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老子“百姓之心”的为心领导智慧
在《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老子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意思是,圣人没有私心,把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善良的人,我善良地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良地待他;这样才可以使人人向善;守信的人,我信赖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赖他;这样才可以使人人守信。圣人处于天下,收敛自己的意欲,而把百姓的心愿浑然一体作为自己的心愿。百姓的耳目都专注着圣人,圣人都把百姓当作孩子对待。
在《道德经》“第六十六章”中,老子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归顺之地,是因为它居于百川的下位,所以能成为千百河谷之王。因此,遵循道的圣人要成为百姓之上的统治者,必须对百姓言语谦和;要想站在百姓之前,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百姓利益之后。因此,圣人虽位居百姓之上而百姓并不感到沉重;虽身居百姓之前而百姓不觉他能造成侵害。所以天下的百姓都乐意拥戴他为自己的领导而不感到厌倦。不为谋私而与百姓相争,所以天下为私妄为的人谁也无法与之争雄。
当官的宗旨,一言概之,就是要无私为民。一个秉承和践行这一宗旨的领导者,没有私心,不会用手中的权力去谋取个人的私利,会把老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把老百姓的心愿作为自己的心愿,用手中的权力为老百姓谋福祉。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和“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不知地理难为将,不知民心难为相。”周公就是“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典范,他要君臣上下“不腆于酒”,以减轻百姓的负担,他还告诫自己的弟弟康叔,要“知稼穑之艰难”“闻小人之劳”“能保惠于庶民”。康叔因此而制定了一系列德政保民的措施,把卫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得卫国很快就出现了经济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老子的“以百姓心为心”是极高明的领导智慧,这种智慧的第一个亮点是,要想成为百姓之上和百姓之前的领导者,就要俯下身子,弯下腰,以言语谦和的姿态对待百姓,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百姓的利益之后,这样就会赢得百姓永不厌倦的力举和心悦诚服的拥戴,也就是老子说的“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和“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这种智慧的第二个亮点是,“以百姓心为心”,这样不仅不与百姓相争,而且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使没有更高的位置,也只是暂时的;相反,那些为私而跑官要官的人和滥用手中权力任意妄为的人,即使有更高的位置也是暂时的,迟早会被百姓们厌倦和唾弃,结果则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以百姓心为心”的领导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亲民”。为官者要时时刻刻心中装着老百姓,做老百姓的贴心人。亲民者,民恒亲之。这是古往今来的先贤圣哲的共同认知和践行的准则,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亲民”的领导者会真正把自己放在百姓的位置上,切身体会百姓之难,解百姓之苦。唐开元初年,宋璟出任广州都督,发现当地百姓习惯用竹木茅草盖房子,既不舒适耐用,又经常发生“火烧连营”的灾害,于是他便倡导以砖瓦建造房屋,如此既舒适耐用,又能避免火灾。因以亲民之心为民谋利,宋璟被誉为“有脚阳春”。只有当好百姓的贴心人,才能当好百姓的带头人。鲁迅先生因其“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拳拳亲民之心,而彰显出了思想的深邃和情怀的博大。
“以百姓心为心”的领导者,工作的出发点和风向标就是“为民”。领导者“为民”就要知道民心所在,民心所向,不能搞自拉自唱、自我欣赏,要始终把百姓的期盼作为工作的方向,把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参考坐标,以此来不断校正自己的言行。把百姓的评价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领导者一定要深知,是老百姓给了自己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必须在舞台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百姓摇旗呐喊,为百姓鞠躬尽瘁。只有这样,百姓才能为你捧场,为你喝彩,你也可能因此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以百姓心为心”的领导者,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惠民”。百姓利益无小事,领导者要把百姓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百姓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多听百姓“心”声、知百姓“心”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百姓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惠民”绝不能停留在领导者嘴上,必须内化成领导者的情怀,见诸于扎实具体的行动。“惠民”特别需要换位思考,只有和百姓换位思考,才能贴近百姓心窝对他们的悲喜感同身受。刮风时做百姓的一堵墙,下雨时做百姓的一把伞。
“以百姓心为心”的领导者注重“敬民”。百姓之心是江山,江山就是百姓之心。古人“百姓载舟覆舟”之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百姓心”是明镜,是标尺。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知道手中的权力是百姓给的,必须把“百姓心”铭刻在自己的灵魂深处,要时时刻刻对百姓和权力怀有敬畏之心,时时刻刻把百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谦卑地对待和倾听百姓之言,发自内心地尊重百姓,做百姓最忠实的公仆。有了这样一颗对百姓的敬畏之心,就有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好官的真挚动人的情怀,以及做得正、行得正的为官基础和保障。正如古人所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以百姓心为心”的领导者,对待下属有人情味。领导者要领导好下属不能只运用手中的权力和相应的规章制度,还要紧紧抓住下属的心。下属都有渴望被领导者重视之心,如果领导者对下属多一点人情味,多一些人性关怀,下属就会因被尊重、被关怀而产生归属感,他们就会快乐地工作和生活,如此,领导活动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可见,领导者“以百姓心为心”的人情味,会产生投桃报李的效应。孔子也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得更具体些:“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西方有一项关于领导科学研究的报告表明,一个领导者的成功80%的因素来自于情感方面,只有20%的因素来自智力方面。有人情味不仅是一种涵养,也是一种领导境界,因此,有智慧的领导者一定要更有人情味,把下属的成长进步和冷暖疾苦挂在心头,千方百计地替他们排忧解难,而他们也会与你心连心、心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