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韭秋菘二集:四十年饮食生活杂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烤肉

北京今年夏季多雨,半个多月的绵绵阴雨不知不觉竟把人带进了秋天。

老北京的规矩,立了秋,就该吃烤肉。据金受申先生的《老北京的生活》记载:“吃烤肉以铁炙子(蒲庵曰:炙子是北京烤肉特有的炊具,简单说是架在圆桌面上的一个空心扁圆柱,我见过的直径总在三尺以上,高一尺左右,上表面焊上一根根平行的宽两三寸的铁条,铁条之间留有很窄的缝隙;侧面开较大的口,以便放入松柴和清理灰烬;下表面是完整的铁板。)为主,下架松柴,也有烧松塔的——这就很少了。烤肉作料以酱油为大宗,少加醋、姜末、料酒、卤虾油,外加葱丝、香菜叶,混为一碗。另以空碗贮白水,小碟盛大蒜瓣、白糖蒜等。吃烤肉的顺序:有人先将肉在白水中洗过,再蘸作料,然后放在炙子上烤熟,就蒜瓣、糖蒜或整条黄瓜来吃;也有先蘸酱油作料,后在水中一涮的;也有根本不用水碗,只蘸作料便烤的。实在考究起来,以第一、第末两法最为合适。”金先生以为,旧北京的烤肉馆以前门外肉市正阳楼最好,其次便是“烤肉三杰”——烤肉宛、烤肉季、烤肉王。

梁实秋先生描画“标准的吃烤肉的姿势”是“三五个一伙围着一个桌子,抬起一条腿踩在条凳上,边烤边饮边吃边说笑”。——俗称“武吃”。

如今晚儿“烤肉三杰”只剩下宛、季两家的字号还在,当年以蟹肥肉香驰名京华、让梁先生垂暮之年犹想念不已的正阳楼大约已经名存实亡了。烤肉也不再有姿势的问题,都是厨师烤完,服务员端上,没有了过去的粗犷豪迈,成了一盘平常炒菜。

为什么不让客人自己动手呢?

烤肉季的白世清经理告诉我,当年的烤肉季是在什刹海岸边露天经营,客人没有烟熏之苦;现在在室内烤肉,当真烧起松枝、柏木来,客人非被熏跑不可。新扩建的烤肉季用电磁灶代替炙子,客人可以自烤自吃,聊胜于无了。

白世清说他是烤肉季最后一代季阁臣的关门徒弟,据他介绍,季阁臣退休前能把肉烤成老、嫩、焦、煳、甜、咸、辣、“怀中抱月”八种吃法,焦的酥脆,煳的似煳非煳,他特爱吃;“怀中抱月”更是个技术,讲究把肉烤成一圈,中间打个鸡蛋,凝成一体,好看又好吃。

我尝了电磁灶烤肉,比在厨房烤好再端上桌来的强。但我还是怀念桥畔水边,荷前柳下,左持壶,右把箸,松烟乱飘,葱香肉肥的野摊风光,更向往季师傅“怀中抱月”的绝活。


蒲庵曰: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情况,如今烤肉宛、烤肉季都有极少量的包间恢复了“武吃”,客人又可以围着一个上覆排烟罩的大铁炙子自烤自食,但热源只能使用现代化的煤气灶了;而且立秋那天想“贴秋膘”的人太多,永远都订不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