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外循环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中国体外循环编年大事记

1957.3 苏鸿熙教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冲破美国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花费在美工作期间全部积蓄,购置了一台人工心肺机(指压泵)和有关设备,偕夫人毅然回到祖国

1957.4 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叶椿秀教授等试制成功国产指压式泵

1957.6.7 第四军医大学苏鸿熙教授组建体外循环研究组,开展体外循环动物实验研究

1957.7 第四军医大学苏鸿熙教授应邀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阜外医院前身)举办的全国胸科学术会议,在大会上作体外循环综合报告,会后率组分别在北京市胸科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等单位应用犬进行了3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演示,并受到叶剑英元帅接见

1958.6.26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苏鸿熙教授使用其从美国带回来的人工心肺机(De Wall-Lillehei鼓泡式氧合器和指压式人工心泵)在中国成功施行第一例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958.7 上海市胸科医院顾恺时教授与上海市医疗器械厂合作研制滚压泵体外循环机(上海Ⅰ型)和 De Wall-LilleheiⅣ型鼓泡式氧合器并成功应用于临床

1959.9.21 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石美鑫教授等研制的静态垂屏式氧合器正式应用于临床

1959 叶椿秀教授等研制成功横置式上海Ⅰ型转碟式氧合器

苏鸿熙教授与北京协和医院修理厂合作研制第2台体外循环机,取名“北京Ⅱ号”,其特点是将指压泵改为滚压泵

苏鸿熙教授在西安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上作了体外循环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报告,会议期间代表们到第四军医大学参观体外循环演示和技术革新展览

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石美鑫教授开展深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

北京阜外医院开展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根治手术,先在体表深低温停循环下心脏手术,后用体外循环复温复苏

1959.11.25 北京阜外医院用“北京Ⅱ号”泵及自己组装的人工肺为一名5岁患儿成功施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1960 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成功研制不锈钢多管型和套筒型高效率血液变温器

北京阜外医院开始应用心脏停跳液保护心脏

1961 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张天惠、王源昶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奇静脉血流原理和脑灌注实验的启发下创立了半身体外循环法

1971 阜外医院用冠状动脉持续温血灌注法使得外科医生能在心脏跳动下手术

1972 天津油墨厂、天津和平制药厂、天津和平医院(现天津胸科医院)联合攻关制造出了硅油、消泡剂和发泡装置

1974 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丁文祥教授与上海电表厂合作研发小儿人工心肺机成功,同年应用于临床

天津塑料研究所和天津胸科医院共同进行袋式氧合器的动物实验

天津105厂工程师胡玉和天津和平医院(今天津胸科医院)张华新教授协作,研制出了天津XF人工心肺机

1975 北京阜外医院将晶体停跳液应用于临床

1976 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首例婴幼儿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成功

天津塑料研究所在北京阜外医院和天津胸科医院协作下,根据各医院制式开始成批量生产各种体外循管道(婴儿、幼儿和成人)

1977 广东Ⅰ型(GD-Ⅰ型)人工心肺机研制成功并通过广东省科委鉴定

天津塑料研究所研制的袋式鼓泡氧合器通过由卫生部主持的鉴定

1978 中国大陆医院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过程中开始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ive clotting time,ACT),改变了以往采用水浴箱恒温测定凝血时间的方法,使术中肝素抗凝浓度控制更科学更安全

1979 北京阜外医院与有关工厂合作研制成功J-3型鼓泡式人工肺

1980 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在上海联合举办我国第一届体外循环情报网会议,此系国内第一次以体外循环为主题的专业会议,我国老一辈心胸外科专家及体外循环专业人员、工厂技术人员第一次云集上海

广东中山医学院研制成功ZB-2A型助搏系统,开展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成为以平流灌注为主的国内灌注界又一个技术创新

1980.9 广州东方红医疗器械厂研制成功国产冷热循环水箱

1981 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建省心研所)李温仁教授研发的平板式变温器获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2 北京友谊医院孙衍庆教授率先使用左心转流技术进行胸主动脉瘤行人工血管置换术

四川华西医院报道24例搏动灌注临床经验

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的环氧乙烷和氟利昂混合气体开始应用于临床体外循环物品的消毒灭菌

1983.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研制成功西京-80型部分可弃式微泡鼓泡氧合器,大大提高氧合性能,通过陕西省科技局鉴定,安全应用临床

1984 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复旦大学、上海市肺科医院合作研发成功国产膜式氧合器,是中国最早的全国产化膜肺(包括中空纤维丝)。同时和宁波医疗用品厂合作研发生产配合膜肺应用的多管型丢弃式变温器

1985.3.26 广东WG-Ⅰ型动脉微栓过滤器通过鉴定应用于临床

198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首例新生儿(出生22天)体外循环手术成功,该例患儿系先天性大血管错位行动脉调转术(SWITCH术),术后顺利出院

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将人工肾用于体外循环中滤水

1986.9 我国第一本体外循环专著《体外循环和辅助循环》由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主编:徐新根,副主编:邱兆崐

1987 上海市胸科医院联合宁波医疗用品厂成功研制宁波Ⅰ型动脉微栓过滤器

天津塑料制品研究所含变径型泵管的体外循环管路套包研制成功并投向市场

1987.11.29 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用二氧化碳替代氟利昂研制的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灭菌剂通过省级鉴定

1988 北京安贞医院成立全国第一个体外循环科,标志着体外循环作为一项专业技术得到重视和认可

北京阜外医院胡小琴教授首次举办全国体外循环系统理论培训班,开始培养体外循环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8.9 《心肺转流》由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编译:徐凤翔、于永平

1989 北京阜外医院第一例成人主动脉瘤手术应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研制成功完全可弃式西京-87型鼓泡式氧合器,经鉴定后投产

武汉军区总医院沈七襄教授成功地将体外循环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开启非心脏病急诊患者的抢救

1990 广东威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国产WD-Ⅰ型体外循环机,并曾一度占领国内市场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朱德明教授联合宁波菲拉尔医疗用品厂研制婴幼儿动脉微栓过滤器,联合上海手术器械厂开发出体外循环夹管钳

离心泵开始在我国应用于临床

天津医疗器械研究所生产国产体外循环机,获得较好临床应用成果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H2型微栓过滤器研制成功,并获得专利

广东省心研所开始研制辅助心泵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明礼教授设计出我国第一代自体血回收机

1991 天津塑料制品研究所率先研制成功心脏停跳液冷停灌注装置

1991.11.27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明礼教授第一代自体血回收机成功应用于临床,获国家专利局批准

1992 西安西京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研制的90型鼓泡式氧合器用于临床

北京安贞医院董培青教授开展在深低温停循环下采用经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脑保护

1993.1 《体外循环灌注学》由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主编:李佳春、李功宋,副主编:胡小琴、董培青、江朝光

1993 广东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采用SARNS DelphinⅡ离心泵为一肝癌术后患者成功进行了首例肝移植静脉-静脉(V-V)转流

北京阜外医院胡小琴教授在昆明举办全国体外循环学术会,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灌注师参加

1993.5.17 北京阜外医院为一例换瓣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ECMO,采用离心泵及Sei-Med膜肺历时73小时抢救成功

1994.6 苏鸿熙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主委)召开会议商讨成立中华医学会体外循环分会

1994.7 苏鸿熙教授再次召开会议,并确定由胡小琴教授主笔写申请表

1994.11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投票同意(并经相关学会—麻醉分会、心内科分会同意)成立单独的中华医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筹备组成员为龚庆成、徐新根、胡小琴,并将成立体外循环分会申请书递交中华医学会总会学术会务部

1995.2 中华医学会总会学术会务部要求再重写申请表及报告。胡小琴教授将重写的报告征求北京龚庆成及上海徐新根意见后,再次送至总会

1995 上海市胸科医院成立华东地区第一家行政专业化的体外循环室,徐新根教授为首任室主任

北京阜外医院胡小琴教授创办《体外循环通讯》(内部刊物)

氧合血停搏液在临床普及

19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在我国率先使用改良超滤法,并逐步在全国推广普及

胡小琴再次向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申请批准成立体外循环学会

1997.6 西安西京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研制希健-Ⅰ型膜式氧合器投入临床使用

1997.6 《体外循环手册》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龙村,副主编:于坤、赵举

1997.11 《心血管麻醉及体外循环》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胡小琴

1998 《体外循环通讯》(内部刊物)更名为《体外循环》(内部刊物,季刊)

罗征祥教授(广东省心研所)、叶椿秀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和肖学钧教授(广东省心研所)将自行研制的心室辅助泵(罗-叶泵)成功应用于临床

中国首例体外循环40周年纪念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朱晓东院士、孙衍庆、王一山、汪曾炜、丁文祥、夏求明、刘欲团、叶世锋、张宝仁、徐风翔、张镜方、高尚志、胡小琴、龙村、朱德明教授等均亲临会议,吴英恺院士书面发言指出:“这在我国心血管外科领域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

1998.6 《体外循环题集》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龙村,副主编:郑红

1998.7.24 全国第一个地方学会——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和辅助循环专业委员会成立,首届主委:丁文祥(兼),副主委:徐新根、朱德明、胡克俭,秘书长:朱德明(兼)

1999.3.9 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委会成立,第一届委员会主委:叶丁生,副主委:陈自力、林茹

1999 《体外循环》(内部刊物,季刊)改版并更名为《体外循环杂志》(内部刊物,季刊)

由丁文祥教授提议,体外循环分会筹备组向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递交申请,并向理事会介绍本专业情况中国体外循环专业网站建立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国内首次采用ECMO作双肺肺泡灌洗术

1999.4 应台湾体外循环协会邀请,丁文祥教授率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代表团访问台湾,游振义理事长、辜能昌前理事长陪同。代表团访问了台大附院、荣民总医院、长庚医院、振兴医院、高雄荣民总医院,丁文祥教授、朱德明教授还在台大附院、台湾体协报告交流

1999.9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开展胎羊体外循环研究

2000 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试制成功国产离心泵头并应用于临床

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将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肿瘤治疗―体外全身热疗

2000.7 广东省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成立体外循环与辅助循环学组,组长:肖学钧,副组长:黄伟明。同时召开广东省第一届体外循环与辅助循环学术会议

2000.11.24 第一届沪浙体外循环学术交流会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举行

2000.1 上海东方医院Berlin Heart人工心脏在患者身上应用成功

2001.6 广东东莞科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制的西京鼓泡式氧合器获准上市

2001.9.21 在第六届亚洲体外循环学术会议上,解放军301医院苏鸿熙教授获“终身成就奖”

丁文祥教授代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宣布批准成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筹备委员会,同时上报中国科协及国家民政部

2002.3.2 北京红螺山庄召开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筹备委员会会议

2002 北京阜外医院龙村主任在美获奖(AmSECT)——美国体外循环杰出贡献奖

2002.7 美敦力公司在广东中山市举办ECMO学习班,邀请了台湾台大附院柯文哲教授一行前来讲学、辅导,由此开启了中国大陆心脏外科ECMO应用的大门

200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主办《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出刊并公开发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筹备委员会给予了大力支持

2002.9.10 在北京五洲大酒店召开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工作委员会(筹备)全体委员第一次会议

2002.10.18 第二届沪浙体外循环学术交流会在杭州萧山举行

2003.1 上海市胸科医院为一例双肺移植围术期呼吸循环衰竭患者施行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

2003 山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委会成立

第一届委员会主委:范全心,副主委:姜冠华、柴洁、张彦恩、李培杰

阜外医院刘晋萍在第十届欧洲体外循环会议发言获得“优秀新生儿和婴幼儿论文奖”

2003.3.15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创刊号发行并得到了业内知名专家苏鸿熙教授、朱晓东院士、胡小琴教授和丁文祥教授的祝贺,以及专业公司的大力支持临时编委会名单(按姓氏字母为序)名誉编委:丁文祥、房秀生、胡小琴、沈七襄、叶春秀

主编:江朝光

编辑部主任:李佳春

编委:陈自力、董培青、范全心、龚庆成、韩幼奇(美国)、黄伟明、江朝光、里成荣、李功宋、李佳春、李欣、龙村、林茹、闵苏、吴曼蓉、谭镔、王军、王维简、吴明新(新加坡)、朱德明、文其祥、徐新根、章晓华

2003.7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评为统计源期刊并颁发“统计刊源证书”

2003.12.30 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

2004.2 学会启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心脏手术及体外循环情况年度调查,首次调查结果,2003年全国总计499所医院开展了体外循环工作,体外循环医生人数为1142人,心脏手术总例数76 319例,体外循环总例数59 886例

2004.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根据专家推荐和评估,批准《中国体外循环杂志》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2004.4.16 在北京五洲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第一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及全委会议,参会代表26人。通过会章、会徽、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及委员名单

2004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与辅助循环专委会成立,第一届委员会主委:肖学钧,副主委:黄伟明

2004.7.21 在武夷山由徐州医学院召开《麻醉学专业―体外循环方向(本科)》教育论证会

2004.8.27 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第一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二次全委会议

2004.8.27 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院与全国学会合作办学,决定招收第一批体外循环方向本科大学生,学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三本专用教材《体外循环生理病理学》《体外循环材料学》《体外循环临床学》

2004.8.28 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体外循环学术年会

胡小琴教授获体外循环“杰出贡献奖”

第一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委员名单(以姓氏字母为序)

名誉主任委员:胡盛寿

顾问委员:丁文祥、胡小琴、苏鸿熙、杨子彬、叶椿秀

主任委员:龙村

副主任委员:龚庆成、朱德明

常务委员:董培青、龚庆成、黄伟明、李佳春、龙村、文其祥、朱德明

秘书:黑飞龙

委员:陈自立、董培青、董振明、范全心、龚庆成、黑飞龙、胡建国、胡克俭、黄伟明、江朝光、姜冠华、金新会、李鸿飞、李佳春、李天成、李欣、李毅力、林茹、刘斌、刘海霞、刘梅、刘燕、龙村、阮秀璇、舒义竹、宋恒昌、孙云、唐玉荣、王连才、王晓平、文其祥、夏建海、肖诗亮、徐新根、易定华、张炳东、章晓华、朱德明、赵砚丽(增补)

2004.8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成为核心期刊灌注医生纳入中国医师协会医生系列

徐州医学院与我体外循环学会合作办学,开始培养体外循环专业的大学本科生

2004.12.11 河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成立,第一届委员会主委:赵砚丽,副主委:邢玉英、康荣田、郭力新、张静

2005.1 广东东莞科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制的科威膜式氧合器获准上市

2005.1 《体外循环热点聚焦》由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于军、邵金霞

2005.2 第三届沪浙体外循环学术交流会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举行

2005.2 完成2004年全国体外循环及心脏手术数据统计。共482家医院完成心脏手术90 812例,体外循环74 840例

2005.3.12 天津市体外循环学术交流会暨专委会筹备会成立

2005.7 《体外循环技术指导》由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主编:龚庆成,副主编:刘凤珍、倪虹

2005 阜外医院举办了“全国节约用血学习班”和“全国体外循环理论培训班”各一期,召开“ECMO研讨会”一次

2005.8.19 在上海召开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委会议

2005.8.20 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召开第二届全国体外循环学术年会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叶椿秀教授获体外循环“杰出贡献奖”

2005.8.21 在上海召开体外循环青年沙龙/ECMO研讨会

2005.9 第一届《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委会在解放军总医院召开

第一届《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委会名单

顾问(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文祥、王士雯、石惠良、刘维永、李功宋、沈七襄、张宝仁、严志焜、汪增炜、陈宝田、郭加强、罗征祥、高尚志、夏求明、盛志勇、黄志强、解士胜

名誉总编辑:苏鸿熙、朱晓东、孙衍庆

总编辑:江朝光

执行总编辑:高长青

副总编辑(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龙村、朱德明、李佳春、胡小琴、龚庆成、董培青

编辑部主任:李佳春(兼)

编委(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外籍人员除外)

丁伟、王天佑、王凤林、王加利、王刚、王连才、王武军、王春生、王辉山、王军、王中、文其祥、木拉提、石应康、冯文会、孙立忠、朱家麟、乔彬、庄健、刘迎龙、刘梅、刘晋萍、刘进、刘苏、刘燕、许建屏、李力兵、李立环、李伯君、李欣、李顺福、李素芝、阮秀璇、何巍、何国伟、何原文、苏肇伉、肖苍松、肖明第、肖峰、肖颖彬、张兆光、张仁福、张希、张载高、张向华、吴清玉、吴莉莉、闵苏、苗齐、屈正、罗毅、易定华、林茹、陈良万、陈自立、陈若为、陈琳、陈鑫、范全心、赵砚丽、胡克俭、姜胜利、姜冠华、徐志飞、徐志伟、徐志云、徐志娟、徐新根、卿恩明、章晓华、盛其美、黄方炯、黄伟明、梅举、景华、曾伟生、程兆云、韩涛、甄文俊、Alfred H.Stammers(美国)、Dairid W.H(德国)、Pettersson G(美国)、Samuel Ramirez(墨西哥)、韩幼奇(美国)、吴明新(新加坡)

2005.10.9 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委会成立,第一届委员会主委:易定华,副主委:耿希刚、裴斐、戴刚

2005.12.8 福建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业委员成立,第一届委员会主委:阮秀璇,副主委:赵俊林、杨立平

2006.1.10 在解放军总医院召开了第一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四次常委会议。学会2006年的工作重点是:①筹备2007年“第七届亚洲体外循环大会”;②举办“全国节约用血学习班”、“全国体外循环理论培训班”、“ECMO研讨会”各一次;③促进地方体外循环学会的建立;④筹备灌注人员资格推荐制度;⑤保持《中国体外循环杂志》为核心期刊

2006.1 《心脏辅助循环》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肖学钧、罗征祥、张镜方

2006.2 完成2005年全国体外循环及心脏手术数据统计。共576家医院心脏手术104 656例,其中体外循环86 177例

2006.3 阜外医院举办全国ECMO学习班

2006.4 阜外医院举办全国节约用血学习班

2006.5.13 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委会成立,第一届委员会主委:王中,副主委:杨澎、段大为、任秉洲

2006.8 阜外医院举办全国体外循环理论学习班

阜外医院举办全国ECMO学习班

2006.11.11 在无锡召开常委扩大会(讨论多中心临床研究工作)

2006.12.15 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成立,第一届委员会主委:肖诗亮,副主委:刘燕、程旺生、刘建武、张遵严、徐志娟

2007 第四届沪浙体外循环学术交流会在解放军117医院(杭州)举行

2007.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成立我国第一家小儿体外循环科,朱德明教授为首任科主任

《ECMO手册》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龙村,副主编:黑飞龙、于坤

2007.2 完成2006年全国体外循环及心脏手术数据统计。共646家医院心脏手术118 627例,其中体外循环98 804例

2007.3.24 在阜外医院召开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会扩大会。会议具体内容如下:①2006年学会工作总结;②2007年9月亚洲会议筹备情况汇报;③资格认证;④汇报徐州医学院教学情况;⑤关于麻醉成人继续教育教材书稿问题;⑥换届改选问题

2007.6.15 由广东省体外循环专委会牵头,在广西南宁召开广东广西两广首届体外循环与辅助循环学术会议

2007.9 《体外循环损伤与保护》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董培青,副主编:杨璟、刘锋、管玉龙

2007.9.21 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第七届亚洲体外循环学术会议及第三届全国体外循环学术年会,并评选颁发青年优秀论文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丁文祥教授获“杰出贡献奖”

会议期间讨论成立亚洲体外循环联盟,并成立秘书处,办公地点设在北京阜外医院

会前召开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委会议,选举出第二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委员。会前还举行了和各公司的座谈会,报告近两年体外循环手术数据和市场分析,倾听各公司对学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委员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主任委员:龙村

副主任委员:朱德明、李佳春、黄伟明常务委员:龙村、朱德明、李佳春、李欣、龚庆成、黄伟明、章晓华、董培青、黑飞龙

秘书长:黑飞龙

委员:文其祥、王连才、王晓平、王中、王伟、龙村、朱德明、阮秀璇、刘梅、刘燕、刘海霞、刘斌、李佳春、李欣、李天成、李毅力、李鸿飞、宋恒昌、陈自立、陈萍、陈干、吴继红、肖诗亮、张炳东、范全心、林茹、赵砚丽、金新会、金振晓、胡克俭、胡建国、姜冠华、夏建海、徐新根、龚庆成、黄伟明、章晓华、董培青、黑飞龙、舒义竹

2007.11.16 在苏州举行第二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常委会会议

内容包括:①和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院沟通;②亚洲体外循环会议总结;③新一届委员增补;④新一届常委分工;⑤讨论资格认证事宜;⑥关于学会网站建设

2008.1.18 第二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常委会在珠海举行

2008.1.25 成立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主委:黑飞龙

副主委:李佳春、刘瑞芳

2008.2.1 筹备出版《中国体外循环50周年纪念集》工作

2008.5 阜外医院刘晋萍主任在美国参加第四届国际小儿体外循环和辅助循环学术会议,其发言获“优秀论文奖”

2008.7 初步建立中日学术交流机制。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和日本体外循环技术学会签署5年学术交流备忘录,包括双方互相参加对方举办的学术年会并给予发言交流机会,互相添加人员成为各自专业杂志外籍编委

2009.2 完成2008年全国体外循环及心脏手术数据统计。共690家医院完成心脏手术144 448例,其中体外循环119 787例

2009.8.22 第四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院徐凤翔教授获中国体外循环“杰出贡献奖”

邀请ECMO鼻祖Robert Bartlett教授来华讲课

2009.9.9 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改选,龙村主任当选第六届委员会常委,朱德明主任当选委员

2009.11 第二届《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委会在广州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并颁发证书

第二届《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委会名单

名誉总编辑:苏鸿熙、朱晓东、孙衍庆、胡小琴

顾问(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丁文祥、王士雯、王天佑、王凤林、李功宋、朱家麟、刘维永、刘迎龙、汪曾炜、吴清玉、何国伟、张宝仁、张兆光、苏肇伉、肖明第、罗征祥、胡盛寿、徐新根、夏求明、黄志强、解士胜

总编辑:龙村

执行总编辑:高长青

编辑部主任:李佳春

副总编辑:董培青、朱德明、肖颖彬、王刚、李欣

编委(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外籍人员除外):王中、王军、王伟、王嵘、王加利、王连才、王春生、王辉山、木拉提、石应康、孙立忠、孙宗全、乔彬、庄健、刘苏、刘进、刘燕、刘晋萍、江朝光、吉冰洋、许建屏、阮秀璇、李力兵、李立环、李伯君、孟旭、何巍、苏丕雄、肖锋、肖苍松、吴扬、吴树明、吴莉莉、张希、张仁福、张尔永、陈萍、陈鑫、陈良万、闵苏、苗齐、金振晓、易定华、林茹、罗毅、范全心、姜胜利、姜冠华、胡克俭、侯晓彤、赵举、赵砚丽、徐志云、徐志飞、徐志伟、龚庆成、翁国星、卿恩明、景华、梅举、章晓华、黄伟明、黑飞龙、韩涛、甄文俊、韩幼奇(美国)、吴明新(新加坡)、Alfred H.Stammers(美国)、Colleen Gruenwald(加拿大)、Daririd W.H(德国)、Kiyoshi Yoshida(日本)、Minami Shigeru(日本)、Pettersson G(美国)、Samuel Ramirez(墨西哥)、Toru Matayoshi(日本)

2009.12.27 上海市成立心胸外科质控中心,管理范围包括临床体外循环质量控制,朱德明、胡克俭为质控中心委员,中心由上海市卫生局医政处领导,上海统一全市体外循环记录单模板,并首次开展全市性体外循环质控检查

2010.2 完成2009年全国体外循环及心脏手术数据统计。共694家医院完成心脏手术157 444例,其中体外循环128 358例

2010.3 第8卷第1期《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更换封面,同期进入“军队优秀医学期刊方阵”

2010 根据学会“在全国建立多个新进灌注师培训基地计划”,阜外医院、安贞医院率先成立“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培训基地”

2010.4.2 龚庆成教授退休,增补安贞医院侯晓彤教授为学会常委

2010.5.6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仇峰医生在美国第六届世界小儿辅助循环和体外循环学术大会上荣获“青年学者奖”

2010.8.2 安徽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委会成立,第一届委员会,主委:程光存,副主委:高晴云、李晓红、聂军

2010.9 《ECMO—体外膜肺氧合》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龙村,副主编:赵举、李欣

2010.10.14 在上海召开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临时常委会,讨论增补金振晓为学会常委,增补李梅、杜雪梅、杨璟为委员,董培青主任退休

2010.10.28 在北京召开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全体委员会议,李梅、杜雪梅、杨璟等3人作现场委员陈述。发放第一批体外循环技术合格证书

2010.12.14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研所《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培训基地》验收

2010.12.18 第六届沪浙体外循环学术交流会在解放军117医院(杭州)举行

2010.12.25 第二届环渤海地区体外循环学术会议在石家庄举行

2011.2.26 第二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在海南三亚举行

2011.2 完成2010年全国体外循环及心脏手术数据统计。共714家医院完成心脏手术 170 547例,其中体外循环136 753例

2011.3 《ECMO:危重病体外心肺支持》由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主译:李欣、王伟,副主译:胡克俭、王连才、王维俊、王军、王利民,主审:龙村、朱德明、周岳廷

2011.3.31 在北京朝阳医院举办第五届全国ECMO学习班

2011.4.1 第二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在心胸外科年会期间召开(厦门)

2011.6 上海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布置全市统一记载体外循环不良事件

2011.7.2 第二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西藏举行

2011.8.5 第14期全国体外循环培训班在阜外医院举办

2011.8.18 第五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学术年会在广东珠海市举行,期间进行青年论文演讲比赛,评选并颁发青年优秀论文奖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史蔚然主任荣获体外循环“杰出贡献奖”

第二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全委会换届改选。第三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常委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根据总会组织章程新规定,实行三主委制

前任主委:龙村

现任主委:朱德明

候任主委:黑飞龙

副主委:黄伟明、李佳春、侯晓彤

常委:朱德明、龙村、黑飞龙、黄伟明、李佳春、侯晓彤、李欣、章晓华、金振晓

委员:马庆军、王中、王伟、王连才、王晓平、龙村、李欣、李梅、李天成、李佳春、李鸿飞、李毅力、李咏梅、刘燕、刘梅、刘斌、刘海霞、朱德明、阮秀璇、杜雪江、陈干、陈萍、肖诗亮、吴继红、林茹、范全心、宋恒昌、张斌东、易定武、杨璟、金振晓、赵砚丽、胡克俭、侯晓彤、姜冠华、夏建海、黄伟明、章晓华、黑飞龙、舒义竹、程光存、傅建学

总干事长:龙村

副总干事长:王伟

2011.9.1 举办第六届ECMO学习班(阜外医院)

2011.9 《体外循环教程》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黑飞龙,副主编:朱德明、章晓华、李欣、侯晓彤

2011.10.18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联合申办的“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培训基地”通过学会验收

2011.11.12 第三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二次常委会在厦门举行

2012.2 完成2011年全国体外循环及心脏手术数据统计。共734家医院,心脏手术187 896例,其中体外循环150 725例

2012.2.24 朱德明、龙村前往香港为新加入大陆学会的香港灌注师颁发体外循环合格证书

2012.4.13 第七届ECMO学习班在北京朝阳医院举办

2012.4.21 第三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三次常委会在贵阳举行,学会网站获得国家工信部,公安部注册

2012.5.1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向ESLO申办首届亚洲ECMO会议获得批准

2012.6.29 第三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四次常委会在北戴河举行

第三届环渤海体外循环学术交流会暨第一届体外循环青年论坛在北戴河举行

通过竞选成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

主委:朱德明(兼)

副主委:李欣(兼,常务)、刘晋萍、周成斌

委员:陈凤、仇峰、周和平、雷立华、黎笔熙、李平、刘锋、周荣华、刘凯、刘悦、彭润生、强毅、荣健、武婷、肖娟、邢家林、熊瑶瑶、许崇恩、叶莉芬、张涛、赵举

候补委员:啜俊波、黄文雄、刘建华、王虎

秘书:郭震(兼)

2012.7 《体外循环技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译:刘燕,副主译:崔虎军、李欣、华正东

2012.7.7 江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委会成立,第一届委员会主委:陈干,副主委:杨文凯、陶小龙、刘炜、黄国金

2012.8.5 第15期全国体外循环培训班在阜外医院举办

2012.9.8 举办第八期ECMO学习班(阜外医院)

2012.9.22 第三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五次常委会在威海召开,黄伟明主任因年龄问题辞去学会副主委一职,增补章晓华主任担任学会副主委;江苏夏建海委员退休,梁永年接任委员工作,并在常委会述职;增加香港委员一名,决定向总会递交报告备案

2012.11.3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代表团参加日本体外循环年会,龙村、朱德明大会发言,朱德明主委向日本体外循环学会赠送我学会会旗

2012.11.10 首届华东六省一市体外循环学术交流会在上海举行

2012.11.29 第三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六次常委扩大会在南京全国心胸外科年会期间举行,香港地区委员王家麟先生述职

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换届,体外循环界代表龙村教授继任常委,朱德明教授继任委员

2012.11.30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代表大会在京举行,体外循环分会获“优秀团体奖”,朱德明教授为新一届学会理事

2012.12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收录

2012.12.21 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委会成立,第一届委员会主委:刘海霞,副主委:李军、杨雷一、刘建华

2013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网站改版

2013.2 完成2012年全国体外循环及心脏手术数据统计。共764家医院,心脏手术204 988例,其中体外循环160 597例,全年体外循环例数超过1000例的医院共30家,少于200例的医院有581家。香港地区数据首次列入大陆统计

2013.4 中国在治疗H7N9禽流感患者时大面积采用ECMO技术,包括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区总共20多例病例,并在第一时间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文章

2013.5.18 第三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七次常委会同期举行

2013.10.11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首批基地培训学员接受《体外循环合格证书》考试

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倡导、所有与体外循环产品相关的生产商共同参与的首届《体外循环质控高峰论坛》在北京五洲大酒店召开,会议交流了各自对质控的理解和执行,与会单位共同签署了《体外循环质控共同宣言》

第三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八次常委会及第一次全委会召开

第六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学术交流会暨首届亚洲ELSO学术交流会在北京五洲大酒店召开,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成立10周年及《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同时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徐新根教授荣获第六届中国体外循环“杰出贡献奖”

2014.4.13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换届会议在北京举行,第三届编委会名单如下:

名誉总编辑:苏鸿熙、朱晓东、孙衍庆、胡小琴

总编辑:高长青

执行总编辑:朱德明

副总编辑:王刚、李欣、金振晓、侯晓彤、黑飞龙

编辑部主任:李佳春

编委:王中、王军、王伟、王嵘、王加利、王连才、王春生、王辉山、木拉提·米吉提、孙立忠、孙宗全、乔彬、庄健、刘苏、刘燕、刘晋萍、吉冰洋、李伯君、李力兵、李立环、任崇雷、许建屏、阮秀璇、何巍、苏丕雄、肖锋、肖苍松、肖颖彬、吴扬、吴树明、吴莉莉、张希、张仁福、张海涛、周成斌、陈萍、陈鑫、陈良万、闵苏、苗齐、易定华、林茹、罗毅、范全心、姜胜利、姜冠华、胡克俭、赵举、赵砚丽、徐志云、徐志伟、翁国星、卿恩明、景华、梅举、章晓华、黄伟明、韩涛、甄文俊、韩幼奇(美国)、吴明新(新加坡)、Alfred H.Stammers(美国)、Colleen Gruewald(加拿大)、Daririd W.H(德国)、Daniel Loisance(法国)、Kiyoshi Yoshida(日本)、Minami Shigeru(日本)、Pettersson G(美国)、Samuel Ramirez(墨西哥)、Toru Matayoshi(日本)

2014.4.24 在北京举办2014年第一次ECMO培训班

2014.7.4 在上海举办2014年第二次ECMO培训班

2014.7.18 在上海举办2014年第三次ECMO培训班

2014.4.19 参加中国麻醉医师协会年会,举办体外循环专场

第三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八次常委会在上海举行

2014.9.12 第二届体外循环青年论坛在威海举行;举行第一届第二次青委会全会,撤销候补委员制度,转为正式委员

第三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九次常委会在威海举行

2014.10.8 我会参加日本第40届体外循环学术年会,龙村、李欣、刘斌受邀发言

朱德明主委在日本学会40周年庆上受邀作为其国外代表致贺词,并代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向日本学会赠送书法条幅

2014.10.17 在上海举办2014年第四次ECMO培训班

2014.11.21 参加成都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学会年会,举办体外循环专场

朱德明主委代表体外循环分会在心胸血管外科年会开幕式上作2013年心脏外科和体外循环大数据报告

2014.12.5 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体外循环学术交流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与会代表200多人

在北京举办2014年第五期ECMO培训班

2014.12.13 第三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十次常委会在珠海举行,讨论2015年第七届全国年会及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换届改选事宜

2015.1.23 在北京举办 2015年第 1期全国ECMO模拟培训班

2015.3 完成2014年全国体外循环及心脏手术数据统计。共734家医院,心脏手术209 705例,其中体外循环159 108例,全年体外循环例数超过1000例的医院共32家,少于200例的医院有565家

2015.3.14 第三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十一次常委会在浙江余姚举行,会议讨论了换届中关于委员、候任主委产生的方法,常委人数不变动,副主委由时任主委推荐等事宜。确认年会会程、内容,确认龚庆成教授为“杰出贡献奖”得主

2015.4.9 第三届中国体外生命支持论坛在北京举行,侯晓彤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2015.5.14 朱德明、龙村受香港体外循环协会邀请参加2015亚洲心胸血管外科学术会,并在体外循环会场报告

2015.8.22 第7届全国体外循环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黑飞龙教授当选为第四届主任委员

(朱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