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全息补肾论———中药温通热疗法概论
治病治本论
两千多年前的医学书祖《黄帝内经》曰:“治病必求于本。”到底什么是本呢?张景岳著的《类经》曰:“本者,原也、始也,万事万物之所以然也。”
水有源头树有根,万事万物起有因。据无数科学家深入研究后推算出,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混沌体,在自由动力的作用下产生了一次大爆炸,从而分明清浊、劈开天地,清气为太空,浊体为星球。而这个大爆炸的动因主要是阳气、热能的作用。
从阴阳学来说,早期的混沌体为阴,由运动产生的热能形成了大爆炸为阳,阳气、热能在宇宙进化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宇宙大爆炸后逐渐形成的地球,最初主要由水和土组成,在得到太阳光的温煦照射后开始变生万物。常言讲“万物生长靠太阳”。
地球上生命物质的起源,据科学家反复研究并通过试验推断出:“有生命的物质是由非生命的物质通过内外因素演变而来的。这种演变的过程必有宇宙的热能作用,比如太阳光的照射或者是闪电的激发而成。”由此可以看出,正因为有了阳气,阴体才会有生命和运动。所以阳气热能更可称为万物之父、动力之源、生命之本。
凡万物生由乎阳,死也由乎阳。得阳则生,失阳则死。人若阳气不充则生命不旺、精神萎颓;若阳气盈盛则气血充盛、心情振奋。
阳盛如春夏,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阳衰如秋冬,百生蛰藏、凋零僵枯。
人,阳气一分不够则有病,阳气一分不尽则不死。人自当要以阳气为主。《景岳全书》言:“凡欲保生重命者,尤当爱惜阳气。”
阳气盛,身体强健有力,代谢正常;阳气衰,精神萎靡不振,循环障碍。人到晚年肾阳虚衰后往往手足冰冷、神疲体倦、动作困艰。
阴阳,是先有阴而后有阳。纯阴没有生机,阴中有了阳才有生命。
阴为肉体,阳为灵魂,阳化气产生动力,阴成形作为供体。
人的形体为阴,而周身之所以能够温暖,皆因为有阳气的作用。人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筋肉皮毛等的功能作用、玄机神明皆由阳气来鼓动。如若人阳尽气绝,则身体僵冰、功能失用,玄机神明灵觉自灭。
故,爱生命者当爱护人体肾气,治疾病者当固补脏腑阳气。用现代的话说,人体阳气就是免疫功能。宇宙是个大天地,人体是个小天地。肾中之阳气像人体的小太阳,肾功能好,阳气充沛,免疫力就强,疾病就少得,纵是有病也轻小,稍微治疗即好。如若人体阳气虚弱,免疫功能就低下,则会病而缠绵,长久难愈。
宇宙之间太阳少而星辰多;地球之上阳陆少而阴水多;人体之中阳气少而血肉多。处处可见阳之亏,而人的劳作、思维,无时不耗损阳气。
人体阳气二八始全,五八渐衰,八八将竭。短短几十年间,若不爱惜人之阳气,不重视温肾养生,就会半百而衰,生命短促。
中医书祖《黄帝内经》云:“肾阳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名言:“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肾阳。”
今言治病治本论,治病必求其本,犹如浇树灌其根。树之本,根也;人之本,肾也。
中医治病重在治本,“治病不治本,何以去深藏之大患”,“见病治病乃医家大忌,唯见其病而能求其病之所以然”,查根寻源,从而能“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
然,天地之本,本于太阳;人身之本,本于肾阳。故,治病必治其本,治本必补其肾,补肾必温其阳,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之要法也。于是乎,集先贤温补理论为一体的“中医全息补肾论——中药温通热疗法”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