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派伤寒名家学术精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陈士铎的著作

陈士铎主要生活在清康熙年间,所著诸书多出于此一时期。他上承家学,并广求名医和民间治病经验,通过长期的临证实践,以《内经》《伤寒论》等为立论依据,取古人之意不泥古人之法,论病施治、组方用药与众不同,自成特色。

一、著述等身,反映新奇

陈士铎一生著述颇丰,当为浙中之佼佼者,堪称著述等身。据嘉庆八年《山阴县志》记载,陈士铎著有《内经素问尚论》《素问新编》《灵枢新编》《外经微言》《本草新编》《脏腑精鉴》《脉诀阐微》《石室秘录》《辨证录》《辨证玉函》《六气新编》《外科洞天》《伤寒四条辨》《婴孺证治》《伤风指迷》《历代医史》《济世新方》《琼笈秘录》《黄庭经注》《梅花易数》等23种。惜其所著,多已散佚。今存世的有《石室秘录》《洞天奥旨》《本草新编》《辨证录》《辨证玉函》《脉诀阐微》《外经微言》等数种。《辨证录》包括内、外、妇、儿科医案,分伤寒、中寒案120门,700余症。每一病案,前列症状,后辨析证情,立论新颖,论述透彻。除一主方外,另附备方,以全药效。配方多为临床实践经验,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石室秘录》6卷,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以治为宗,论及正治、反治、内治、外治、上治、下治、先治等128法,很有实用价值。

二、阐《内经》著《外经微言》

《外经微言》一书,共分九卷,每卷九篇,其中第一卷论述养生、天癸、月经、子嗣、寿夭等,第二卷论述经络终始、标本顺逆,第三、四、五卷论述五行生克、脏腑气化,第六、七卷论述五运六气、四时八风,第八卷论述伤寒、温疫,第九卷论述阴阳寒热等。是陈士铎晚年在医学理论上的集大成之作,其中八十一篇专题论述,各有特色,分别从不同角度阐发《内经》理论,是学习和研究《内经》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外经微言》理论基于《内经》。在《顺逆探原篇》提出了“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绝欲而毋为邪所侵也,守神而毋为境所移也,练气而毋为物所诱也,保精而毋为妖所耗也。服药饵以生其律,慎吐纳以添其液,慎劳逸以安其慧,节饮食以益其气”的养生方法。在《命根养生篇》篇末附“陈远公曰:精出于水,亦出于水中之火也。精动由于火动,火不动则精安能摇乎?可见精动由于心动也,心动之极,则水火俱动矣,故安心为利精之法也。”着重指出了“精”在人身的重要意义,并申明了“安心”为养精的重要方法。《善养篇》论述了调节阴阳平衡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养阴养阳的方法。可知《外经微言》主要从守神、保精等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养生之道,与《内经》中有关养生的经义可谓相得益彰。

《外经微言》中有《肺金篇》《肝木篇》《肾水篇》《心火篇》《脾土篇》《胃土篇》等十三篇专门论述五脏六腑的生克关系、宜忌常变原理,以及脏腑病变的治疗原则。以《肺金篇》为例,其云:“少师问曰:肺,金也;脾,土也。土宜生金,有时不能生金者,谓何?岐伯曰:脾胃土旺而肺金强,脾胃土衰而肺金弱,又何疑乎?然而脾胃之气太旺反非肺金所喜者,由于土中火气之过盛也。”简明地论述了脾土和肺金的关系。《肺金篇》又云:“土为肺金之母,火为肺金之贼。肺近火则金气之柔者必销矣,然肺离火则金气之顽者必折矣。所贵微火以通熏肺也,故土中无火不能生肺金之气,而土中多火亦不能生肺金之气也。所以烈火为肺金之所畏,微火为肺所喜。”进而申明肺金喜土中微火之温煦而恶烈火之熏灼。《肺金篇》扼要地说明了肺金和肝木在正常、反常两种情况下的相互关系,阐述了肺位居上,易火刑的道理,并指出:“肺为娇脏,曷禁诸火之威逼乎?金破不鸣,断难免矣。何以自免于灾乎?岐伯曰:仍赖肾子之水以救之,是以肺肾相亲更倍于土金之相爱,以土生金而金难生土,肺生肾而肾能生肺,昼夜之间,肺肾之气实彼此往来,两相通而相益也……少师曰:善。请问金化为水,而水不生木者又何谓乎?岐伯曰:水不生木,岂金反生木乎?水不生木者,金受火融之水也,真水生木而融化之水克木矣。”阐述了肺受火刑而致金破不鸣的治疗原则,从而明确了肺与肾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说明了水生木和水克木的道理。他灵活地运用五行学说和脏腑气化学说,将《内经》理论和临床辨证法则熔为一炉,从而阐发了《内经》有关理论。

《外经微言》对《内经》的经络学说及六气学说等论述也有所阐发。例如《外经微言·考订经脉篇》云:“雷公曰:脾经若何?岐伯曰:脾乃土脏,其性湿……其脉起于足之大趾端,故又曰足太阴也。脾脉既起于足下,下必升上,由足大趾内侧肉际过横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乃人肝经之路也。夫肝木克脾,宜为脾之所畏,何故脉反通于肝?不知肝虽克土,而木亦能成土,土无木气之通,则土少发生之气,所以畏肝又未尝不喜肝也……脾与胃为表里,脾内而胃外,脾为胃所包,故络于胃。脾得胃气,则脾之气始能上升,故脉亦随之上膈,趋喉咙而至舌本,以舌本为心之苗,而脾为心之子,子母之气自相通而不相隔也,然而舌为心之外窍,非心之内庭也。脾之脉虽至于舌,而终未至于心,故其支又行,借胃之气,从胃中中脘之外上膈,而脉通于膻中之分,上交于手少阴心经,子亲母之象。”以上论述是在《灵枢·经脉》的基础上,用脏腑经络气化学说进一步阐述经脉循行络属的原理。

陈士铎其人、其事、其书、其学术思想充满着神奇色彩,其思想最深处的是“新”“奇”二字,其尊经却处处显得“离经”,其循道却有常常“叛道”。以上仅是其学术思想的大略,其丰富深邃的思想不是寥寥数言所能概括的。作为一代名医,其在学术上的特色远不止此。如其对男女不育、不孕的治疗,脏腑辨证的理论方法,组方用药的规律,药物炮制、服药方法,乃至行文特点等,都很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