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及复习思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一、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发展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托马斯·莫尔和康帕内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代表人物是摩莱里和马布利。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空想社会主义者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3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864年,国家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

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坚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

(2)第一国际

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

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a.马克思恩格斯在强调由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的同时,也强调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是国际性的事业,它只能在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中实现。

b.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各国工人政党于1864年建立了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国际”。

坚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

强调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并不意味着各国无产阶级可以不顾本国实际而采取同一种斗争方式,也不意味着要求一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从属于另一国无产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曾多次强调,第一国际只是各国工人运动联络和台作的中心,而不是指挥中心。

(3)巴黎公社及其意义

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尽管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公社期间所实行的一系列主张和措施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留下了宝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

4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1)它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

(3)它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掀起了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新高潮。

(4)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5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1)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列宁制定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等措施。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从1918年下半年起,帝国主义纠合14个国家发动了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同时俄国爆发了国内战争。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捍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从1918年夏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

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a.1921年初俄国转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这时,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国内发生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毅然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扭转了国家的严重危机,活跃了苏维埃的城乡经济,发展了生产,大大加强了苏维埃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也改善了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

c.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

第一,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第二,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第三,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第四,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

(2)苏联模式的形成、特征及作用

苏联模式的形成

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在此过程过中,苏联模式也得以形成并最终确立。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积极作用

a.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b.苏联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

弊端

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6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

(1)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2)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俄国十月革命之后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

7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强大生机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通向繁荣昌盛的正确道路,鲜明地展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正在开拓新的历史征程。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1)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深入揭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入阐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2)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和社会主义现实的启示,可以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2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1)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历来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照搬照抄自己的理论,反对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他们为无产阶级政党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提供了科学方法。

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反对任何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错误倾向。

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终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

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奋斗。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受到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严重制约,建设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面临许多困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就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进程中,发生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相当程度上在于人们没有认识和掌握规律。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特点。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3)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实践证明,不同国家试图用同样的“一条道路”“一种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发展社会主义既不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更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是个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4)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a.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我们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实践属性,不能把社会主义仅仅看作一种思想理论和精神价值,同时还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实践的群众性,不把这种实践归之于个人或少数人。

b.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都不能简单套用书本上的结论,也不能简单照搬他国的经验,而必须从自身国情和需要出发去进行探索。探索规律,力求掌握规律,不断提高实践的自觉性。

c.实践探索中出现某种曲折并不改变社会主义的前进趋势。

我们要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有正确的认识。既要认识到一定曲折的不可避免性,又要尽可能地避免某些曲折,使社会主义顺利发展;既要能够直面曲折、承认曲折,又要不因曲折而改变初衷和失去信念,还要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战胜和走出挫折,使社会主义不断发展。

d.推进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必须有开拓奋进的精神状态。

要有勇于开拓创新、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改变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而所有这些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以自信担当、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

a.正确认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形势。

b.充分估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c.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