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无橱窗化趋向
20世纪70年代以来
这里的无橱窗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硬件上,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开始减少展柜用量,努力消除玻璃或栅栏给观众带来的心理距离。一些展览甚至采用文物“裸展”的方式,观众甚至可以触摸展品。二是软件上,展示理念打破禁锢,跳出窠臼,从固定的给观众观看这种较为死板的方式演变为观众可参与的方式。参与式博物馆要求作为博物馆利益相关者的观众能够在不同层次上参与博物馆的各项事务,尤其是展览和教育活动。参与理念的出发点是,展览的服务群体是观众,展览建设的目标是更好地将观众的理解与展览的传播目的相连接。博物馆是社会教育机构,长期的实践使博物馆工作者对以实物为主要媒介的教育传播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博物馆在现代传播工具发达以后也面临新的挑战。好的陈列不仅给人们知识,而且能打动从而吸引观众,不仅使人们“百闻不如一见”,而且“百见不如一试”。显然,注重柜内展示的传统形式很难达到这种效果,一片玻璃的阻隔虽未增加人与物之间的物理距离,但却拉大了心理距离,打破展柜制约成为一种新趋向。
这样的参与一种是让观众触摸,更多的是感受。英国的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Oxford Universi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展出了一具非洲猎豹模型,底下说明牌写道:“这只非洲猎豹是在英国的一个动物园里饲养的,死于自然原因。猎豹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野外。因为这只猎豹是在更加寒冷的气候中长大的,所以它的毛比它的野生同类更厚更长”。另一个说明牌用很大的字体注明“Please Touch!(请触摸)”,让观众感受这只猎豹的皮毛,但是动作要绅士,不能粗鲁(见图1-17)。英国V&A博物馆让观众触摸家具的镶嵌工艺和饰面材料(见图1-18)。另一种是互动,动手做手工品,或者角色扮演等(见图1-19、图1-20)。英国考文垂(Coventry)的赫伯特博物馆(Herbert Art Gallery & Museum)中让小朋友用手来感受贝壳的形状,一个小姑娘摸完之后还充满好奇心地用耳朵“听”贝壳(见图1-21)。英国利物浦博物馆(Museum of Liverpool)展出史前建造房子的稻草材料让观众触摸(见图1-22)。
图1-17 英国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展出的“请触摸”的非洲猎豹
(黄洋 摄)
图1-18 英国V&A博物馆让观众触摸家具的镶嵌工艺和饰面材料
(黄洋 摄)
图1-19 英国V&A博物馆让观众制作编织物
(黄洋 摄)
图1-20 英国科尔切斯特城堡博物馆(Colchester Castle Museum)观众扮演展览中的奴隶
(黄洋 摄)
图1-21 英国考文垂的赫伯特博物馆小观众触摸贝壳后听声音
(黄洋 摄)
图1-22 英国利物浦博物馆展出的供观众触摸的古代房子材料
(黄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