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生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用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依据用药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几千年来临床用药经验的结晶,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的重要依据,能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的理论体系。中药的性能是研究中药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毒性等。

一、四气

四气包括寒热温凉,又称四性。主要用以反映药物作用对人体寒热变化的影响,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温性或热性。中药的寒热温凉之性是与疾病的性质相对应的。现代研究表明,温热性药大多具有兴奋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强交感–肾上腺功能,促进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合成;促进皮质激素、甲状腺素、黄体生成素等释放,进而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强心、升高血压、改善循环等兴奋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机体的基础代谢率,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提高物质代谢,使产热增加等方面。寒凉性药大多具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交感–肾上腺功能,抑制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合成或释放;抑制激素释放,进而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抑制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降低机体的基础代谢率;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等方面。

二、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淡、涩七种不同味道,以及其所具相应治疗作用的习称。五味既是药物滋味的真实反映,更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如辛味能发散、行气、行血,甘味能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酸(涩)味能收敛、固涩,苦味能泄、燥湿、坚阴,咸味能泻下通便、软坚散结,淡味能渗湿、利小便等。现代研究表明,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苷类、生物碱等,甘味药主要含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及苷类等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鞣质等,苦味药主要含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咸味药主要含钠、钾、钙、镁、碘等无机盐类成分。

三、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药物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和趋势,是通过药物对病证的治疗效应加以认识和概括的。向上向外的作用称为升浮,向下向内的作用称为沉降。可利用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能,纠正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调,使其恢复正常。中药的升浮与沉降性能与中药的性味、质地有着密切联系。一般而言,升浮药的药性大多温、热,药味大多辛、甘;沉降药的药性大多寒、凉,药味大多酸、苦、咸。凡质轻的植物花、叶、皮、枝类药物,大多属升浮药;质重的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药物,大多属沉降药。

四、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作用选择性地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是药物作用所及或药物效应的定向、定位,是药物功效与药理作用部位的综合。它是以中医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药物所治病证的疗效为依据的。利用归经理论,可以增强用药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现代研究表明,止血药三七、白及、槐花等入肝经,泻下药大黄、芦荟等入大肠经,抗惊厥药天麻、钩藤等均入肝经,这些与中医理论相一致。

五、毒性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是反映药物安全程度的一种性能,即现代医学所称的“不良反应”。毒性是选择养生中药原料和配伍养生方必须重视的因素。一般来说,养生方通常为膳食,应尽量避免使用毒性较强的原料,一方面避免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避免服用者的畏怯心理,增强其对养生方的良好印象,通过较长时间的服食而达到调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