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铁的吸收、转运和排泄

铁(ferrum,Fe)的原子序数26,原子量55.85,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Ⅷ族,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微量元素。铁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存在于所有细胞中。铁最主要的作用是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和氧的运输,另外还广泛参与体内各种代谢过程,如蛋白质、DNA的复制、膜蛋白的构筑、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和儿茶酚胺代谢等,此外,还有超过半数参加三羧酸循环的酶和辅酶均需要铁的参与。

一、铁在人体内的分布

人体内的铁分为铁卟啉和非铁卟啉两大类,前者主要为含有铁卟啉环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需铁的细胞色素和酶类等,后者为不含铁卟啉环的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亚铁蛋白(ferritin)、乳铁蛋白(lactoferrin)、含铁血黄素、各种无机铁离子和不稳定的贮存铁或铁池(labile iron pool)等。

正常成人体内,铁的总量平均约为4.5g(3~6g),女性稍低,其中约2/3为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铁,而余下约1/3为与组织蛋白结合的铁。平均每公斤人体组织内含铁约35mg,铁几乎存在于全身所有组织,其中肝、脾含量最高,肾脏和肺次之。另外还有少量铁存在于细胞色素和一些酶中,约为1%左右,参与体内许多重要代谢过程。

二、铁的吸收

成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约1~2mg铁。铁在整个胃肠道中均有吸收,但最主要的吸收部位是近端小肠(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但在体内铁缺乏时,空肠远端也可以吸收铁。

铁的吸收过程包括3个步骤,首先是小肠黏膜细胞微绒毛对铁的摄取,摄取后在胞质内转运至基底膜侧,再经过基底膜进入毛细血管中。

食物中的铁可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无机铁,其中85%以上铁是非血红素铁),它们分别由非竞争性途径进入肠黏膜上皮细胞。非血红素铁基本上由三价铁盐组成,必须在胃中经胃酸作用使之游离,并还原成二价铁后才能被肠黏膜吸收。

亚铁血红素铁依赖肠黏膜细胞膜的亚铁血红素携带蛋白(heme carrier protein)进入细胞内,再经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还原为二价铁(Fe2+);另一方面,非铁血红素铁由十二指肠内的细胞色素B即三价铁还原酶(ferric reducase)还原为Fe2+;然后,Fe2+又通过DMT1进入细胞内。进入细胞内的Fe2+,一部分作为高铁铁蛋白(ferritin)的铁被作为储蓄;而大部分Fe2+则通过亚铁蛋白-1(ferroprotein-1)向细胞外排泄,进入血流中,再由具有亚铁氧化酶(ferroxidase)活性功能的CP氧化为三价铁(Fe3+),前者并同时促进Fe3+与铁离子转运蛋白相结合参与转运。

机体内各脏器的细胞多数通过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TFR)从转铁蛋白(TF)获取铁,并将获得的大部分铁供给线粒体,主要用于细胞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部分也可用于合成细胞色素、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血红素蛋白,少数还可通过乳铁蛋白、黑色素转铁蛋白、CP、DMT1等实现。

三、铁的转运

1.肠黏膜细胞对铁的处理

铁进入肠黏膜细胞后,一部分在膜铁转运辅助蛋白1(hephacstin 1)、铜蓝蛋白等亚铁氧化酶的作用下成为三价铁,再经基底膜上铁转运蛋白1(fermportin 1)介导进入血液。而另一部分与胞内的去铁蛋白结合成为铁蛋白暂时储存于上皮细胞。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的铁称为“可变铁池(labile iron pool,LIP)”,是人体重要的铁代谢调节途径,在体内铁较多时,随上皮细胞脱落而排出。

2.铁的运输和组织利用

铁从蛋白释放后,很快被转运入血浆,血浆中的铁与TF结合后被输送到骨髓及其他组织中。正常情况下,仅1/3的TF结合点被占据。骨髓组织中,携带Fe3+的TF在幼红细胞表面与TFR结合,TF-TFR复合物经胞饮作用入胞。在酸性条件Fe3+还原成Fe2+,与TF分离,合成血红蛋白或参与其他需要的生化反应,而与铁分离后的转铁蛋白及转铁蛋白受体会被排出细胞外。分离后的TF可以在血浆中再次循环利用,继续转运铁离子。Fe2+在骨髓组织红系祖细胞内,与原卟啉、珠蛋白等合成血红蛋白,并在红细胞中停留约120天。随后红细胞被单核-吞噬系统(mononuclearphagocyte system,MPS)吞噬破坏,释放出的铁在其胞质中再次与转铁蛋白结合而循环利用。

3.铁的贮存

人体内铁的贮存量根据外界环境、饮食习惯、体重及机体的状态而存在个体差异。正常情况下铁主要存在于骨髓、肝和脾的MPS中,其主要形式是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铁蛋白为可溶性,在肝和脾中最多,其次是肠黏膜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及皮肤,仅少量存在于血清中。铁蛋白为空腔管样结构,内径6nm而外径约12~14nm,外壳蛋白的每个亚基有163个氨基酸,约24个亚基,每个铁蛋白分子最多可结合4500个铁原子。结合铁的铁蛋白是可溶性的,但溶解度低,其浓度与体内储存的铁成正比。铁蛋白的功能主要是贮存体内多余的铁,当身体需要时,也可动用为功能铁被再度利用。含铁血黄素是一种变性式聚合的铁蛋白,在显微镜下呈金黄色折光的颗粒或团块状,故名含铁血黄素。主要存在于单核-巨噬细胞中,含铁血黄素不同于前者,其中的铁不能再被动用,当人体内贮存的铁过多,超过去铁蛋白容量难以形成铁蛋白时,就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如果组织内含铁血黄素大量堆积,就会损伤各系统组织的功能。

4.铁的排泄

正常情况下,铁的排泄量很少,一般不超过1mg/d,主要随胃肠道上皮脱落、胆汁、汗液等排出。育龄妇女平均每日排出的铁约为1.5~2.0mg。当体内铁过量时,每日排出量可增加到4mg,而缺乏时可能减少一半。但当机体不需要铁时,也可通过肠道或肾脏排出体外。

5.铁稳态的调节

人体存在着严格的铁代谢调节机制,可以确保体内铁始终处于正常生理水平。这种机体铁稳态关键依赖于小肠铁吸收和机体铁需要之间的平衡。当机体需要铁时,小肠铁吸收会相应增加,而机体铁含量太高时小肠则会减少铁吸收。然而机体控制小肠铁吸收的机制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无明显进展,直到最近hepcidin及其与铁代谢之间关系的意外被发现才使这个问题的答案渐见清晰。最近发现hepcidin是控制小肠铁吸收过程中重要的铁调节激素,是由肝脏合成的具有抗菌功能的多肽,一些学者直接翻译为铁调素。肝脏hepcidin表达障碍,可能是许多铁超负荷疾病的起因,炎症性贫血等多种贫血均发现有hepcidin高表达。Hepcidin是一种多肽,半胱氨酸含量高且具有抗菌作用,最初由Krause等在2000年从人血中提取。该蛋白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Northern blot证实其在肝脏特异表达,心、肺等组织表达很少,其他内脏组织几乎无表达。Hepcidin的调节与其抗菌功能有关,在感染、损伤和炎症等刺激时表达明显增加。研究发现高铁饲料饲喂的小鼠,该基因表达明显增高。Nicolas等和Fleming等经过研究后提出了关于hepcidin参与调节铁可能的机制。他们认为,当血液循环铁增加时,肝细胞摄铁也增加,其合成和分泌hepcidin增加,可以促使十二指肠隐窝细胞铁摄取量增加,胞内铁池增大而抑制铁吸收;而当循环铁不足时则出现相反的作用。W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轻者转氨酶升高,重者常为肝硬化,故肝脏的损害难免导致hepcidin合成、分泌的异常。另外,WD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经常吞咽困难、活动不便等易出现呼吸系统等部位的感染,炎症刺激也会导致hepcidin合成、分泌的异常。因此,WD患者可能在小肠铁吸收过程中出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