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生脉散证案
王某,男,57岁,职工。1974年6月8日就诊。
胸闷,心前区绞痛阵作,夜间憋醒,怔忡,气短乏力,虚烦不寐,纳食呆滞,口干,面红,眩晕,耳鸣,头痛,二便自调。查:舌红少苔,脉细数。X线胸透示:主动脉迂曲延伸。心电图示:冠状T波。入中医科病房住院治疗。
证属气阴两虚,心脉痹阻之胸痹。治宜益气养阴,通脉导滞。予以加味生脉散。
处方:红参10g,麦冬30g,玉竹30g,桑椹30g,茯苓12g,当归12g,五味子12g,白术15g,炒枣仁15g,黄芪15g,白芍15g,炙甘草10g,大枣4枚。水煎服。
7月26日,连进三十余剂,诸症豁然,但仍有心悸,舌淡红少苔,脉沉细。仍宗原法,予以上方加柏子仁15g,何首乌15g,水煎服。
8月13日,上方续进12剂,病情稳定,唯纳食不馨,仍宗原意。
处方:红参10g,何首乌12g,麦冬15g,桑椹30g,神曲10g,麦芽10g,柏子仁5g,茯苓12g,瓜蒌12g,陈皮10g,白术12g,炙甘草10g。水煎服。
9月29日,经治3个月,服汤剂近百剂。诸症悉除,心电图亦示正常。
解读:气为阳,血属阴,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有阴阳互根、相互依存之妙。吉忱公宗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论,于胸痹一证,而重益气通脉之法。故主以生脉散,方中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品,为治虚劳内伤之第一要药;麦冬壮水强阴,同人参则能复脉生津而濡血脉;五味子敛肺气,滋肾水。故三药同用,能入心生脉,乃“阴中求阳”之谓也。辅以当归、大剂黄芪,名当归补血汤,益元气而补心血,乃“阳中求阴”之用也。方中加白术、白芍、茯苓、炙甘草,乃寓《正体类要》八珍汤以调补气血,则胸痛、怔忡、眩晕、乏力、纳呆诸症可解;伍以桑椹、玉竹,功于濡养五脏之阴,则虚烦不寐,面红诸疾可除。于是,诸药合用,气阴两虚,心脉痹阻之证得瘳,而病臻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