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希纳:无心插柳柳成荫
——代序
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1801—1887)是近代德国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也是心理物理学和实验美学的开创者。他是个博学多才之士,更是个高产学者。他涉猎医学、药物学、生理学、物理学、电学、化学、数学、统计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也涉猎哲学、美学、诗歌、讽刺文学、宗教、伦理学、逻辑学、百科全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他一生发表论文183篇,出版著作81部,仅近五年其重印的著作便多达近40部。1860年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其本意是为了论证他的自然哲学中的身心统一论,却无意为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奠定了基础。其早期传记作者拉斯维茨(K.G.Lasswitz)将他比作“新心理学中的哥伦布”(Columbus of new psychology)。费希纳在心理学领域可谓无人不知,却又不为人所详知。他是心理学史上一位不可绕过的人物,任何一本心理学史教科书都要提及他,视他为实验心理学的先驱甚至始创者;他在《心理物理学纲要》第一卷中提出的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平均差误法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的三大方法,至今仍是任何一本实验心理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但迄今为止,人们对费希纳的了解远少于其实际的学术贡献,主要原因是他用德语写作,而且其思想和语言都异常高深和晦涩,其著作和思想难以在英语世界中传播。他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第一卷直到它出版一个世纪后才被翻译成英文出版,而更接近心理学内容的第二卷至今尚无英译本问世。除了专治心理物理学的学者,今天恐怕没有人再去读其难懂的德文原著了。借这本《心理物理学纲要》第一卷的中文版即将付梓之际,我们有必要在此先介绍一下费希纳的主要生平及其心理物理学思想。前者侧重他的学术历程,根据新近发现的史料特别是费希纳于1884年撰写的《简历》手稿,澄清因波林(Edwin G.Boring)在其名著《实验心理学史》中对费希纳生平的一些错误描述及其以讹传讹的现象;后者侧重《心理物理学纲要》第二卷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直到最近才引起英语世界心理学家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