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对了才治病:儿童合理用药问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0.输液一定比吃药好得快吗
静脉输液是一种医疗方法,即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静脉注射可分短暂性与连续性,短暂性的静脉注射多以针筒直接注入静脉,即一般常见的“打针”;连续性的静脉注射则以静脉滴注实施,俗称“点滴”。这是儿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也是用药直接、剂量准确、疗效最确切的方法,尤其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中非常重要。
家长对输液存在很多认识误区:一是“输液治病好得快”,家长认为“打针”、吃药不仅好得慢,而且挺麻烦,还是输液好得快;二是“孩子大病小病都得输液”,认为“孩子小、抵抗力低、吃药困难,无论大病小病都应该输液”;三是“输液可以防病”;四是“输液补充营养”。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可见滥用输液、不合理用药已给人类带来很大危害。一是过度输液会增加孩子和家长的痛苦,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二是输液反应,输入致热原物质或输液过程中被污染等原因,均可导致输液反应;三是相对于口服治疗,输液引发药物性皮炎、严重过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四是液体中不溶性微粒沉积在肺等重要器官可能导致肉芽肿病等。
输液是治疗手段,不是防病措施。而且,常规输液用的葡萄糖液、生理盐水补充的营养极有限,一般患者根本不需要。对于绝大多数轻症患儿,口服药物治疗完全可以达到疗效要求,没必要输液治疗而增加孩子的痛苦、家庭经济负担,也达不到疗效好、见效快的目的,甚至可增加药物毒副作用、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的风险。小儿每年感冒1~3次很常见,而且90%以上的感冒为病毒性、自限性,这也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建立、完善、提高免疫力必须经过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是,很多家长对孩子一般性感冒发热“高度重视”,非要求输液治疗,这些不必要的输液大大增加了儿童用药的不合理、不安全和不良反应问题。
那么,哪些情况应该输液治疗呢?一是由于禁食需要补充维持生理需要的液体、电解质、营养素,如严重呕吐、手术、消化道出血等;二是严重脱水、休克等疾病,需要扩容抗休克;三是各种严重感染,需要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如肺炎、败血症;四是各种疾病或抢救时,必须保持静脉通道,随时药物治疗;五是早产新生儿不会吃奶或吃奶量不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