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节 运用多层次证据融合理论弥补本项目研究的缺憾
数据的质量决定决策的准确程度,为了克服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研究《伤寒杂病论》方治疗优势病证规律的缺憾,解决的对策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多层次证据融合理论(DS/AHP)进行同期验证。D-S证据理论(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在度量和处理不确定性问题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基本消除了研究方案选择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层次分析法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简洁性等特点,证据理论擅长处理不确定性信息。选择此方法进一步验证“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研究《伤寒杂病论》方治疗优势病证规律”的结论,由此可弥补单一研究方法带来的不足与缺憾。本研究不仅将临床研究文献获取的《伤寒杂病论》各首方剂治疗的优势病证的客观证据,纳入层次结构模型;而且也纳入文献中的个案经验;及现代全国名专家运用《伤寒杂病论》各首方剂治疗优势病证经验的主观证据。围绕与优势病症相关的这些证据,通过合理分析来设置权重,完成证据结果从定性向定量的转化,形成辨识框架和判断矩阵,以此推定《伤寒杂病论》各首方剂治疗不同优势病证的综合信任度。采用这样的对策,既提炼出两书防治共性优势病证的互补分型,又可找出两书非共性的防治病证,为临床实践者提供治疗慢性病的循证决策,使《伤寒杂病论》方的运用更具科学依据,此研究成果将在课题研究后,以论著的形式出版,期待能为同仁们临床治疗及科研,提供客观有价值的参考。
《伤寒杂病论》虽成书于中国东汉末年,但对方证的认识和描述与现代医学逐渐发明的新理论,完全一致,甚至有引领和预见作用。因人体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基本一致,故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几乎相同。由于东西方文化底蕴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各异,决定了对人体研究途径的迥异。通过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确定中医方证的现代疾病范围,可用临床证据证实,中西医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愈同一种疾病,搭建起中西医沟通的桥梁,更好地揭示中医学的科学内涵,引领更多的中西医务工作者,研究中医、认识中医乃至发展中医。
本研究完成了《伤寒杂病论》各首方剂防治的病症(证),几乎涵盖了西医所有的病症系统,基本解决了部分古老中医病名与国际通用的现代医学疾病名称的接轨与贯通,为世界医学界开展对中医的研究及中医学融入世界医学之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用现代医学的科学理论与深奥的中医理论互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势必带来医学的腾飞。弘扬中医造福人类是我们持之以恒深入研究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