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第4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科)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概 述

一、护理心理学的概念
临床护理实践中存在许多复杂的心理学问题,如患者的心理反应、心理需求等,为解决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各类心理行为问题,将心理学知识、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现代护理领域,就形成了一门应用学科——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对象和护理人员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交叉而产生的一门应用学科。
护理心理学既是护理学的分支,也是心理学的分支。从护理学分支来看,护理心理学研究护理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例如,各类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行为变化规律、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等。从心理学的分支来看,护理心理学研究如何把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和技术应用于护理学各方面,例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有效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护理患者等。护理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对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护理学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理对象和护理人员两大部分,其中护理对象包括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健康受到威胁的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护理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解决护理学中的心理问题。护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1.研究心身交互作用对健康的影响
护理心理学不仅要深入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对躯体生理活动的影响,从而揭示疾病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探讨人在患病之后所引起的各种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只有认识和掌握其中的规律,才能自觉地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心理护理。
2.研究患者的心理特点
研究各类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和特殊心理表现,以及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规律,是护理心理学的另一项重要研究任务。
3.研究评估与干预患者心理活动的理论与技术
护理心理学不仅要研究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评估与干预患者心理活动的理论与技术,如心理评估、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技术等。
4.研究护理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
护理人员从事的是一项崇高的职业,他们通过实施护理服务为患者减轻疾苦。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如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积极而稳定的情绪等。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因此,护理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也是护理心理学研究的一项内容。
三、护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
1.心理学融入护理实践,强调心身统一
自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护理程序的概念之后,护理学获得了革命性的发展。1973年恩格尔(G.L.Engel)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一步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新护理观念。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带来了护理实践领域的一系列变化,集中表现在:①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增加,从被动的疾病护理转变为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及文化的整体护理;②护理工作除了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之外,更多地侧重对人的关注,进一步认识到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患者病情转归和健康的影响,从而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达到生理与心理新的平衡与适应;③护士的角色不仅仅是患者的照顾者,更多的是担当患者的教育者、咨询者和患者健康的管理者;④患者有机会参与对其治疗和护理方案的决策。
为了提高护理专业人员适应人类健康事业发展的能力,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逐步普及高等护理教育的同时,根据现代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护理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人才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特别强调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包括心理学在内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在课程设置中显著增加了心理学课程的比重,例如,美国四年制专科护理教育的课程体制中平均有近百学时的心理学课程内容,包括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教学中特别强调护患关系及治疗性沟通对患者心身康复的重要性及护士的沟通技能训练。
总之,国外护理心理学主张:把疾病与患者视为一个整体;把“生物学的患者”与“社会心理学的患者”视为一个整体;把患者与社会及其生存的整个外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把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视为一个整体。
2.应用心理疗法开展临床心理护理
将心理疗法应用于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成为国外护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应用于临床心理护理的心理疗法有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在应用心理疗法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国外还特别强调效果评价,采用心理评定量表评估实际效果。
3.开展量性和质性研究
运用量性研究探讨患者和护士的心理特点、心理干预策略和心理护理效果,是国外护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此外,质性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心理护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其研究方法是以参与式观察、无结构访谈或结构访谈来收集患者资料。分析方式以归纳法为主,强调研究过程中护士的自身体验。这些研究的开展提高了护理心理学的科学性和实践价值,对学科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国内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
1.学科建设日趋成熟和完善
自1981年我国学者刘素珍撰文提出“应当建立和研究护理心理学”以来,我国护理心理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其科学性以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和认可,并引起学术界及卫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医学心理学》将护理心理学归为医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1996年经有关专家学者讨论正式命名为《护理心理学》,并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教材,由此护理心理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心理学本质属性,应用于护理实践领域的新兴独立学科,随着人类健康观的发展,在进一步确定学科发展目标、构建独特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模式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
20世纪80年代初期,责任制护理的引入和实施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护理教育中逐步增加了护理心理学内容,并由最初的知识讲座很快过渡为系统讲授的必修课程。同时,国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研讨会、学习班的举办,各护理期刊开设心理护理栏目,刊登具有指导意义的学术文章,《护理心理学》教材及学术专著陆续出版等,为护理心理学的普及和专业教学提供了基本保障。经过多年教学、临床实践和专题研究,一支心理学理论扎实、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学专业人才队伍已初步形成。199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护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2015年中国心理学会护理心理专业委员会在上海成立。护理心理学领域有了国内最高层次的学术机构,标志着我国护理心理学的学科建设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2.科研活动广泛开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身心整体护理,护理心理学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广大临床护士积极开展心理护理的应用研究,探索患者的心理活动共性规律和个性特征的各类研究设计,取代了既往千篇一律的经验总结。前瞻性研究逐渐增多,对心理护理程序、心理评估体系以及护理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心理评定量表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是目前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另一热点。用客观量化替代主观评价并借此作为制定干预对策的依据,关注干预质量与效果,已成为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一个发展方向。
3.临床心理护理突出个性心理特征
不同气质、性格的患者对疾病承受能力、反应方式及在病房里的表现不同,疾病的心理活动规律也有极大差异。临床心理护理中强调,根据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千差万别的个体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