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视光-屈光矫正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调节功能异常

在屈光矫正中,验光师不但要面对人眼的正常调节功能,也要面对随年龄的变化调节功能逐渐下降的问题,而且也需要对调节功能的异常给予足够的重视。倘若不能正确处置调节异常的问题,也不太容易能保证做到对屈光不正与眼屈光异常的正确、合理和舒适的矫正。

一、调节痉挛

调节痉挛又称为调节过度、调节强直、超常调节。这是一种由两眼睫状肌张力过高产生异常收缩,使调节付出量超过相应距离辐辏力的一种调节状态。

1.调节痉挛的种类

(1)根据性质进行分类

①功能性调节痉挛:睫状肌在疲劳状态进行持续性工作,是睫状肌发生功能性痉挛的原因。功能性调节痉挛的原因,就是过度用眼。诱发功能性调节痉挛的常见情景有:照明不足条件下的阅读、持续长时间的近距离阅读。当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时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

②器质性调节痉挛:当使用依色林、异氟磷和新斯的明等缩瞳药时,睫状肌就会发生强直性收缩。眼部或全身其他部位的器官也可能会出现调节痉挛。这种调节痉挛就叫做器质性调节痉挛。

(2)根据持续时间进行分类

①阵发性调节痉挛:当睫状肌受到某种刺激时也会出现调节痉挛,如三叉神经痛就可以通过三叉神经的眼支的神经刺激作用导致睫状肌的痉挛。这种阵发性调节痉挛的特点就是当刺激结束以后痉挛现象就会消失。

②强直性调节痉挛:当睫状肌处于持续张力过高的状态时就会导致强制性调节痉挛,发生这种痉挛的最常见原因是:有机磷中毒、吗啡中毒、缩瞳药的使用。

2.调节痉挛原因

引起调节痉挛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神经精神性疾病:流行性脑炎、脑膜炎、眶内炎症、三叉神经痛等神经性疾患,都可以通过神经刺激作用导致调节性痉挛。

②药、毒物作用:应用缩瞳药(依色林、异氟磷)、有机磷中毒等,都有可能会诱发调节痉挛的发生。

③屈光不正、眼肌病:当被测者存在屈光不正(尤其是远视眼、散光眼)、眼肌异常、身体状况不良等情况下,长时间超近距离阅读均可能导致调节痉挛的发生。

④照明不足:照明不足是导致上述第三种原因情况下诱发调节痉挛的最常见原因。

3.调节痉挛症状

调节痉挛的症状主要有两种,其一是视力下降,其二是视觉疲劳。

(1)视力下降

调节痉挛引起的视力下降,以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为特点。这里之所以将正常两个字加上引号,是因为在调节痉挛时被测眼的远点与近点都将移近。这种情况极像近视眼的表现。调节痉挛引起的视力改变与近视眼的视力改变在稳定性上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近视眼的视力改变一般相对比较稳定,而调节痉挛引起的视力改变常常会呈现一定的波动、间歇的特征。

据徐广第先生讲,调节痉挛被测者睫状肌的紧张度甚至可以表现为-20.00D的屈光矫正镜度。而在正常情况下,睫状肌的紧张度仅表现为-1.00D的屈光矫正镜度。对于调节痉挛,验光师在验光中常常会发现两种表现:①检影检测时,中和点会出现一定的漂移现象;②应用雾视法难以缓解调节痉挛。

(2)视觉疲劳

调节痉挛的另一种表现就是以视觉干扰为主要特征的视觉疲劳。被测者在机体自我感觉方面有:眼部不适、头晕、头钝痛、眉弓部胀痛、眼睑沉重。视觉方面症状可以表现为:阅读不能持久、复视。

(3)其他

由疾病引起的调节痉挛,还会有与相应疾病有关的症状。强制性调节痉挛者还可能会有巨视症、夜盲症等

4.处置

(1)一般处置

一般处置是指验光师对被测者叮嘱的注意事项及非屈光学的对症矫治。对于调节痉挛者,第一要务就是一定要暂时停止近距离工作。

对被测者要叮嘱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体质;②改善不良用眼习惯和视觉工作条件;③去除与治疗原发疾病;④减少近距工作时间。

(2)验光与矫正

对有调节痉挛疑问者,应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进行检影验光。根据散瞳后的检影检测和复检的结果,再经主观检测及行走试戴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精确确定被测者正确的屈光矫正镜度。

(3)药物的应用

当被测者调节痉挛比较严重时,前述的常规处理方法的矫正与矫治效果就会不明显。对这样的被测者则需使用睫状肌麻痹剂以解除睫状肌的痉挛。

二、调节麻痹

睫状肌完全松弛、调节处于完全丧失的状态就是调节麻痹。

1.原因

导致调节麻痹的原因有两大类:一类是药物、毒物的作用,另一类是某些疾病。

(1)药物、毒物作用

①应用散瞳药:口服、点用睫状肌麻痹药都会导致睫状肌麻痹而至瞳孔散大。屈光检测中使用阿托品、托品酰胺等,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主动导致暂时性调节麻痹的方法。

②阿托品、有机磷中毒:调节麻痹还可以因阿托品、有机磷的不当应用所引起。如误服农药乐果的中毒。

(2)疾病

①动眼神经麻痹:眼的调节动作是由动眼神经支配的。因此动眼神经的损伤就会造成调节麻痹。导致动眼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眼部的创伤、病毒的感染。

②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痨、颅内肿瘤,某些代谢性疾病所发生神经的变性,都会导致睫状肌的麻痹而出现调节麻痹。某些传染性疾病也会出现调节麻痹,如患白喉者。

2.症状与诊断

(1)视觉症状

①羞明炫目:调节麻痹者瞳孔散大,光通量增大,使被测者视网膜接受的光过多。因此,被测者会有炫目及畏光、皱眉、睑裂变窄的临床表现。

②近视力下降:调节麻痹对视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近视力的下降。但是,被测者的屈光性质不同,视力的表现也会有一定差异,具体表现如表3-10所示。一般来说,中度及以上的近视眼,在调节麻痹时大多不会出现近视力的障碍。

表3-10 调节麻痹的视力下降状况  

(2)其他症状

被测者除具有相关疾病的症状之外,还可能会有小视症。倘若被测者为完全麻痹,则近点无法测出。

3.处置

(1)主动选择麻痹者

例如,验光时应用睫状肌麻痹药所导致的睫状肌麻痹,一般无需处置,待药物作用一定时间后作用就会下降,睫状肌的功能就会自然恢复。也可以使用缩瞳药促进调节功能的恢复速度。

(2)治疗原发疾病

在治疗与矫治因疾病引起的调节麻痹时,一定要积极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去除相关疾病的存在,应当是最重要的措施。

(3)对于异常视觉症状的处置

被测者因调节麻痹发生羞明、炫目时,在处置上有以下几种方案可以选择:

①治疗原发病:针对引起调节痉挛的原发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

②给予必要的辅助治疗:应用B1、B12、ATP等药物予以辅助治疗,这种辅助治疗可能会对调节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③针对调节麻痹的处置方法:

a.因主动应用药物而发生羞明、炫目的能够耐受者,可以选择等待药物作用自行消失。

b.调节麻痹发生羞明、炫目而又不能耐受者,可以选择局部滴用缩瞳药促进其恢复。倘若被测者不愿使用缩瞳药,也可以戴用深色眼镜以减少光对眼的刺激。

c.对睫状肌功能无法恢复者,则需戴用凸透镜眼镜予以矫正。

三、调节衰弱

调节衰弱又称为调节功能不足、调节不足、调节衰退、调节低下。这是一种由于双眼睫状肌收缩能力表现并伴有集合功能低下的调节功能异常。

导致调节衰弱的常见原因有:睫状肌收缩能力减退、晶状体硬化、晶状体弹力减退等,导致睫状肌、晶状体发生这种改变的原因有:屈光不正、眼部的疾病、全身体质下降等。

根据发生原因,我们可以将调节衰弱分成以下三类。

①因年龄原因发生调节逐渐减退的调节衰弱,可以视为生理性调节衰弱,这就是老视眼的调节衰弱。

②因疾病(代谢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调节呆滞现象,如糖尿病引发的晶状体硬化等。

③身体过度疲劳、尤其是肝功能不良者也会引起调节疲乏无力现象,如长期嗜酒引起的视近的视觉疲劳。

调节衰弱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被测者双眼的调节力会随用眼时间的延长,将会表现为调节反应能力逐渐衰减。因此,当对调节近点进行反复测量时,近点距离将会逐渐增大。经闭目休息后,调节近点又会有所恢复。当长时间注视近距离目标后,向远方眺望时会出现暂时性视像模糊。有些被测者还会有小视症,甚至会出现一定的目标远移感觉。

对调节衰弱者的处置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矫正屈光不正:有屈光异常者,应当接受合理的屈光矫正。尤其是远视眼及散光眼更应注意屈光矫正的问题。

②调节功能训练:调节功能的训练无疑是一种极为有益的方法。对仅有调节衰弱者可以使用精细目标由远及近的移动来进行训练。

③倘若被测者尚有集合功能异常的话,还应当在训练中考虑使用三棱镜的问题。

四、调节反应时延长

调节反应时延长又被称为调节迟滞、调节迟缓、调节延时。这种调节异常属于一种特殊的调节衰弱类型。这种调节异常的调节力一般都比较低。

引起调节反应时间延长的原因,除引起调节衰弱的因素之外,还有维生素B1缺乏、睡眠不足、神经官能症等。高度近视眼在接受屈光手术后,常常会有这种调节异常出现。

调节反应时延长,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当被测者最初注视某一目标时,其视觉是模糊的,稍待片刻视觉模糊状态就会得到改善。具有这种表现的被测者,常常会让别人产生一种被怠慢感,这是被测者很难适应的生活现实问题。

对于存在调节反应时延长的被测者,只能通过调节训练使症状逐渐改善。

五、调节异常处置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在对调节异常进行处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在调节异常的情况下,是否也存在集合的问题。这里有调节异常可能合并集合异常的问题,也可能是调节异常纠正后又出现了集合的问题。应当说调节与集合是眼的功能中不可分离的两个内容。但是两者并非一定是同步的。例如,闭合一只眼用单眼进行注视,就没有集合作用的发生。当在注视中使用三棱镜时,眼就会仅仅有集合作用的发生,调节作用不一定非要相伴而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对被测者进行屈光矫正中必须予以考虑周全的事情。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将在本书第五章的相关内容中予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