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情与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篇 自然国情与发展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认识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有三个阶段作者曾在10多年前专门讨论过这个关系。1994年,作者陪同中科院院士刘东生(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任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等到贵州考察。刘东生院士曾讲过这个“三阶段说”,作者受到启发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参见胡鞍钢等:《中国自然灾害与经济发展》,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第一个阶段人是自然界的奴隶,人是被动的,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到自然界的控制。第二个阶段人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自然界是被动的,人却是主动的,人类无度地向自然界索取;人认识自然是为了改造自然,抗拒自然的制约,同时也会破坏自然,破坏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这一阶段是人类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人与自然矛盾凸显期。第三个阶段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处,人不再是自然界的主宰,而是自然界的朋友;人不再是自然界的破坏者,而是自然界的保护者;人认识自然不仅仅是要改造自然,还要顺其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精心保护自然,使自然支持系统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基础。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伟大思想,也是中国对人类思想史的伟大贡献。参见刘云德:《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载《光明日报》,2011-08-29。

中国是人口众多但地理分布不同,地域辽阔但发展不平衡,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多样化但相当部分十分脆弱,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时期,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农产品和其他工业品不可抑制地增长,使得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承受了空前、持久、巨大的压力,这是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重大挑战,这就使得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本篇主要讨论中国自然国情与发展的关系,其中第2章是地理与发展,主题是讨论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如何影响发展,如何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第3章是资源与发展,主题是讨论中国在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的条件下,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支撑最大人口规模、最大经济规模、最大贸易规模的中国现代化。第4章是环境与发展,主题是讨论中国如何解决污染排放加剧和生态环境脆弱这一中国工业化基本矛盾,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从生态赤字走向生态盈余。第5章是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与发展,主题是讨论中国如何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

通过对自然国情的学习,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2012-11-18。

绿色发展正是在对这一自然国情深刻认识之上所提出的全新发展观。绿色发展体现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党中央对于发展自然规律的把握。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中国五大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条件。首先,绿色发展要求在发展中尊重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的统一性。这意味着绿色发展不仅是自然系统的发展,而且是经济—社会—自然三大系统的有机统一,要将绿色发展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其次,绿色发展要求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发展必须是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最后,在自然系统的建设中,要树立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