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乱服“六味地黄丸”之误
“六味地黄丸”原系西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减去桂枝和附子变化而来的方剂。原方意是阴阳双补,既补肾阴又补肾阳,但通过北宋名医、儿科大家钱仲阳化裁后,主用于滋补肝肾之阴,且常适用于小儿。
六味地黄丸处方首见于《小儿药证直诀》书中,因为当时本方主用于小儿,多见实证、热证,故附子、桂枝温阳之药不太适用而被减去,后世医家逐渐把六味地黄丸从《小儿药证直诀》书中学来,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过去的几百年间,由于经济不太繁荣,人民的生活饮食都比较差,靠天吃饭的人民随时都可能会遭遇饥荒和挨饿。而且劳动强度大,吃不好,睡不好,导致营养缺乏,又缺少相应的医疗保健措施。不像现代人不但平时加强营养,还补充多种微量元素或维生素,因此,在当时的临床诊治中,肝肾阴虚、元精不足之患者非常多见。透支过度,阴精耗损严重,临床表现:舌瘦红、苔燥腻、口干苦、脉细弦、面瘦黑、体细长、头眩晕、耳鸣嗡、腰酸软、盗汗等一派肝肾阴精亏虚之症。当时选用六味地黄丸或六味地黄汤治疗应该说是很对证的。
而现在却不同了,当今社会温饱问题早已解决,人们吃得好,穿得暖,工作强度也不大,蔬菜水果都能吃上,瘦人越来越少,胖人越来越多。现代人缺少肝肾之阴精的十不占三,而最易缺少的是阳气,并非是阴精。阳气为功能、为动力,阴精为血液、为肉体,人的体质功能越来越差,吃得好,干得少,缺乏锻炼,脑力竞争越来越多,体力竞争越来越少,导致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当务之急不是补阴精,而是要补人身之阳气。
现代的人十有八九都需要补阳气,而女性更比男性需要补阳气。
可是,在当今社会,由于药品广告的大肆宣传,一些不太明白医理药理的人,听说“六味地黄丸”可以补肾,也不管自己适不适合,对不对证,反正有的是钱,随便买来就服用。反正药吃下去了,不管能不能治病,起码心理平衡了,得到了安慰和满足。
还有一些专业的西医医师们面对临床诊治中的慢性虚弱疾病,在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就推荐患者去买些六味地黄丸常服保健以提高免疫功能。可是,对证吗?需要补肝肾之阴吗?
仔细分析六味地黄丸中的六味中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两味阴性药,一味平性药。虽说三味都是补药,皆是补肝肾之阴,而熟地黄补还滋腻。再看泽泻、丹皮、茯苓,三味皆是寒凉和泻下药,如果身体有实火者服此药可息,阳虚、免疫力低者服六味地黄丸哪能对证呢?
我在临床诊治中遇到许多女士服用过六味地黄丸无效而求诊中医,有的患者服了六味地黄丸后还产生了不适症状。
觉醒吧,朋友!现代社会阳亏者多,阴亏者少,别再不分阴阳乱服六味地黄丸了。
我推荐服六味地黄丸无效或不适的患者,不妨去药店购买右归丸、左归丸或桂附地黄丸,每天少量服用,很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治疗和保健都有作用。(注意:右归丸、左归丸在保健治疗时只能按包装说明常用量的三分之一量来服用。而桂附地黄丸作为保健治疗时也只能按包装说明用量的三分之二量服用。否则很容易因补阳而上火,若按这样量服用还上火的患者,可以一天两次用凉开水在饭前半小时空腹送服。)
以下类型的人不宜服用或不能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①女性健康人群;②身体有怕冷症状、喜热饮不喜冷饮的人;③舌体淡胖有津液,呃逆、痰多的人;④大便次数一天两次以上,或腹泻便稀者;⑤有慢性肝炎、胃肠炎、胰腺炎的患者;⑥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⑦皮肤偏白或微黄的人;⑧体质瘦弱者或儿童。
适宜服用六味地黄丸的部分人群:①口干苦、舌瘦红、舌尖有红点、舌苔干燥、口有异味、腰困乏力者可试服;②经常喝酒、打牌、熬夜的人;③平时稀饭喝得少,肉食吃得多的人;④手脚心发热、发红或爱出手汗的人;⑤心胸烦闷,容易上火的人;⑥大便干燥、不通畅的人。
总之,服药就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对症地服用中成药,才能收到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