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晋中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保存有人类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不同时期的活动痕迹,尤其是明代以后的乡村聚落(包括庙宇、宗祠、衙署、学宫、民居、驿道等组成要素),成为研究人居空间的重要样本。本研究从环境适应性视角切入,以传统聚落和建筑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归纳环境要素,探讨聚落的驱动因子如何促使其进行转向与更新;另一方面分析聚落和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社会形态,通过类型研究总结物质形态形成和发展的深层规律。由于多重元素的作用,传统聚落和建筑的发展对居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涉及历史文化承袭、物质空间更替、居民生活转变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演进,传统聚落和建筑在当代的空间诉求和社会组织已和农耕文明时期大不相同,其空间形态也应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