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一)穴位敷贴法
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个穴。
1.操作方法 调敷散剂一般多用开水,也有用其他溶液调敷,若加强清热解毒可用鲜野菊花叶、金银花叶、蒲公英全草等捣汁;欲活血化瘀宜用酒;软坚散结宜用醋;疏风解表散寒用姜、葱、韭、蒜捣汁;缓和药性,润泽肌肤宜用植物油、猪油、蜂蜜等。用油膏刀或小木棍将调敷药物均匀摊在穴位敷贴的中间,薄厚适中,贴在相应穴位上。(图1)
选择适宜的外治穴位或部位,是提高外治疗效的措施之一。外感疾病多取督脉经的百会、囟门、大椎、陶道穴。吐泻、腹痛、胀满,多用任脉的上脘、中脘、神阙及膀胱经的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还有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穴位,也可根据病情适当选用。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敷贴要穴。
涌泉: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就是肾经的“井穴”,其治病颇多,可用于厥证、鼻衄、惊风的急救,又能用于实热、虚阳上浮之证,此穴起着引火归元、回阳救逆之效。
神阙:神阙穴位于腹部中央,它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息息相通,整个机体的生理与之有密切的联系。在病理上,也有着不可分割的相关性。《医学源始》中记载:“人之始生先于脐与命门,故为十二经脉始生,五脏六腑之形成故也。”因此,神阙穴敷贴药物就能防治疾病,是统治上、中、下焦疾病的常规主穴。此外古人也常把脐作为保健强壮的有效部位。如太乙真人熏脐法、彭祖小续命蒸脐应用艾灸脐(神阙)穴,就能防治百病,益寿延年。
图1 穴位敷贴法
2.疗法特点
(1)操作方法简单,易学易用,使用安全。
(2)适应证广,治疗范围广泛,不仅一方治一病,而且一病有多方,使用灵活,疗效显著。
(3)价格低廉,药物大都是常用的中草药。
3.注意事项
(1)孕妇禁用。
(2)眼、口唇、会阴部等部位禁用。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5)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6)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二)熏洗法
熏洗法是用药物煎汤趁热在患部熏蒸和浸洗的方法。使药物在热力作用下渗透入机体,促进其腠理疏通,气血流畅。此法不但适用于外科疾患,对内科疾病也有一定疗效,如外感、痹证、痿证、痛证等病证。中医内科常用的熏洗疗法有熏蒸法、浸洗法、熏洗结合等类型。
1.操作方法
(1)熏蒸法:又称蒸气熏法、中药蒸气浴,有全身与局部熏蒸二种,是利用药物水煎加热蒸发的药气熏蒸患处或局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图2)
全身熏蒸:将加热煮沸的中药煎剂倾入较大的澡盆中,于盆上放置带孔横木架,患者裸坐其上,外盖布单或毛巾,不使热气外透,仅露头面进行蒸熏。一般熏蒸15~30分钟。熏蒸治疗后患者要卧床休息,不要求冲洗。可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5~10次为1个疗程。
局部蒸熏:基本方法同全身熏蒸,让患者将患部置于容器汤液面上方,最好以毛巾覆于患部与容器,以免热气外逸。
(2)浸洗法:根据作用部位可以分为全身和局部浸洗法。
全身浸洗:将药物用量加倍,煎汤倒入浴盆里,待药汤温度适宜,患者浸于药汤内沐浴,以汗出为度。浸洗完毕后,擦干全身,用浴巾盖住,卧床休息,如能稍睡片刻更好,待消汗以后再换穿衣服。
局部浸洗:基本方法同全身浸洗,根据病情需要,把患者局部浸于药汤15~30分钟,可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5~10次为1个疗程。
(3)熏洗结合法:将药物煎汤倒入清洁消毒的脸盆中,先与盆保持一定距离,进行头面部、眼部、手足四肢等部位熏蒸,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再进行沐洗。
图2 熏洗法
2.疗法特点
(1)直达病所,奏效迅捷:熏洗疗法是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孔窍、腧穴等,使药物直达病所,故能充分发挥药物作用,局部疗效明显优于内治,且取效迅速。如前后二阴疾患用熏洗、坐浴法治疗,则药专力宏,奏效迅捷。
(2)独特给药途径:熏洗疗法是药物借温热之力通过体表、孔窍直接作用于机体而发挥作用。这样就避免了药物口服后被各种消化酶分解破坏的弊端,从而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再者,对不能口服药物或鼻饲困难或小儿难以服药者,以及久病体虚或脾胃运化功能障碍,难受攻补者,均可应用。
(3)适应范围广:熏洗疗法不但能直接作用于体表、孔窍、腧穴,以发挥局部治疗作用,而且能通过经络、气血以调整内在脏腑阴阳失调、功能失常。所用药物可随症加减,且有内服药物的灵活性,这就决定了熏洗疗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4)安全稳妥,毒副作用少:熏洗疗法属于外治法,治疗从体表开始,这就决定了以下两点:一则药物在血中浓度很低,在局部浓度较高,避免药物因直接进入循环而对肝、肾等脏器造成损害。二则可以随时观察患者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以便决定治疗的中止或延续,从而防止毒副作用的发生,正如《理瀹骈文》所说:“外治法治而不效,亦不致造成坏症,犹可另易他药以收效,未若内服不当则有贻误病机之弊。”
(5)廉便效验,易于推广:熏洗疗法无需特殊或昂贵的设备,使用方便,随时随地都可采用,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多熏洗药物的药源丰富,可就地取材,减少开支。故熏洗法既简便易行,又经济实惠,且效果显著,为广大患者所喜用,有利于普及和推广。
3.注意事项
(1)熏洗时室温适宜,熏洗后出汗多,待汗解后外出。
(2)药汤温度要适宜,洗法多用温热浴液,但若病情需要,亦可用冷浴液洗浴。
(3)详细询问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史,妇女还需问月经及妊娠情况。在全身熏洗过程中,如患者感到头晕及不适,应停止洗浴,卧床休息。有过敏反应者,不得使用致敏药物。有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史者,避免交叉传染。月经期间,不宜坐浴或熏洗阴部。妊娠者,芳香走窜通窍之品也宜慎用或禁用。
(4)如熏洗无效或病情反而加重者,则应停止熏洗,或同时合用内治等其他疗法,或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5)熏洗后注意避风保暖,防止再次感受风寒。
(三)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是药物经肛管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操作方法 将中药药液缓慢滴入患者肠道,保留灌肠30~60分钟,每日2次。(图3)
图3 中药保留灌肠法
2.疗法特点 中药保留灌肠改变了传统给药途径,使药效直达病所,以局部治疗为主,局部药物浓度高,避免了肝脏首过消除效应,使药物生物利用度得到充分发挥。
3.注意事项
(1)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后,或大便失禁、下消化道出血者,以及妊娠妇女等禁用。
(2)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体位和肛管的插入深度。
(3)灌肠前,应嘱患者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
(4)药液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9~40℃。
(5)灌肠筒要消毒处理,肛管一人一用,用后按《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四)药熨法
药熨法是用炒热布包直接在疼痛部位或穴位上外熨的治疗方法。具有外敷药物及按摩的协同作用。如用生姜煨热切片,推熨前额、太阳穴以治风寒头痛;用生葱半斤切碎,酒炒,布包,推熨神阙及小腹以治尿潴留。
1.操作方法 多采用芳香性药物研成药末或粗粒,炒热后用布包(或袋装)置患部熨敷,或在患部往返推移,使皮肤受热均匀。(图4)
图4 药熨法
2.疗法特点
(1)药熨的作用时间较持久,热量可较好、较温和地渗透,即使体质虚弱之人也可承受。
(2)药熨法作用范围大,适用于患处范围较大者。
(3)药熨法中所用药物多为辛温之类,有振奋全身阳气,特别是温补命门之火的作用,更适合于因命门火衰而致之寒痹者。正气虚弱之人感受寒邪,因缺乏命门之火温煦而导致四肢厥冷、血脉凝滞者,药熨法更加适合应用。
3.注意事项
(1)热熨时注意温度,以免引起烫伤,药熨袋温度控制在50~60℃。药熨过程中若冷却后应立即更换或加热,若患者感到局部疼痛或出现水疱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处理。
(2)熨法一般需要裸露体表,故操作时应注意室温适宜,空气清新,注意避风,以免感受风寒。
(3)皮肤过敏、破溃及糖尿病周围循环障碍者不宜用此疗法。
(4)孕妇及月经期避免此疗法。
(5)药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头昏、心慌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
(五)中药电离子导入法
中药电离子导入疗法是根据直流电场内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把中药煎液应用直流电离解,将中药离子经皮肤或黏膜引入病变部位从而发挥作用的治疗方法,国内各地已生产有电离子导入治疗机。
1.操作方法 用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其中频率和温度控制如下:前者将频率控制2.5KHz;后者控制在常温即可。辨证取穴,用量:每日1次,每次2片,每片约3mL药液;用法:相应中药煎剂加入专用贴片中,撕去贴片背纸,半湿纱布清洁皮肤,连接电极然后接通电源,一般有微弱或中强度的针刺感即可;时间:每次30分钟,每日1次。(图5)
图5 中药电离子导入法
2.疗法特点
(1)该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处的药物浓度,有利于促进药物经皮吸收。
(2)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以及胃肠因素的干扰与吸收作用。
(3)直流电能够直接刺激局部穴位以及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改善血液循环、修复病损组织,使药物的作用放大,从而产生强大的治疗作用。
3.注意事项
(1)中药离子导入在使用时应注意使电极板紧贴治疗部位;注意根据受试者的耐受程度调节电流的刺激强度。
(2)药垫的加热温度不宜过高;直流电和药物对人体软组织的电解过程产生的酸碱度,会使少数人放置电极板的局部皮肤有瘙痒或起药疹,应避免手挠,可用酒精棉球或抗过敏软膏涂擦。
(3)防止药垫与电极板的震动,避免电流击伤肌肤。
(4)以下人群禁用或慎用: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直流电或药物过敏的患者;重要脏器病变患者;有皮肤病或皮肤受损者;肢体神经损伤导致感觉不灵敏或感觉缺失患者,以及预置金属电极板部位有严重皮肤疾病或皮肤损害的患者。
(六)超声雾化吸入法
超声雾化吸入主要是依靠超声波的声能,将药液转变成雾状水汽由呼吸道吸入到患者体内,中药汤剂由超声震荡雾化形成细小而均匀的颗粒,吸入后有效成分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1.操作方法 根据具体病情选定中药方剂,按常规方法煎制中药。使用雾化机将药液雾化,让患者吸入雾化的药剂,雾化吸入每日1次,每次半小时,一般一周为1个疗程。
2.疗法特点 通过患者的呼吸直接将药物以雾化的形式输送到其呼吸道内,提高呼吸道内药物浓度,迅速改善其咽喉不适、咳嗽、咳痰等症状。操作方便、安全、用药剂量小、见效快、副作用少。
3.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人均一个雾化面罩。
(2)先将患者口鼻腔内的分泌物清理干净,以免影响吸入效果。
(3)调节雾化量的大小,一般由小到大,缓缓增加。
(4)治疗时尽量采用坐姿,以免吸入过程出现呼吸不畅,烦躁和缺氧等不适症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尤其是呼吸、心率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