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主动脉疾病
随着全球老年化,主动脉疾病发病率日益升高,主动脉疾病是除外冠状动脉疾病以及外周血管疾病的大动脉系统疾病。
一、病理与临床
这类疾病的首发症状常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必须迅速诊断、及时治疗,才能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
主动脉以横膈膜为界,分为胸主动脉与腹主动脉。主动脉夹层是指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危重疾病。临床表现复杂,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某部分出现病理性扩张,可以分为真性动脉瘤(瘤壁由主动脉三层结构组成)和假性动脉瘤(动脉壁破裂后形成血肿,周围环绕纤维结缔组织)。
二、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一)X线
X片可提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形态,但胸部X线平片对主动脉疾病诊断价值有限,如发现异常,需进一步行螺旋CT或磁共振检查,必要时行主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急性主动脉夹层在胸部X线平片表现为上纵隔或主动脉弓降部增宽,边缘较模糊,如主动脉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则在胸部X线平片上表现为纵隔阴影向右侧增宽,累及降主动脉者则向左侧增宽。如短时间内进行随访可见进行性加重;主动脉弓成局限性隆起。主动脉壁增厚,有时主动脉呈现双腔阴影。可见主动脉壁(内膜)钙化内移,致内膜钙化斑与主动脉外缘间距增宽>4mm;心影增大以左室增大为主,部分患者可见胸腔及心包积液。
慢性主动脉夹层胸部X线平片可见主动脉普遍扩张,边缘清晰;如升主动脉高度扩张,应警惕继发于Marfan综合征的主动脉瘤或夹层;病变处搏动减弱或消失;主动脉壁(内膜)钙化内移,少见。
主动脉瘤在胸片上常表现为纵隔影增宽或形成局限性肿块,瘤壁可见钙化,压迫侵蚀周围器官。在透视下可以见到动脉瘤的膨胀性搏动。
(二)螺旋CT
螺旋CT(SCTA)采集和处理图像需要的时间较少,无创伤,分辨率高,尤其多排CT有更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针对主动脉夹层,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都相当高,因此螺旋CT是疑似主动脉夹层者检查的首选。螺旋CT可显示夹层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可提示夹层的破口部位。螺旋CT重建的三维图像可了解病变的解剖关系,可在术前判断分支血管与夹层的关系、夹层大小、范围等,并进行径线测量,可帮助血管外科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挑选适宜的介入支架。螺旋CT还能用于术后随访评估。
当怀疑主动脉夹层或壁内血肿时,建议使用血管造影对比剂进行增强CT扫描。如在主动脉瘤支架修复后怀疑内漏,建议行延迟成像检测。
螺旋CT对主动脉是否存在反流也不能作出判定。碘化对比剂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或肾功能不全。由于CT存在放射性,在年轻人,尤其是女性中应用需谨慎。CT确诊主动脉夹层是发现由内膜瓣分隔的两个对比剂充盈的腔,即特征性的“双腔征”(图1-5-48),增强后假腔呈延迟强化,真腔呈早期强化,和无夹层的主动脉腔相连续,面积常更小。而内膜瓣如完全与血管壁分离,就可形成内膜与内膜套叠,像风向袋一样套入血管腔内。通常,CT平扫仅能发现半数的真假腔,而通过增强扫描,特别是进行薄层动态扫描,基本上真假两腔均能发现(图1-5-49)。
图1-5-48 主动脉夹层
图1-5-49 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弓上三支受累
(三)MRI
MRI可显示最大主动脉直径、形状和主动脉夹层撕裂程度、主动脉分支与主动脉夹层关系、邻近解剖结构、附壁血栓等,可帮助临床医师进行决策。相比螺旋CT,磁共振显示内膜瓣片不需使用碘对比剂,无电离辐射,但MRI采集时间长,不适合用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尤其是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
磁共振图像上内膜瓣片呈线状白影,将真、假两腔隔开,真腔血流较快,呈流空黑影。假腔内血流相对缓慢或因血栓形成而呈高信号影。动脉瘤内的新鲜血栓表现为较高信号,而陈旧血栓则为中等或较低信号。
三、鉴别诊断
CT在主动脉疾病的诊断、管理和危险分层中起着核心作用。对大多数疑似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螺旋CT是影像学检查的首选。而对于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壁间血肿,MRI、增强螺旋CT以及超声心动图(尤其是经食管)为主要诊断技术。MRI有助于显示血栓的新旧,对于判断出血或陈旧性血栓具有一定优势,所以可作为诊断首选。
(邹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