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本草讲读:一位二十年临床工作者的中药学讲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秦 艽

概 说

秦艽首载于《本经》,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生用。均以粗壮、质地坚实、色棕黄、气味浓郁者为佳。

性能特点

秦艽香气特异,品尝有苦味。其性寒,能够清热。既能祛风通络,还能清

退虚热、利胆退黄,故归胃、肝、胆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止痹痛:秦艽味辛能行,能够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止痹痛,广泛用于各种痹证,被前人誉为“三痹必用之品”,《本经》云其主“寒湿风痹,肢节痛”,《名医别录》用之“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因其性微寒而能清热,故尤宜于热痹。治疗关节红肿疼痛之热痹,常配伍忍冬藤、黄柏、薏苡仁等;用治风寒湿痹,可与附子、桂枝、羌活等同用;用治游走性关节疼痛,则配伍独活、防风等;治疗风湿日久之腰酸腰痛等,可与桑寄生、独活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药理研究发现,本品有解热、镇痛作用,这是其治疗痹痛的药理学基础。

2.退虚热:《日华子本草》载秦艽“主骨蒸”,《本草纲目》云其治“虚劳发热”。本品能退虚热,除骨蒸,为治阴虚骨蒸潮热的常用药,多与知母、鳖甲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散,这是治疗阴虚发热的常用方。

3.清湿热:《本经》载秦艽“利小便”,《药性论》云其主“利大小便,瘥五种黄病”。其性微寒,能清热利湿退黄,用治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栀子等同用,但本品不是常用药。

用法用量

煎服,5~20g。这是秦艽最常用的剂量。

临床经验

秦艽性味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祛风湿,舒筋络,善退黄疸,兼能通便。《本草纲目》称其为手足阳明经药,兼入肝胆,可治“手足不遂、黄疸、烦渴之病”,“取其去阳明之湿热”。《药性论》称秦艽“利大小便”。故笔者每遇黄疸患者,均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用秦艽而屡获良效。尤其对用常法治疗而黄疸不减反加深者,有湿从热化的征象,重用秦艽每能很快达到黄疸消退的效果。[邹永胜.重用秦艽退黄疸.中国民间疗法,200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