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续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90.山茱萸敛汗固脱

山茱萸为落叶小乔木,果实去核名山萸肉,又称枣皮,性味酸平,补肝益肾、涩精止汗、收敛固阴。医头目眩晕、腰腿酸楚、阳痿早泄、脑响耳鸣、月经崩漏,《金匮要略》有崔氏八味丸,钱乙去桂枝、附子改制有六味地黄丸。杂方派先贤遇到大汗或暴下亡阳,投四逆汤(干姜、附子、甘草)添入本品,坚持亡阴而后易亡阳,应双向调节。张锡纯前辈治凡汗下亡阳、津液亏耗,则加山茱萸防止虚脱,其弟子号曰“一炷香”,具远见卓识。何廉臣、陈伯坛、萧琢如、刘民叔、祝味菊、吴佩衡诸家对此未曾提及,与恐怕该品降低回阳有一定关系,实际两箭双雕、最起作用,可以说乃桂枝汤加附子的再版。火神派开附子,单打独斗比较机械,往往伤阴,阳亦难挽,二者同殒,得不偿失。时方医家批评为单面型糊涂疗法,且附子走而不守,通行全身,纯动力药,缺乏收摄、纳敛、归窟功能,不易急救危局。语重心长,很有意义,的确是个视角。
1971年吾在徂徕山区诊一乡镇干部,因感冒过度发汗,衣衾尽湿,发生恶寒战栗、手足厥冷、面色 白、脉搏微弱、神识萎靡,呼之则醒,无郑声现象。开了《伤寒论》四逆加量的通脉四逆汤,计生附子30克(先煎两小时)、干姜30克、炙甘草15克,加人参15克,水煎分三次服。饮后情况转佳,却感觉口渴、心烦、小便极少、仍然出汗。考虑阴虚所致,遂增入山萸肉4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连吃三剂,即能起床,津液匮乏症状消失。救阴返阳,属于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