
10边际转换率(MRT)
答:边际转换率表示的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利用既定资源生产两种产品时为增加某产品的生产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数量,在几何图形上表示为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在不同商品生产上可能实现各种产量组合的最高界限,形成生产可能性边界,在这一边界上,每一点都代表两种产品的一定组合,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意味着一种产品的增加和另一种产品的减少。
11边际替代率(MRS)
答:消费中的X对Y的边际替代率指的是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单位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社会无差异曲线上某点X对Y的边际替代率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并且随着该国的消费组合沿该曲线下移而下降。无差异曲线的斜率(MRS)递减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一国消费X越多,则其消费Y越少。对该国来说,一单位Y的效用会逐渐增大。因此,该国每多消费1单位X,只会放弃越来越少的Y商品。
二、练习题
1在一个坐标系内,画一条凹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1)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中点开始,用箭头表示该国在生产更多X(横轴表示的商品)和更多Y时所发生的机会成本递增情况。
(2)当生产更多的X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如何变化?生产更多的Y呢?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
答:(1)凹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3-5所示。
图3-5 生产可能性曲线
(2)如图3-5所示,当生产更多的X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变大;当生产更多的Y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变小。
这种变化表明当该国生产更多的X或Y时,其机会成本会变大。
2在另一个坐标系内,画三条社会无差异曲线,并令最高两条相交:
(1)社会无差异曲线为什么向下倾斜,或者说斜率为负?
(2)曲线的斜率代表什么?为什么每条无差异曲线在较低点斜率较小?
(3)考虑相交的两条无差异曲线,是在交点右边的还是在交点左边的曲线表示的满足程度较高?为什么和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不一致?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社会无差异曲线如图3-6所示。
图3-6 社会无差异曲线
(1)社会无差异曲线之所以会向下倾斜是因为如果一国要保持相同的满足程度,它在多消费X的同时,必须减少Y的消费。
(2)曲线的斜率代表一国在保持处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的前提下,多消费一单位X而必须少消费Y的数量。
一国消费X越多,则其消费Y越少。对该国来说,一单位Y的效用会逐渐增大。因此,该国每多消费一单位X,只会放弃越来越少的Y商品。所以,无差异曲线在较低点斜率较小。
(3)无差异曲线Ⅲ显示了比交点右边更高的满足程度;无差异曲线Ⅱ显示了比交点左边更高的满足程度。
无差异曲线的定义表明每条无差异曲线意味着一个给定的满足程度,无差异曲线必须互不相交。因此,这个图是矛盾的,不合理。
3在一个坐标系内,画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再画一条无差异曲线切于生产可能性曲线较平坦的地方。在另一个坐标系内,画另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再画另一条无差异曲线切于生产可能性曲线较陡直的地方。
(1)画一条表示各国孤立均衡相对价格的直线。
(2)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分别是什么?
(3)在什么(极端)情况下,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
答:(1)如图3-7所示,PA和PA′即为表示各国的孤立均衡相对商品价格的直线。
图3-7 孤立均衡
(2)A国在X上有比较优势,B国在Y上有比较优势。说明如下:
A国的孤立均衡相对商品价格直线的斜率小于B国的孤立均衡相对商品价格直线的斜率,即A国X的相对商品价格小于B国的X相对商品价格,因此A国在X上有比较优势,B国在Y上有比较优势。
(3)如果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线具有相同的斜率,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
4(1)在练习题3的图中,用箭头表示在贸易条件下各国专业化生产的方向,标出各国均衡的产量和消费。
(2)各国相对其自给自足状态有什么额外所得?哪个国家所得更多?为什么?
答:(1)如图3-8所示,B点是A国均衡的产量,E点是A国均衡的消费量;B′点是B国均衡的产量,E′点是B国均衡的消费量。
图3-8 贸易均衡
(2)A国所得量为E点到A点,B国所得量为E′点到A′点。A国比B国从贸易中所获更多,因为A国贸易后与贸易前的价格差较B国更大些。
5在一个坐标系内,画出国家1对于X的出口供给曲线QS。PX/PY=1/4时,X的供给量QSX=0;PX/PY=1/2时,QSX=40;PX/PY=1时,QSX=60;PX/PY=1.5时,QSX=70。在同一个坐标系内,画出国家2对于国家1出口商品X的需求曲线QD。PX/PY=1.5时,对X的需求量QDX=40;PX/PY=1时,QDX=60;PX/PY=1/2时,QDX=120。
(1)确定出口商品X的贸易均衡相对价格。
(2)如果PX/PY=1.5,会发生什么?
(2)如果PX/PY=1/2,又会发生什么?
答:(1)如图3-9所示,只有在PX/PY=1时,国家1对于X的出口供给量与国家2对于国家1出口商品X的需求量相等,才会形成贸易均衡。所以,X的贸易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是PX/PY=1。
图3-9 对贸易的供需分析
(2)如果PX/PY=1.5,国家1对于X的出口供给量QSX=70,国家2对于国家1出口商品X的需求量QDX=40,国家1对于X的出口供给量大于国家2对于国家1出口商品X的需求量,出现供需不平衡(供给大于需求),相对商品价格PX/PY有下降的趋势。
(3)如果PX/PY=1/2,国家1对于X的出口供给量QSX=40,国家2对于国家1出口商品X的需求量QDX=120,国家1对于X的出口供给量小于国家2对于国家1出口商品X的需求量,出现供需不平衡(需求大于供给),相对商品价格PX/PY有上涨的趋势。
6你针对练习题5所画图形及所得答案与图3-10(正文中的图3.4)有何关系?请解释。
图3-10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所得
答:第5题所画图形及其答案与图3-10是一致的。
由图3-10左图显示,在PX/PY=1/4时,国家1商品X的出口数量为0,这与第5题中出口供给曲线在纵坐标轴PX/PY=1/4相交是一致的。
另外,图3-10左图显示在PX/PY=1时,国家1从事专业化生产商品X,产量可达130单位,而本国消费数量仅为70单位,因此出口贸易额为60单位商品X。第5题图形中也能看出在均衡点PX/PY=1时,出口数量为60单位X。
第5题中供给曲线的其他点也能从图3-10左图推断出,两者之间是一致的。
7在一个坐标系内,画一条凹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再画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其相切于平坦的部分。标出该国在自给自足状态下的均衡相对商品价格,记为PA。假设该曲线表示一个小国,其对外贸易并不影响世界市场的相对价格PW,在图上标出分工的过程、贸易量和贸易所得。
答:如图3-11所示,小国将生产点从A点移动到B点,是分工的过程。该国出口X换取Y,B、E点的横纵坐标差额即为贸易量。消费水平从A点增加到E点,E比A多的部分即为贸易所得。
图3-11 小国情况
8(1)解释练习题7中的小国为什么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上还没有完全分工?
(2)为什么你对于本题(1)的答案与固定成本条件下的答案不一致?
答:(1)因为小国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上完全分工之前,两国产品的相对商品价格就已相等,此时小国会停止扩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生产。
(2)在固定成本条件下,小国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上完全分工。在成本递增条件下,小国不会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上实现完全分工。这是因为在固定成本条件下,小国的相对商品价格是不变的,小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可以小于交易时的均衡相对商品价格从而得以实现完全分工。然而,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小国的相对商品价格是不断增加的,最后会趋近无穷大,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会不断接近。所以,在小国实现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上的完全分工之前,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就会相等,分工无法再继续扩大。
9在两个坐标系中,画两条相同的凹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再画两条分别与其相切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1)指出各国的孤立均衡相对价格。
(2)指出专业化生产及互惠贸易的过程。
答:(1)如图3-12所示,国家1的孤立均衡相对价格是PA,国家2的孤立均衡相对价格是PA′。
图3-12 孤立均衡
(2)如图3-13所示,国家1扩大了X的专业化生产,生产点由A点移到了B点;国家2扩大了Y的专业化生产,生产点A′由点移到了B′点,此时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相等。之后,国家1用X交换国家2的Y,两国的消费点分别达到E点和E′点,优于原来的A点和A′点,两国均获利。
图3-13 贸易均衡
10如果在练习题9中,两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也完全相同,会发生什么情况?画一幅这种假设下的曲线图。
答:如图3-14所示,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也相同的情况下,两国在孤立均衡状态下的相对商品价格相等,不会发生互利贸易。
图3-14 无差异曲线相同的情况
11在固定成本条件下,如果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而无差异曲线不同,会发生什么情况?画一条曲线来表示这种情况。
答:如图3-15所示,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而无差异曲线不同情况下,由于成本固定,两国在孤立均衡状态下的相对商品价格相等,不会发生互利贸易。
图3-15 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的情况
12假设图3-10(教材图3.4)中国家2是一个小国,画图区分交易所得和专业化所得。
答:如图3-16所示,消费从A′点到T′点的增加是交易所得,消费从T′点到E′点的增加是专业化所得。
图3-16 小国模型
1320世纪90年代初,NAFTA(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缔结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在谈判过程中,反对者认为,美国的很多就业机会将转移到墨西哥,因为墨西哥的工资水平比美国低很多。这一推理有什么问题?
答:墨西哥的工资水平确实比美国低,但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墨西哥,所以在实际的单位产品生产中,美国的劳动成本未必比墨西哥高,不会发生美国的很多就业机会转移到墨西哥的现象。况且,贸易会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而发生,从而给各国都带来贸易所得。所以,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各国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