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附子汤证
1.临证原理
同少阴病。
2.方剂简介
(1)意义:
本方是《伤寒论》治疗阳虚寒湿身痛的名方,后世多有发展。
(2)组成:
由附子、人参、炒白术、茯苓、白芍五味药而成。
(3)功用:
补阳驱寒除湿。
(4)主治:
阳虚寒湿身痛症。《伤寒论》经文第305条曰:“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3.辨证论治
以《伤寒论》经文第305条辨证论治如下:
依据临证原理,确定“身体痛”为主症,“少阴病,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为病位、病性、性症、体征,以方测证。
“身体痛”,因证似太阳表实的麻黄汤证,但身不热,脉不浮,又不支持麻黄汤证。乃是阳虚寒湿不化,阻滞气机,故身体痛。“少阴病”,病位在心肾,病性为虚寒证;“手足寒”,因少阴阳虚,气血不通,不能温煦四肢所为;“骨节痛”,因寒湿不化,滞留肌肉关节,气血不通使然;“脉沉者”,因里阳不足,中阳之气陷而不举,鼓脉无力所为;“附子汤主之”,以方测证,当知阳虚寒湿身痛证。
所以综上所述,各个病位、病性、性症、体征,以方测证,可以确定“身体痛”为阳虚寒湿身痛证。
病证已明,论治可议。温经驱寒除湿,治则自然产生,方选附子汤主之。
4.临证笔录
风寒湿痹证
文某,男,24岁。初诊:2004年3月3日。
病史:
患关节风湿性关节炎4年,进京打工,住地下室,夏天雨大,灌水潮湿,因而得关节炎。阴天重,晴天轻。开始膝关节痛,后延肘关节亦痛。病情越来越重,怕风寒,怕潮湿,手足厥冷。前赴医院检查,最终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当时服药见轻,停药后,依然关节疼痛,甚至难以走路。经人介绍,前来看中医。
中医检查:
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而缓。步态艰难,行走跛状。下肢扪之如冰。患者居处寒湿,侵及肌肉关节,治疗不及时,久病及肾,造成阳虚,概括为阳虚风寒湿痹。治以补肾壮阳,祛寒湿止疼痛。选方:附子汤加味。拟方:熟附子10g(先煎40分钟)、炒白术30g、茯苓15g、白芍10g、人参10g、桂枝12g。水煎服七剂,服完,膝关节疼痛减轻,原方继服七剂,上肢肘关节疼痛亦缓解,舌苔白腻厚,上方加苍术12g,续服15剂,诸症皆愈。
心语:
关节炎总是与风寒湿有关,投附子汤有效。若无效,熟附子改为制川草乌各6g,先煎40分钟,常获良效。
脾肾阳虚证
房某,男,40岁。初诊:2002年1月1日。
病史:
患者秉性脾肾阳虚体质,稍微饮食偏凉,大便必然溏薄,甚至水泄,腹部隐隐作痛,热饮按揉减轻,已有9年。近来病情加重,大便频频溏薄,时而带血,色泽淡红。神疲乏力,机体消瘦,纳谷日减,手足厥冷。
中医检查:
慢性病容,气息微弱,目缘黧黑,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而弱。《内经》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就是说由于脾肾阳虚,气化不利,不仅可使皮肤水肿,而且可以使大便溏薄,甚至水泄。患者脾肾阳素虚,稍受寒即大便溏薄,所谓“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所成。治以温阳驱寒除湿,从本治之。选方:真武汤加味。拟方:熟附子15g(先煎40分钟)、炒白术30g、茯苓30g、白芍10g、人参10g、灶心土40g。香连丸3g,每日两次。七剂服完,大便已转溏,腹痛亦轻,上方续服七剂,大便已成形,不带血色。再予两周药,诸疾皆愈,胃纳增多,体重上升。
心语:
先煎灶心土,添水适量,熬40分钟,澄清过滤,内入诸药,然后按规定煎煮。灶心土可以温暖脾肾而止血,大便带血用之最佳。香连丸一定用小量,小量可以止泻。大量苦寒伤胃,又可致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