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补肾话中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慢性病的主因——体虚瘀热析述

水有源头树有根,万事万物起有因。各种慢性疾病也均有它的发病原因。《黄帝内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人在15~35岁之间,年轻气盛,发病偏少,在55~75岁阶段,年老体衰,发病很多,此自然之常理。

所以,大凡慢性病皆与虚弱有关,因虚而病为病因之首。虚,不能再说是单纯的阴虚或阳虚,“阴阳同虚论”在前面已有详述。

既然身体虚弱是疾病形成的原因,那么气血瘀阻则是疾病的表现。

胀、痛、痒、麻、晕、呕、热、寒等皆为临床表现。其中胀为气瘀,痛为血瘀,痒为血瘀化热,麻为气瘀生寒,晕为血虚气郁化热,呕为气虚浊瘀化湿,热为气虚浊积瘀久所致,寒为阳虚血虚气滞所生。

综合以上症状分析,临床的各种疾病都不外乎两个字,一是虚,二是瘀。体虚生寒,体瘀生热。

单纯的虚证治之较易,因虚而瘀者治之较难,虚久化热者治之更难。

初病之时大多是因为气血虚弱,气血虚弱容易遭受风寒的侵袭,风寒滞留人体后,由于气血虚弱无力驱逐,瘀滞长久则转化成虚热。

由此可见,身体虚热之症状是因为气血的虚弱,而导致血液循环和组织内的水液循环运行障碍、滞留,瘀滞长久,再加上人体是有热量的,又在不断地代谢排放浊气,气血寒邪与排放的热浊之气相互交滞,聚久不散自然会产酸化热,发炎感染。

故此,治疗慢性虚热炎症,不可直接清火消炎,而必须以固本补虚为主,再加上温通消导。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热药的时候要患者把煎好的中药汤水放凉后再服,这样才能清除体内的虚热而使元气恢复。

根据临床观察,对一般的患者来说,消瘦的人是虚寒多,虚热少;肥胖的人是瘀热多,虚寒少。因为瘦人代谢快,所以,易虚、易亏、易寒;胖人代谢慢,所以,易虚、易瘀、易热。

消瘦之人多内热外寒,肥胖之人多内寒外热,大多患者是上热下寒。在治疗上,单纯虚寒无瘀热症状者,仅补虚温里即可;而单纯瘀热无寒证表现者,仅可兼暂疏导瘀热,继则补虚固本,温元养肾,热药凉服最妙。

现在中医临床常用的单纯补阳和单纯补阴的配方均不可长期服用。只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临时搭配的、阴阳同时调补的,且补中有通、疏中有补的方子,才可以长期服用,日久自会见效收功。

明末医仙张景岳之“阴长不足,阳非有余”论,真乃绝妙之谈。又言“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源泉不竭”,实是亘古真理。

而今我言,治慢性病时,应补阳为主,补阴为辅;七分补阳,三分补阴;补虚要补肾,如浇树要浇根。“中医全息补肾论——中药温通热疗法”是慢性病治疗的正确方法。

在中药煎熬的同时,虚寒证者用鲜生姜、大枣配煎,煎好的药水趁温热服于饭前;虚热证者用白萝卜、酥梨配煎,煎好的药水放凉后服于空腹。

按以上方法拟方配药,很多人都可以适用的,若不信的话不妨试一试,事实是能说明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