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大原理
(一)闭合性手术
1.闭合性手术理论
相对于现代手术而言,闭合性手术是个新名词,它的产生是对现代医学的一次革命。
“闭合性手术”相对于西医的“开放式手术”而言,表面看是盲视手术,但它的发明对医学界有着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它不留痕迹——符合人体对美的追求;对有无影像者,都可以精准治疗,可以干预疾病前后——疾病的全过程,使之无处遁形;基本无痛——避免疾病治疗带来的恐惧感;不像西医手术,一做再做就有伤残的危险,而是可以像“锯树”一样,今天不行,明天再来,反复多次,直到病除。“闭合性手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将被赋予越来越多新的内容。《内经》说:“渴而穿井……不亦晚乎。”针刀医学就是预见到渴而先打井,等渴的时候,井也打好了。
针刀闭合性手术,可以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未病阶段、已病阶段、病后恢复或未恢复阶段,其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破体以致用”。闭合性手术理论,是对现代医学一个填补空白的重大举措,标志着中西方大融合时代的开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
2.闭合性手术与解剖学的关系
闭合性手术作为一个手术,自然与解剖学密不可分。如果不了解针刀下的解剖层次,如神经、血管等,要达到好的疗效,那简直是痴人说梦。所以,作为针刀医生,不仅要掌握大体解剖,还要认真学习微观精细解剖、立体动态解剖、体表定位等知识。
(1)微观精细解剖:需要知道任何一个小的附着点的韧带、肌肉的具体位置和具体功能,以及在这个点上哪个位置的应力最大。如颈椎横突有前结节、后结节,在针刀松解的时候作用是不一样的;再如肩胛提肌止于肩胛骨内上缘,那么内上缘上、中、下、内、外,哪个点才是针刀要松解的位置呢?这也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精细解剖知识,毕竟针刀的刀刃直径只有1mm!
(2)立体动态解剖:人体皮肤下有浅、中、深各层次,几个层次相互影响。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其深浅又不同,浅者破皮即到,例如指关节;深的10cm恐怕也不能到位,例如髋关节等。所以三维人体解剖的出现,为针刀闭合性手术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入路,可以让医生找到更加适合的进针位置。另外,一些病变部位要在动态的位置上才能找到针刀治疗点等。
(3)体表定位:每一个体表骨突下面都是较为固定的组织、肌肉、韧带、脏腑、器官,可以从这些标志入手,顺利到达针刀所要切割的部位。
3.闭合性手术进针刀原则
针刀的四步进针原则包括定点、定位、加压分离、刺入。定点不只是痛点的选择,有安全入路,还有其他很多种定点方法;定位,即针刀要到达的位置;加压分离是在加压的过程中将血管和神经分拨到两边,防止刺到神经和血管;刺入,即将针刀刺入人体内,注意针刀刀口线的方向和针刀柄的方向要一致,一般为纵切,即顺从人体的纵轴方向进入人体。
针刀进入人体内部进行手术,要避开神经、血管就要有一些方法,这就是针刀的安全入路。如从第2颈椎到第7颈椎,后面呈叠瓦状排列,进针刀的时候,要将针刀向人体头部倾斜45°角斜向下刺,这样深刺的时候会碰到棘突骨面,较为安全。如果垂直进针,容易误入椎管,后果不堪设想。针刀医学在临床上设计了很多重要位置的安全进针入路,既能将针刀刺到位置,又不至于伤害正常的神经和血管。
4.闭合性手术的特点
闭合性手术理论是针刀医学第一大基本理论,带动中医向现代化迈出了一大步。在西医手术大行其道的今天,闭合性手术理论的提出和临床应用,无疑是时代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进步。该手术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可操作性强。第二,可以随时随地治疗。第三,见效快。第四,可以重复多次。第五,治疗后不留痕迹。第六,随着时代的发展,闭合性手术要治疗的不仅仅是外科、骨科疾病,还将进入内科、妇科、五官科、儿科等多个领域。
例如,针刀医学认为咽炎是由于咽缩肌的挛缩,导致咽部异物感,针刀从颈前上部两边松解颌下三角,异物感马上就会消失。见图1-1。
我们不期望闭合性手术代替开放式手术,但是重新认识疾病,用针刀重新建立平衡或者打破原有平衡,在患者重新修复相对平衡的时候,使疾病或症状消除,这无疑给现代医学增添了巨大的活力,意义深远。
图1-1 针刀刺入咽缩肌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新的病因病理
软组织包括除骨以外的所有组织、系统,软组织损伤外在的病理是渗出、粘连、挛缩、堵塞、瘢痕,内部的病理变化是上述病理导致内脏系统功能紊乱,甚至衰竭、死亡。因此,粘连、挛缩、瘢痕、堵塞(体液、血液)是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四大病理因素。
慢性软组织损伤有以下几种形式。
1.外力损伤
外力损伤包括暴力损伤和慢性劳损。
暴力损伤即来自于外界的急性损伤,渗出、粘连、挛缩、瘢痕是修复的生理过程,但又为以后的疾病埋下了隐患。
慢性劳损是一个慢性损伤过程,软组织渗出、粘连、瘢痕、挛缩影响动态平衡,出现一系列功能下降症状。针刀医学所说的软组织损伤也包括慢性内脏软组织损伤,针刀疗法对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盆腔炎、慢性结肠炎等有确切疗效。
2.情绪性损伤
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情绪过激或过极容易导致疾病。若久思伤脾,脾主运化功能障碍,导致茶不思,饭不想,身体消瘦或营养不良。
3.侵害性损伤
如术后、骨折后、外伤后所遗留的损伤。
4.环境性损伤
如生存条件恶劣,可导致内脏损伤。
5.饮食所伤
长期饮食不节,亦可导致内脏损伤。
6.体重所伤
如超重可导致膝关节病变等。
7.五劳七伤
《内经》有“五劳”和“七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则为七伤。
(三)骨质增生病因
骨质增生,早期被认为是疼痛的原因,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骨质增生不是病,而是人体代偿的一种现象,所以去除掉骨质增生并无益处。
骨质增生是韧带从硬化-钙化-骨化不断进展的过程,是附着在骨面的韧带骨化的结果。所以骨质增生不是病,是人体在工作、学习中代偿过度劳损所形成的保护措施,只有临床出现症状时,才需要治疗。治疗方法不是除去骨刺,而是改变过大的拉力(或压力,或张力),使应力减小,则疼痛消失。
早期的临床报告都写骨质增生、骨刺,后来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改为退行性病变。什么是退行性病变呢?就是老化,但怎么解释很多年轻人的骨质增生呢?针刀医学从病因学的角度来认识骨质增生。在人体内部有三大力的作用,拉力、压力、张力,随之有相应的应力,人体内部力平衡失调则导致增生。例如经常看到的足跟骨刺,是跖筋膜、跖长韧带劳损,使大筋变短,小筋变粗,拉力大,拉应力亦大,从而导致足跟韧带附着处增生。有时虽有骨刺,但可能在代偿期因人的代偿能力强而不出现症状;有时虽然没有骨刺,但是因为代偿能力差或在代偿期突然出现诱因,过度牵拉使筋膜撕裂、渗出性损伤而出现疼痛。
长期局部高压,可以导致动脉硬化,这是张应力增生(图1-2);临床上拉应力的增生很常见,如项韧带的钙化(图1-3);膝关节内部的骨质增生等,属于压应力增生(图1-4)。
图1-2 张应力增生
图1-3 拉应力增生
图1-4 压应力增生
老年人骨质增生如果是均匀、对称、无症状的,则是由力的转移所引起,这时软组织钙化是为了帮助骨骼承受人体变形出现的来自各方的力量或重量,以保持人的正常姿势或行动。
(四)关于经络实质
经络是人体电生理线路的干线。人体的膜类组织就是经络,神经鞘膜、血管壁、细胞膜及胸腔、腹腔、内脏、大脑等全身无处不在的膜类组织。针刀医学讲十四经,单指三阳三阴、奇经八脉,是人体水液代谢的总渠道,也是人体电生理线路的总干线,电、气、能量的输送体,在人体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针刀医学认为,经络包括有形的神经、血管、筋、膜,还有无处不在的人体内外广泛分布的膜类组织,从皮到细胞膜,从肌间膜、肌腱膜到内脏的系膜和包膜,它们能“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神经和血管运行着气血,筋和膜则运行着气水。
为了便于认识和解决问题,古人确立了“六经辨证”,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针刀医学把人体看成一个立体的网状结构,将人体固有的六经打破重建,将辨证论治转为辨因论治,用中医的认识论和内外兼修的方法论来认识人体。
针刀医学把经络分成六经和奇经八脉,共14条电生理线路,它们的病理就是软组织损伤的粘连、挛缩、堵塞、瘢痕。这些经络的主道都在浅筋膜或深筋膜的浅层,针刀治疗起来非常便利和安全。如果把《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融入针刀医学,在不久的将来,中医可能会出现新的内、外科,内科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外科则辨因论治、重建六经。
电生理的病理表现主要有电流减弱、电流增强、断路、短路等几种。
1.电流减弱
全身电流减弱会表现为无力,抵抗力、免疫力下降;局部电流减弱,会导致肾阳虚、脾阳虚及局部水肿、局部发麻、肩周炎、股骨头缺血等。
2.电流增强
电流增强可表现为甲亢、面部痤疮、急性扁桃腺炎,肾结石、胆结石发作等。凡是亢进性表现多为电流增强;凡是抑制性表现多为电流减弱。
3.断路
断路临床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头断;一种是中断。头即大脑,“头断”就是脑中风;“中断”是除大脑以外的各个路径的断路,如脊柱源性的偏瘫或横截面以下的瘫痪。
4.短路
电生理线路出现正电负电异常接触,产生放电现象,称为“短路”。如面部痤疮,高温导致细胞破坏,变性的蛋白质异常,堆积在局部。导致电生理线路异常的病因有外伤、外感、压迫、中毒、环境、食物、七情、五劳七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