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 言

中医药学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中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代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与疾病做斗争过程中使用的重要武器,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中药的药理研究,是继承和发展祖国医药学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促进传统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推动中医药学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在中药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中药药理研究工作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众多的中药药理研究资料散见于各种医药杂志和综合性医药书籍中,参阅极为不便,前些年虽有一些介绍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的著作问世,但也无法反映新的药理研究新成果、新进展,无法满足现代的医药工作者的需求。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专家于1998年编写出版了介绍常用中药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实用型专著《现代中药药理手册》(第一版),受到医药工作者的欢迎。2008年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充实补充了近10年来国内外在中药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上的新成果、新发现和新资料,编写出版了《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第二版)。但该书出版至今已有8年了,8年来我国中药药理研究突飞猛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此我们再次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广泛收集国内外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新成果、新进展,特别是对2008至2015年近8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补充收载,同时注重收载中医临床常用药物,把中医临床较为少用的40多种药物如毒性较大的药物升药、砒石等,动物药如蜂毒、蛇毒、蚂蚁等,地方性习用药物广东土牛膝、三角草、三孖苦等,食用为主的药物绿豆、苦瓜等,以及过去常用今天已少用且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未收载的药物空心莲子草、红管药、寻骨风等做了删除,在此基础上编写出这部较为全面新颖的中药药理与临床的专著《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第三版)。

本书以现代药理学的理论及研究结果为基础,按中药传统功效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编写,其主要内容是介绍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对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也做了少量的试探性阐述。全书共28章,总论7章,各论21章,收入药物481种,每味药物按正名、别名、来源、性味、功能主治、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毒副作用等栏目编写,其中重点是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栏目。在编写中,我们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突出药理作用 本书以突出药理作用为主旨,对每味药药理作用做了较为详细和深刻的阐述,对主要药理作用进行逐条阐述,次要药理作用则列入其他作用项内一带而过。着重描述药理作用,对于已揭示的机理也进行了阐述,以便于读者能更进一步了解药理作用的机理。

2.反映临床应用 现代中药的应用不少是以现代药理作用为基础的,本书亦将临床应用部分作为一个重点进行了介绍,每味药的临床应用部分是以药理作用为基础的现代应用(主题是现代病名)为主,对于与药理作用有关的传统应用(主题是中医病证名)也做了相应的介绍。以利于读者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3.力求新颖全面 本书收载的资料主要是现代资料,尤以近10年资料为多,近期资料收至2015年10月底。在内容上力求反映近年来国内、外在中药药理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具有新颖性。本书载药481种,是收载药物较多的一部中药药理专著,除了对传统常用中药予以收载外,对近年受到重视的中药以及《药典》收载的民族药也都有收载;对于《药典》分立的药物及其炮制品如生地黄与熟地黄、生姜与干姜、天南星与胆南星等,以及药典分立的不同来源而传统应用上作为同一品种的药物如黄芪与红芪、大青叶与蓼大青叶、京大戟与红大戟、漏芦与禹州漏芦等也分条阐述其药理作用与现代应用,以适应现代用药的需要,这是其他中药药理专著所没有做到的。

4.揭示古今规律 本书在阐述药理作用时注重揭示传统中药的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之间的联系,对与传统中药功效有关联的药理作用都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本书以传统中药功效分章,每章概述部分突出分析具有该项功效的各药共有药理作用,以期揭示或阐述传统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利于读者深入理解中药的传统功效和掌握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

同时,在编写上力求做到体例新颖,特色鲜明,突出现代,突出实用,从而使全书内容新颖丰富,资料翔实可靠,体现了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反映了现代中药药理学科的先进水平。本书适用于从事中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和应用人员以及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使用,亦可供大中专院校学生以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的编写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药药理实验室组织牵头,由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市中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苏州市中医院、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单位共同编写;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广东地产药材药理与毒理平台建设项目(编号:2009H004;项目负责人:梅全喜)”和“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物的基础物质、药理作用及其制剂质量标准提高与制剂开发研究(编号:20132A002;项目负责人:梅全喜)”的资助;本书编写中参考的国内外杂志及著作较多,凡参考的医药杂志皆列入每味药后参考文献项下,重点参考的医药专著则不列入各药的参考文献中,而是集中列入书后主要参考书目中。在此对这些参编单位、基金项目及杂志和著作的原作者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尽管编写人员认真负责,但书中难免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读者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下次再版时修订提高。

梅全喜

2016年8月于广东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