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直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 杏仁五十枚 厚朴二两,炙,去皮 生姜三两,切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此言表未解者,不可下也。太阳病下之微喘者,气不因下而内陷,仍在于表,故曰表未解也。夫肌表之气相通,邪从表而入肌,亦从肌而出表,故仍宜桂枝加厚朴杏仁,从肌以达表。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此言外未解者,不可下也。太阳病外症未解者,肌未解也,不可下,下之为治之逆也,桂枝本为解肌,故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先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此言脉浮在外,虽先发汗不解,亦不可下,仍宜桂枝汤以解外也。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41),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此言病在太阳,得阳明少阳之气化,合并而为热也。脉浮紧无汗者,病太阳之表而表气闭拒也。发热身疼痛者,太阳经气俱病也。八九日,当阳明少阳主气之期,不解而表证仍在者,还当发其汗以解表。服药者,服麻黄汤也。微除者,汗出而微解也。其人发烦者,阳热甚而不为汗解也。目开主阳,目瞑主阴,热伤经荣,干于阴分,故目瞑也。剧,甚也。甚则迫其经血而为衄,衄出而经络之热亦随衄而解。所以然者,三阳合并而为热,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当在发汗之下。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上节言三阳气盛,用麻黄汤发汗致衄而解。此论太阳本经之热,不因发汗亦自衄而愈。盖血即汗,汗即血也。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二阳并病者,太阳之病并于阳明也,言太阳初得病时,当发其汗,若汗先出不彻,因而转属于阳明,故谓之并病。彻,通也,快也。夫既属阳明,则水谷之汗,自微微继续而出也,不恶寒者,太阳病证罢也,若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治之逆也,如此可小发其汗,微和太阳之气。面者,阳明之所主也。缘缘,红貌。设面色缘缘正赤者,乃阳明之气怫郁于表,当以熏法解之。熏者,以药气熏之也。若发汗不彻,尚在太阳,不足言阳明之气不得越,是当发太阳之汗。而不汗,以致其人动少阴之气而躁烦也。不知痛处者,邪无定在也。腹中四肢亦皆阳明之所主,太阳并于阳明,故乍在于此,乍在于彼,无有定处,按之不可得也。呼出为阳,吸入为阴,阴阳之气不相交通,故其人短气。然其所以短气者,但坐以汗出不彻,以致阴阳之气不交,出入不利故也。更发其汗,则诸症自愈。脉乃血脉,经脉阻滞,则脉涩而不利,故又申明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之涩滞,故知汗液之不通也。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此言汗乃血液,血液少者,不可汗也。脉浮数者,病太阳之标阳也,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则伤其血液矣。血虚于外,则身重;血虚于内,则心悸。内外俱虚,故不可发汗,当听其自汗而解。所以然者,尺为阴,尺中脉微,此里阴虚也,须俟(42)表里实,津液和,便汗自出而愈,不可更发汗也。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上节论血液虚少者不可汗,此节言血液皆从中焦水谷之精而生,故又言荣卫不足者不可发汗也。脉浮紧者,病太阳之表,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盖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今尺中脉迟,乃中焦之荣气不足,血液虚少,不能入于脉故也。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此承上文两节之意,而言脉迟而中焦荣气不足者,不可发汗。若脉浮在表,荣气足者,可发汗;脉微而里虚者,不可发汗;若浮而数,血液足者,可发汗。俱宜麻黄汤。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此因上文荣气不足而复及于卫气也。卫气者,所以肥腠理,司开合,卫外而为固也,今不能卫外,故常自汗出,此为荣气和而卫不和也。卫为阳,荣为阴,阴阳贵乎和合,今荣自和而卫气不与之和谐,故荣自行于脉中,卫自行于脉外,两不相合,如夫妇之不调也,宜桂枝汤发其汗,调和荣卫之气则愈。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上节卫气之不和,乃卫气不与荣气相和也,此节卫气之不和,乃卫气之自不和也。脏无他病者,内无别病也;时发热自汗出者,发作有时也;先其时发汗者,先其未发之时,以桂枝汤发其汗,卫气和而愈矣。此二节皆言桂枝汤,能和荣卫而发汗,亦能和荣卫而止汗也。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前节身无汗自衄者愈,言邪随衄散,故不必用麻黄汤也。此节不发汗因致衄者,言邪不为衄解,故又宜麻黄汤主之。以不发汗因而致衄,所以仍要发汗。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此明头痛有在里在表在经之不同也。不大便六七日,热在里也;头痛有热者,热甚于里,而上乘于头也。与承气汤,上承热气于下,以泄其里热。其头痛而小便清者,知热不在里而在表也,当须发汗以泄其表热。不但此也,又有肌腠之热不解,入于经络而头痛者,必迫血妄行而为衄,仍宜桂枝汤以解肌中之热。

魏子干问曰:热甚于经,何以反用桂枝?答曰:此肌腠之热不解而干于经络,衄则经络之热随血散,然头痛未止,故仍宜桂枝以解肌中之余热,非解络也。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此言太阳之气与君火相合而通会于肌腠也。伤寒发汗已解者,表邪已解也;半日许复烦者,君火之气通于肌腠,表解而肌未解也;脉浮数者,肌腠之气盛也。故更宜桂枝汤以解肌中之邪。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此论汗吐下三法不可误用也。盖汗吐下三法,皆所以亡血亡津液者也。用之不当,不惟亡血亡津液,而且亡阴亡阳也。用之得宜,虽亡血亡津液,而亦能和阴和阳也,故曰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以下十三节,皆所以发明首节之义,以见汗吐下之不可误施有如此也。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大下之后,复发汗,津液亡矣。亡津液,故小便不利。勿治之者,勿利其小便也,俟津液足,小便利而自愈矣。此汗下得宜,虽亡津液而小便不利,然阴阳和,必自愈。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此言汗下后不特亡津液,并亡其内外之阴阳气血也。气虚于外而不能熏肤充身,故振寒。血虚于内,而不能营行经脉,故脉微细。所以然者,以误施汗下,内外气血俱虚故也。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