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子“执古御今”的前瞻领导智慧
在《道德经》“第十四章”中,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是,看起来看不见,称之为“夷”,听起来听不到,称之为“希”,摸起来摸不着,称之为“微”。这三者的来源不可诘难,因为它们是混为一体的。其上不明亮,其下不昏暗。它茫茫无际涯不可称名,又回到空无的状态,这叫作无形状的形状,无物象的物象,这就是“惚恍”。迎面看不见它的头部,随后看不见它的尾部。根据上古的大“道”运行规律,来驾驭今天的发展。能够知道上古发展的原始,这就掌握了“道”的纲纪。
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老子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意思是,事物在安静状态时容易保持,在其还没有出现变化端倪时易于改变它。在它处于脆弱状态时容易将其打碎,在它处于微小状态时容易将其散尽。要作为在事故还没有发生时,要治理在还没有发生混乱时。
“执古御今”这里的“古”,可以宽泛地理解为历史。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史书中蕴藏着大智慧,这种智慧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穿透力。今天领导活动中遇到的很多事情也许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人们处理这些事情蕴藏的智慧,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这就是老子提出的“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掌握了“道”的纲纪,也就能够驾驭今天领导活动中杂乱纷纭的现实,这就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无论是升平之世的经验、衰乱之世的教训,还是悲惨历史的记忆、大国崛起的辉煌,都是前人在当时的环境下付出巨大的代价换来的,包含着使人明智的哲理和规律。我们的今天就是从历史中发展而来的,因此,如果领导者能够认识到政治智慧与深邃的历史规律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那就能够“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周易》中也说:“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掌握自古存在的自然法则,遵循自然法则的演化和延伸,就能通晓万物运作的规律,就能驾驭和解决今天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历史规律就是一台“望远镜”,有了这台“望远镜”,领导者就有了前瞻的眼光,就不会被眼前的乱花迷眼,也不会被眼前的浮云遮眼。规律无形、无色、无声,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并超越时空而存在,既不见尾又不见首,也就是“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但是,从历史的“惚恍”里是可以透视出规律的,历史与现实、未来是相通的,正因为有这种割不断的联系,所以规律是有连续性和发展性的。古今事物都是有联系的,领导者认识和掌握了历史发展规律,就能够正确地制定领导的方向、发展的战略。美国詹姆斯·库泽斯和巴里·波斯纳合著的《领导力》中指出:有前瞻性是卓越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品质和素质。人们希望领导者们知晓前进的方向,关心组织的未来。如果领导者希望其他人能加入征途,他们就必须知道要向何处去和去实现怎样的愿景。
历史的规律又是一台“显微镜”。事情的发展总有发端,发端就是一种兆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之室,焚于隙烟。能从事情发展的兆头预感或判断出事情将往哪方面发展,这就叫见微知著。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问题在发展初期都有一些苗头性表象,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轻到重的演变规律。端起了这台“显微镜”,领导者就能见微知著,在兆头出现的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代价最小,效果最好。所以老子认为,当事情稳定时就容易把握,当事情还没有出现某种迹象时就容易谋划,当事情处于脆弱的状态时就容易分解,当事情还很细小时就容易消散。现实是由过去(历史)发展而来,未来是现实的发展。现实和未来事物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基因。在历史的规律这台“显微镜”下,在与历史事件“惊人相似”的对比研判中,领导者若能在各类矛盾初现端倪时就介入、化解、处置,就能避免未来“堤溃”“室焚”的祸患和灾难。
《后汉书》“丁鸿列传”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和帝即位时仅十四岁,由于他年幼无能,便由窦太后执政,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国家的军政大权实际上落入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等人手中。他们为所欲为,密谋篡权。看到这种情况,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司徒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食,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和帝,建议趁窦氏兄弟权势尚不大时,早加制止,以防后患,这样才能使得国家长治久安。他在奏章里说:“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打算,于是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太尉兼卫尉,进驻南北二宫,同时罢掉窦宪的官。窦宪兄弟深知罪责难逃,便都自杀了,因此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
对于“执古御今”的价值,古代圣贤们也是有共识的。“且欲防微杜渐,忧在未萌”的意思是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就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在《元史》“张桢传”中就有这样的箴言:“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明朝的陆采在《怀香记》“鞫询香情”中说:“自家不能防微杜渐,却怨谁来?”通览历史,从历史中取得借鉴,察知事物的发端,理智地面对未来,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