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购置作品
这是柳宗悦为《民艺》第七十三号(1959年1月1日发行)撰写的一篇文章。本书中的这篇文章以发表在《民艺》第七十三号上的版面文章为底稿。
序
也是因为总为民艺馆的成长挂心,哪怕得了中风,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这两年内我还是费心为民艺馆购置了许许多多的藏品,其中称得上顶级的还不只两三种。我为此钱财散尽,一些朋友担忧我购买能力不足,对我照拂颇多。在民艺馆做会计事务的田中丰太郎与浅川母子私下也照顾了我很多,在此致以感谢。最为难得的是,他们帮我在病房里或放或挂了一些藏品,使我有了尽情观赏思索的时间。生病这段期间,我对美的思索也渐渐变得更加深入起来。此前我曾就收藏的意义写过多篇文章,但我觉得应该再加上一些内容比较好,于是就写了这篇短小的感想文。
“买回作品,买回自我”
这是河井宽次郎写过的一句话,堪称名句。人们爱某样作品,也就是因为其中存在第二个自己。实际上,人们不会买与自己趣味不合,又或是高于自己趣味的东西。所以,无论买的是什么,得到的都是个人自己的性情。甚至有些时候,我们还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故乡,心灵休憩的场所。人们热爱美丽的作品,就是因为其中安然栖息着他最想成为的那个自我。
所以,购置作品时,人们不会买不符合自我的东西。收集作品最终也是让它们与自己及家人共同生活,使人与物进入最平静祥和,亲密熨帖的生活样态。不买作品的人,他们的生活也会因此缺乏温情吧。“买回作品,买回自我”,这则名句一语道破真理。
不过现在,我又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不能毫无节制地购买。买一样作品的时候,你买回来的其实是与许多人心灵相通的生活。它不是只属于一个人的心灵原乡,而是许多人心灵相通的世界。你买回来的不是只有自我。我每次买回一件作品,总想找朋友一起来分享我的喜悦。于我而言,买回作品,就会买回朋友。美丽的事物会把很多人的心联结到一起。
然而我又注意到一个新情况,当我购买作品的时候,真正发生的事情并不是“我在购买收集作品”,而是“作品在购买我”。也就是说,不是我把物聚集到一起,而是物把我吸引到它们身边。我在求取一样作品的时候,作品同时也在探索我这个人,它们本身也有渴求被人观赏的心思。美丽的作品总是寻求与人心灵相通。我想,自己见识到美丽的作品会感到珍惜,作品也会为吸引了我而感到喜悦。如此,我就不会高看自己,只把自己当作助力作品绽放光辉的人,从作品那里获得它们给予的谢意。更确切来说,“买回作品”其实就是让自己成为作品的朋友。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无法割舍的,我强烈地感受到,买回作品,就会遇见可为我师者。苏东坡曾咏出“溪声便是广长舌”,而对我来说,观赏到美丽的作品时,我就会与无上的佛法相遇,因为美丽的作品会对我呢喃私语,讲述非一般的教谕。此前的众多诗人与宗教家们总会乐此不疲地从自然中吸收宗教谕示,但我觉得人类创作出的美丽作品也能令我们接收到浩瀚无边的宗法。只是人对物,不能仅止于喜爱、珍藏,若是如此,我执的痕迹就会仍然残留在作品上。美丽的作品会令观赏者忘我,把人们从执念的束缚中解救出来。这样看来,如何拥有作品就十分重要了。购置作品时,挑选方法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以什么样的方式拥有它也是十分重要的。单纯的占据并不可取,如何拥有,决定了手下这份作品的生死。买回作品,又扼杀掉作品的人不在少数,如果买回的作品不能熨帖自己的内心,人就没有买下它的资格。被作品吸引时,我总是希望自己有资格拥有它,这就是对作品的报恩。我现在很强烈地感受到,买回作品,就是买回自己的恩人。
选择购买何种作品时,以财力或眼力为出发点是下下之策,若是如此,作品就不会把它真正的美展示在人前。收藏作品的人只有跳脱出自我意识,才会真正拥有它。我们应该把自得与占有欲抛到脑后,在作品面前审视自我。如此一来,作品就会成为一座宝库,源源不断地给予我们馈赠。擅于收藏的人同时也是擅于理解作品的人。如若以作品的主人自居,那能从作品中获取的东西也就有了限度。用带有禅意的话来讲,最好的收藏方式就是“空手”。越是空手,就越能从作品身上得到丰厚的馈赠,这其中蕴藏着妙不可言的自然法理。
每当看到美丽的作品,我总是习惯为它们写点什么,这其中也有以此向它们报恩的心思。仔细想想,我的做法就像是为一幅画做裱装。画作本身的质量越好,我就越应该裱装得合适,裱装如何会决定画作的价值。我无比希望自己写下的东西能真正起到裱装的正面作用。
希望以“购置作品”为题的这篇文章,也能成为合适的裱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