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一、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研究者借助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教育科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教育科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科研活动
这同按上级规定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不同,有目的、有计划就要有设想和超前意识,所以它是一种研究活动。
2.教育科研是一种创新活动
教育科研要求教师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重复别人已做过的事,要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最终提出的必然是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新理论。
3.教育科研要借助一定的理论和方法
搞科研就要借助一定的理论来指导,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同时要选择恰当的科研方法。这种方法不能局限于实验法,还可以采取观察法、调查法、总结法、个案法等。
4.教育科研是一种探索规律的活动
它要求研究者对研究的教育教学现象的结果,达到规律性和本质性的认识,其研究成果有推广和指导作用。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
1按研究的领域分类
(1)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是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阐明教育的客观规律,概括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发展和完善原有理论的研究。通过教育的客观规律,寻找新的事实,发现新的理论和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基础理论研究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理论的体系性、效益的长期性和研究的连接性。
(2)应用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应用目标而进行的科学实验和技术性研究。教育的应用性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把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案,使教育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达到某种具体和预定的目标。这种研究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直接解决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实践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
2按研究范围大小分类
(1)宏观研究
宏观研究是对教育系统较大范围内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研究,包括:
①教育与外部的关系,如教育与政治经济,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口等关系研究;
②教育内部带有全面性问题的研究,如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政策、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投资等研究。
(2)中观研究
中观研究是介于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对一个范围、一个领域、一条战线、一个部门内的教育科学研究。
(3)微观研究
微观研究是对教育问题某个单独因素进行具体细致的研究。这种研究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往往是针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
3按研究的层次分类
(1)阐释性研究
阐释性研究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对教育现象和已有的教育规律和理论进行叙述并予以解释的研究。
(2)综述性研究
综述性研究是把分散、不全面的观点综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系统的观点的研究。它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单一的事件,不是某一种情况,而是某些现象或某一事物的诸多方面。
(3)创造性研究
创造性研究是高层次的教育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教育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和产品,具有改革教育教学的实际价值或理论意义的研究。
4按研究功能分类
(1)理论性研究课题
理论性研究课题是指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形成或发展教育科学理论为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课题。
(2)应用性研究课题
应用性研究课题是运用基础理论研究得出的一般知识、原理、原则,针对某一具体实际问题,研究某一局部领域的特殊规律,提出比理论性研究更有针对性的理论和方法,主要解决实际问题。
(3)开发性研究课题
开发性研究课题是建立在前两种研究的基础上,以开发能使用的教学产品为目的的课题研究。教育产品除教科书、投影片等有形产品外,也包括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或组织教育教学的策略、程序等无形产品。
5按研究的深度分类
可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预测性课题。
6按课题的来源分类
可分为招标课题、自拟课题。
7按研究对象分类
可分为教育课题、管理课题、教学类课题、教学科技课题等。
三、教育科研的步骤
1选题
选题时要审度自己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
(1)客观条件指能给研究工作提供的设备、经费、时间、研究对象及资料等。
(2)主观条件指可以投入研究工作的人力及研究者的水平与能力等。要根据这些条件,结合问题的大小与难易度,来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
2查阅文献
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从中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已经做过哪些重要工作,他人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结论的科学性如何等问题。只有弄清以上问题,才能开始新的研究工作。
除查阅文献外,还要通过调查、访问及观察等手段对有关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了解,目的是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价值及可能性进一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3制订研究工作计划
研究工作计划应明确规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范围,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抽样,时间进度等。根据这个计划,还可以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对原计划进行修订完善。
4搜集并整理资料
这是指在实施研究计划过程中所得到的大量的新资料。特别是如果采取实验的方法,那么对研究对象的一切变化现象都要及时观察,形成、积累资料,并要求做到全、实、细,以求能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
5分析研究
分析研究是在已经搜集并整理的材料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脑力加工。如果发现原有材料尚有欠缺之处,还应继续挖掘材料。在分析研究中,最关键的是把分析研究的结果归纳成几条原理、原则或者作出判断。
6撰写报告
撰写报告指把科研的全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述出来,教育科研成果一般有观察报告、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实验报告及论文著述。
【真题链接】
【例1.10 简答题】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2011年下半年真题]
答:(1)选题
选题时要审度自己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
①客观条件指能给研究工作提供的设备、经费、时间、研究对象及资料等。
②主观条件指可以投入研究工作的人力及研究者的水平与能力等。要根据这些条件,结合问题的大小与难易度,来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
(2)查阅文献
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从中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已经做过哪些重要工作,他人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结论的科学性如何等问题。只有弄清以上问题,才能开始新的研究工作。
除查阅文献外,还要通过调查、访问及观察等手段对有关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了解,目的是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价值及可能性进一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3)制订研究工作计划
研究工作计划应明确规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范围,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抽样,时间进度等。根据这个计划,还可以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对原计划进行修订完善。
(4)搜集并整理资料
这是指在实施研究计划过程中所得到的大量的新资料。特别是如果采取实验的方法,那么对研究对象的一切变化现象都要及时观察,形成、积累资料,并要求做到全、实、细,以能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
(5)分析研究
分析研究是在已经搜集并整理的材料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脑力加工。如果发现原有材料尚有欠缺之处,还应继续挖掘材料。在分析研究中,最关键的是把分析研究的结果归纳成几条原理、原则或者作出判断。
(6)撰写报告
撰写报告指把科研的全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述出来,教育科研成果一般有观察报告、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实验报告及论文著述。
四、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1教育观察法
(1)教育观察法概述
①教育观察法的分类
教育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
②教育观察法的特点
a.目的明确。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主动进行的。目的在于获得直接的素材。
b.真实自然。观察应在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下进行,使研究者能够研究被观察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的、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c.直接详实。教育观察法可以使研究者直接、准确地了解到正在发生的教育现象及采取某措施后产生的结果,获得真实、生动而详实的资料。
③教育观察法的功能
a.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情况,以便进一步探寻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规律,深入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工作。
b.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研究者系统地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情况,从而探讨与教师教学活动有关的规律。
c.了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研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d.了解学生与教师的群体氛围,揭示各项教育因素的作用,使教育过程得到更好的调控,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e.了解其他教育影响的作用,比如内外环境、教学手段、教材等方面的情况。
(2)教育观察法的分类
①根据观察的情境条件分类
a.自然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即事件自然发生、对观察环境不加改变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观察。
b.实验观察法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系统观察。
②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分类
a.直接观察法是直接通过观测者的感官考察被研究者的活动,获取第一手材料的方法。
b.间接观察法是观察者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考察研究对象活动的方法。
③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分类
a.参与观察法是研究人员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之中,通过与观察对象共同活动而进行观察。
b.非参与观察法是研究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
④根据观察的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分类
a.有结构观察法是在观察前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观察时严格按计划进行,能对整个观察过程进行系统、有效的控制和完整、全面的记录。
b.无结构观察法是研究者只有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只有一个大致的观察范围和内容,没有详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指标体系。
⑤根据观察活动的进行是否有规律分类
a.系统观察;
b.非系统观察。
2教育调查法
(1)教育调查法概述
①教育调查法的定义
教育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量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教育现象的事实,并形成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②教育调查法所考察的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
a.作为个别教育要素存在的,如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教育经费等单个教育要素的状况。
b.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师生关系的状况、学校教育结构状况等。
c.教育活动中各种要素相关联而表现出的教育实践及其中包含的思想观念状况。
d.教育要素综合体现的教育质量。
③教育调查法的特点
a.在研究对象上以现实存在的教育问题、教育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其活动形态的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b.在研究目的上不是以操纵并改变研究对象的状态来获得关于教育问题的认识,而是就事论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测量等方式,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教育科学事实。
c.在研究方法的性质上是通过语言直接与研究对象打交道的研究方法。
④教育调查法的功能
a.帮助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了解教育工作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学校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教育管理和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b.帮助学校老师了解教育活动中各个教育要素的现状,为制定有效的教育活动策略提供依据。
c.帮助教育理论工作者从教育实际中发现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较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教育理论发展的实际。
(2)教育调查法的类型
①常模调查和比较调查
a.常模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教育的一般发展状况,如检查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水平是否达标等。
b.比较调查是对教育要素以及教育活动等方面差异状况的调查,如通过升学考试、学科竞赛以选拔优秀学生或专业人才。
②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a.普遍调查是对特定范围的所有调查对象逐一进行的调查。
b.抽样调查是从所有的调查研究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抽取一部分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考察而进行的调查。
③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
a.问卷调查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完整的问卷,搜集研究对象关于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的信息和资料的方法。
b.访谈调查是研究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从而收集有关教育现状的信息和资料的方法。
④综合调查与专题调查
a.综合调查是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全方位的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该现象或问题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b.专题调查是一种调查内容较窄,仅涉及一两项内容的调查,或者仅就教育现象中的某个方面进行的调查。
3教育实验法
(1)教育实验法概述
①教育实验法的定义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解释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②教育实验法的特点
a.研究目的是为了通过假设、检验、归纳、分析提炼出教育的科学规律。
b.研究的对象不是静态的自然事物,而是动态的、渗透着复杂的人的因素的教育活动。
c.在具体方法上不是以完全的定量描述去追求教育变量的精确度,而是通过定量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来描述教育变量之间的某种确定性的关系,注重对教育变量的变化过程进行纵向的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
(2)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
①自变量
自变量是由研究者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材内容、师生关系、管理制度等,都能作为一项实验的自变量。
②因变量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作用而导致被试变化的结果。因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刺激做出的反应,是一种结果变量。
③无关变量
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无关变量对实验并不是真的“无关”,它只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它与实验结果是有关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验的结果,因而在实验中需要对无关变量加以控制。
4行动研究法
(1)定义
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2)适用情况
行动研究法主要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
(3)层次
行动研究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协作性的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
(4)步骤
①四环节(四阶段)模式
四环节模式的步骤为: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a.“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研究者应特别重视计划中的第一、二步行动。
b.“行动”,即实施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执行和实施具有灵活性。随着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逐渐明确,在行动过程中得到各种信息的及时反馈,不断听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不断进行修改和调整。
c.“考察”,是反思、修订行动计划,确定下一步行动的前提条件。考察内容有: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行动过程、行动的结果。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分利用录像、录音等现代化手段。
d.“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报告由报告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本论、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内容构成。
②六步骤模式
具体步骤为: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a.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
b.收集资料初步研究。在这一阶段,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c.拟定总体计划。总体计划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的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d.制定具体计划。具体计划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前提。
e.行动。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f.总结评价。在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5)特征
①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②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组成的小组全体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③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真题链接】
【例1.11 单项选择题】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2017年上半年真题]
A.观察条件是否认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
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答案】B
【解析】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实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根据观察活动的进行是否有规律,可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
5历史研究法
(1)历史研究法的定义
历史研究法是指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察,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2)历史研究法的一般步骤
①史料的搜集
史料包括文字的和非文字的两种。
②对史料的鉴别
历史的资料常有不可靠的成分,在研究问题时,应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鉴别,去伪存真。
③对史料进行分类
或按时间的先后,或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性质,或按地域、民族的不同进行分类,便于问题的研究。
(3)注意事项
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
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