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炽医案206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一、腰痛

1.肾阴亏损,兼夹湿热证

侯某,女,36岁。1963年11月23日初诊。主诉经常腰痛,尿频,排尿疼痛;一年多来下肢轻度浮肿,全身倦怠无力,劳动后便觉胸胁疼痛,食欲减退,睡眠多梦,有时口干;舌质红,有薄白苔,脉象细数。证属肾阴亏损,兼夹湿热。用滋肾清热利湿法,知柏地黄丸加味。

生地黄9g 枣皮9g 山药12g 茯苓9g 丹皮9g 泽泻9g 黄柏9g 知母9g 银花藤15g 茅根9g 车前草12g

12月21日二诊:服上方14剂,一月来小便正常,已无尿频及排尿疼痛现象,下肢已不肿,腰痛减轻,食欲增进,但右胁时觉疼痛,睡眠多梦,有时口干,脉象细弱、两尺软弱。是湿热已解,当从滋肾中兼理肝气。

生地黄9g 枣皮9g 山药12g 茯苓9g 丹皮9g 泽泻9g 菟丝子12g 白芍9g 刺蒺藜12g 桑寄生15g 夜交藤15g

服上方7剂后,诸症即基本上得到控制。

按:本例多梦口干,舌质红,尺脉软弱,是肾阴亏损之象;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故发为腰痛;患者尿频,排尿疼痛,倦怠无力,食欲减退,脉象细数,都是内蕴湿热之象;肾司二便,由于肾家湿热,排尿不畅,水液停积体内,发为下肢轻度浮肿;肝肾同源,肾病影响到肝脏,故出现胸胁疼痛之症。故用六味地黄丸、加菟丝子、桑寄生以滋肾强腰,用黄柏、知母、银花藤、茅根、车前草以清利湿热。二诊时,湿热已解,因其胁痛、多梦,故加白芍、刺蒺藜以调肝气,加夜交藤以增进睡眠。

2.心肾阴亏,气血不足证

李某,男,34岁。初诊:主诉患慢性肾炎已有年余。现下肢浮肿已消,惟腰部酸楚刺痛,动则心悸,口干咽燥,睡眠欠佳,目视少神,面色萎黄。诊得脉弦细微数,舌净无苔。此属心肾阴亏,虚阳上浮,更兼久病耗伤气血。先予养心宁神,益阴生水。

沙参15g 山药15g 女贞子15g 生地黄12g 柏子仁9g 丹参9g 茯神9g 天冬9g 白芍9g 枣仁9g 远志3g 甘草3g

二诊:服上方后,症状减轻,眠食俱佳。但腰刺痛未平,口舌仍显干燥。此应扶其正气,滋其阴血,而心肾之虚自不难恢复。

党参12g 当归12g 黄芪15g 山药15g 生地黄9g 枣仁9g 丹参9g 菟丝子9g 枸杞子9g 柏子仁9g 茯神9g 鸡内金6g 甘草3g

连服7剂,遂告痊愈。

按:本例脉弦细微数,舌净无苔,是阴亏脉舌;动则心悸,睡眠欠佳,是心阴亏损症状;腰部酸楚刺痛,口干咽燥是肾阴亏损症状。由于久病耗伤气血,故兼见目视少神,面色萎黄。综合诸症,诊断为心肾阴亏,气血不足。故用沙参、山药、女贞子、生地黄、丹参、天冬、菟丝子、枸杞子以养心肾之阴,用柏子仁、茯神、枣仁、远志以养心安神,用党参、当归、黄芪、白芍、甘草以补气血,加鸡内金以健胃。使阴分恢复,心肾相交,气血得养,则病即痊愈。

3.肝肾阴亏证

王某,男,成年。1970年12月12日初诊。主诉腰痛腿痛,失眠眼花,头晕耳鸣,性情急躁,饮食不好,头发易落。诊得脉象浮大,舌红少苔。此肝肾阴亏,虚阳上亢之象。用滋阴潜阳法。

女贞子12g 沙苑子9g 熟地黄12g 玉竹9g 牡蛎(先煎)12g 龙骨(先煎)12g 制首乌12g 菟丝子12g 五味子6g 山药12g 柏子仁9g 白芍9g 茯苓9g

12月17日二诊:服上方4剂后,失眠、头晕好转,余症尚在。再本养肝肾之法。

生地黄9g 丹皮9g 牛膝9g 泽泻9g 茯苓9g 山药12g 菟丝子12g 知母9g 女贞子12g 龙骨(先煎)12g 牡蛎(先煎)12g 旱莲草12g 白芍9g

12月24日三诊:服上方6剂后,腰痛腿痛、失眠、头晕眼花落发等症均大有好转,饮食也有增加,只觉耳鸣多梦,脉象浮弦,舌红少苔。仍本前法。

磁石9g 朱砂9g 神曲9g 生地黄9g 丹皮9g 菟丝子12g 山药12g 茯苓9g 泽泻9g 女贞子12g 旱莲草12g 龙骨(先煎)12g 牡蛎(先煎)12g 白芍9g 6剂

服上方3剂后,病即痊愈。

按:本例脉象浮弦而大,舌质红而少苔,应属阴亏脉舌;肝肾阴亏均能出现失眠、眼花、头晕耳鸣等症状;腰痛腿痛,是肾阴不足。肝藏血,血属阴,发为血之余,头发易落,是肝脏阴血不足之故;阴虚则阳亢,肝横则侮脾,故出现性情急躁,饮食不好。治法用二至丸、六味地黄丸、沙苑子、玉竹、制首乌、五味子、白芍、菟丝子、知母等以育肝肾之阴,用龙骨、牡蛎、柏子仁、磁石、朱砂以潜阳安神,加牛膝引血下行、神曲健胃。药证相应,故奏效较速。

4.阴亏气滞,兼夹风湿证

程某,男,成年。1971年7月6日初诊。主诉腰痛,头痛,头晕,血压偏高,睡眠较差,性情急躁,阵发性心跳过速,大便秘结。诊得寸关脉浮,舌质红净。此心肝阴亏,浮阳上亢之象。治宜育阴潜阳。

生地黄9g 白芍12g 女贞子12g 制首乌12g 牡蛎(先煎)12g 钩藤12g 桑叶9g 代赭石(先煎)9g 山药12g 玉竹12g 龙骨(先煎)12g 甘草3g

7月11日二诊:服上方四剂后,头痛、头晕好转,近来无心动过速现象,余症仍在。又自诉喉部有阻挡感觉,屁多,腰痛在天气变化时更剧。此阴亏气滞,兼夹风湿之候。于前方中加入疏滞气、祛风之品。

生地黄9g 白芍12g 旱莲草12g 玉竹12g 朱麦冬9g 钩藤(后下)12g 牡蛎(先煎)12g 刺蒺藜12g 厚朴9g 桑寄生15g 秦艽9g 甘草3g

服上方4剂后,诸症消失。以后停药观察一月,未见复发。

按:本例寸关脉浮,舌质红净,为心肝阴亏脉舌;头痛头晕,睡眠较差,心动过速,大便秘结,都是阴亏阳亢之象;性情急躁,喉部梗阻,屁多,是肝脾气滞之征。《内经》说: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今肝阴不足,复加肝气郁滞,故发为腰痛;又因天气变化时腰痛加剧,故考虑其夹有风湿。综合诸症,诊断为心肝阴亏,肝脾气滞兼夹风湿。故用生地黄、女贞子、制首乌、山药、玉竹、朱麦冬以养心肝阴分;阴虚则阳亢,故用牡蛎、钩藤、桑叶、代赭石、龙骨以平肝潜阳;用白芍以敛肝气之横逆;用刺蒺藜、厚朴以疏肝脾之滞气;加桑寄生、秦艽以除风湿。使筋脉得养,气机通畅,不但腰痛得除,余症亦即缓解。

5.脾肾受湿证

安某,男,成年。1971年7月3日。主诉由于夏天睡卧湿地,使舌苔逐步变黑,同时腰部疼痛,饮食减少,四肢乏力,精神倦怠。曾经长时间服用清热药物,不但未见好转,反而舌黑情况更加严重。诊得脉象濡细,舌黑而滑。此为湿伤脾肾之阳。应以除湿温中,行脾健胃立法。

苍术9g 炒扁豆12g 茯苓9g 泽泻9g 炮姜6g 藿香9g 木香6g 厚朴9g 法半夏9g 神曲9g 甘草3g 四剂

服上方四剂后,黑苔渐退,腰痛大减,余症亦趋缓解。后以上方加减连服20余剂,即基本上恢复健康。

按:本例起病于睡卧湿地,其为受湿可知。因过服寒凉清热药物,寒凉虽能清热,但有助湿之弊,故使湿邪更盛。舌黑而滑,脉濡而细,是水湿内聚的明征;湿困脾阳则饮食减少,精神倦怠;脾主四肢,故四肢乏力;腰为肾之府,湿邪伤肾,则腰部疼痛。湿为阴邪,故当温中除湿,用肾着、胃苓增损,以两解脾肾之湿。

6.肾阴亏损,肝郁气滞,兼夹湿热证(肾结石)

王某,男,成年。1970年12月27日。主诉腰部疼痛,右胁及少腹亦痛,小便深黄。经西医检查,诊断为肾结石。诊得脉象浮大,舌上有黄滑苔。此为肾阴亏损,肝郁气滞,兼夹湿热之候。治宜养肾疏肝,兼除湿热。

生地黄9g 丹皮9g 茯苓9g 泽泻9g 菟丝子12g 山药12g 刺蒺藜9g 白芍12g 牛膝9g 金铃炭12g 车前仁9g 冬瓜仁12g 金钱草15g 海金沙15g 薏苡仁12g 木通6g

服上方50余剂,平时用金钱草、海金沙二味泡开水代茶饮,两月后腰痛消失。经西医检查,已排除肾结石。诸症亦痊愈。

按:本例脉象浮大,为阴亏脉象;腰为肾之府,肾阴亏损则发腰痛。足厥阴肝经布胁肋循少腹,肝郁气滞则右胁及少腹发痛;小便深黄,舌苔黄滑,为有湿热之象。故用六味地黄丸以养肾阴,用刺蒺藜、金铃炭、白芍以疏肝行气,用牛膝、车前仁、冬瓜仁、苡仁、木通、金钱草、海金砂利小便除湿热,用金钱草、海金沙二味泡水代茶饮者,是增强化石的作用。

7.肾家寒湿证

李某,男,82岁。1972年1月10日。腰痛而重,年老怕冷,脉沉而细、两尺脉尤沉细,舌苔白腻。此为肾家寒湿。用肾着汤治之。

干姜9g 茯苓12g 白术12g 甘草3g

服上方4剂后,腰痛即痊愈。

按:本例脉象沉细,舌苔白腻,形寒怕冷,为寒湿之象;尺脉尤沉细,腰痛而重,属肾家寒湿。《金匮》说:“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此为古之经验方。

8.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证

胡某,女,成年。1970年12月14日初诊。主诉腰痛,月经错后,经来量多。诊得脉弱舌淡。此属气血不足,又加肝郁气滞之证。治宜补益气血,疏肝行气。

党参9g 黄芪15g 当归9g 白芍12g 茯苓9g 白术9g 金铃炭12g 木香(后下)6g 延胡索9g 大枣3枚 姜炭6g 甘草3g

1971年1月18日二诊:服上方4剂后,即行停药,觉腰已不痛;本月经期正常,但量少色黑,经来腹痛,月经过后白带较多;脉象濡弱,舌淡无苔。仍本前方立意。

当归9g 白芍12g 白术9g 太子参9g 川芎6g 茯苓9g 柴胡6g 香附19g 金铃炭12g 青皮9g 益母草9g 甘草3g

服上方4剂后,即基本恢复正常。

按:本例脉弱舌淡,为气血不足之象;经来量多,是气不统血;腰痛,月经错后,是气血不足,复兼肝气郁滞。二诊时,月经量少、色黑,经来腹痛,亦系肝郁之象;白带较多,也是气血不足之故。故用太子参、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甘草以补气,用当归、白芍、川芎以养血,用金铃炭、延胡索、木香、柴胡、香附、青皮以疏肝行气。初诊时,因经来量多,故加姜炭以温摄之;二诊时,因月经量少、色黑,故加益母草以行血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