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4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临床专科)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胃炎

胃炎(gastritis)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炎症。一般可分为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和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两大类。
一、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发生于胃黏膜的急性炎症,多由理化因素刺激或微生物感染引起,常见以下四种类型。
1.急性刺激性胃炎(acute irritated gastritis)
多因暴饮暴食或食入刺激性食物等原因引起。胃镜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表面覆盖黏液,上皮细胞坏死可形成糜烂。
2.急性出血性胃炎(acute hemorrhagic gastritis)
多由服药不当(如阿司匹林)以及过度饮酒、急性应激(大手术、严重创伤等)有关。病变胃黏膜以出血、糜烂为主,因形成多发性糜烂,又称急性糜烂性胃炎。
3.腐蚀性胃炎(corrosive gastritis)
吞服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性化学物所致。病变胃黏膜坏死,糜烂、溃疡形成甚至穿孔,病变多较严重。
4.急性感染性胃炎(acute infective gastritis)
少见,病情严重,多由化脓菌通过血液循环或胃外伤直接感染所致。病变为胃壁的急性蜂窝织炎或局限性脓肿。
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胃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率高,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由急性胃炎反复发作、长期吸烟饮酒、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十二指肠液反流或自身免疫损伤等所致。根据胃黏膜的病理变化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是胃黏膜最常见的病变之一,胃镜检出率高达20%~40%,常发生于胃窦部。
胃镜可见病变黏膜充血、水肿,表面覆盖灰黄或灰白色黏液性渗出物,可伴有点状出血或糜烂。镜下病变以黏膜浅层炎细胞浸润及固有腺体保持完整为特点,病变黏膜浅层固有膜中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有时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血管扩张充血,上皮细胞可坏死脱落。
2.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分为A、B两型。B型多见,我国患者大多数属于B型,其发生可能与吸烟饮酒、Hp感染、用药不当等因素有关,病变多发生于胃窦部。A型与自身免疫有关,患者血中可检测出抗壁细胞自身抗体和抗内因子自身抗体,多伴有恶性贫血,病变主要位于胃体和胃底。A、B两型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基本相同。
胃镜可见胃黏膜色泽由橘红色变为灰色,变薄,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下血管清晰可见(图7-1)。镜下,病变黏膜全层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常有淋巴滤泡形成;病变区固有腺体数目减少,体积变小,部分囊性扩张;病变黏膜常发生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彩插图7-2)。发生肠上皮化生的胃黏膜上皮中出现杯状细胞、吸收细胞或潘氏细胞等,根据化生细胞分泌黏液的不同可分为完全型(Ⅰ型)和不完全型(Ⅱ型)肠上皮化生,目前认为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发生有关。假幽门腺化生发生于胃体或胃底,壁细胞和主细胞被黏液分泌细胞所取代。
3.肥厚性胃炎(hypertrophic gastritis)
又称Menétrier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病变好发于胃底和胃体,沿胃大弯分布,黏膜层增厚、黏膜皱襞肥大加深似脑回状(图7-3),镜下胃小凹增生,黏膜表面黏液分泌细胞增多,壁细胞和主细胞可减少,黏膜固有层内炎细胞浸润不明显。
图7-1 慢性萎缩性胃炎
图7-2 慢性萎缩性胃炎
图7-3 肥厚性胃炎
4.疣状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
病因不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胃黏膜表面见多个结节状、痘疹样突起,常伴有中央凹陷、糜烂。镜下可见病灶中央凹陷处胃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覆以急性炎性渗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