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常见传染病及急危重症诊疗常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mumps)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腮腺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及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
一、临床特点
(一)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
本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孕妇感染后,病毒可透过胎盘屏障造成流产、胎儿畸形或死亡。
3.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
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可呈流行或散发。1~15岁多见,早期无明显性别差异,成人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在卫生情况不良的集体环境中易造成爆发流行。
(二)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一般为2~3周,平均约为18天。
2.前驱期
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轻微症状。
3.腮腺肿大特点
腮腺肿大常先发生于一侧,继而另一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放射至其前、后、下方的弥漫性肿大,皮肤发热但不红,触痛明显,尤其在嚼食时疼痛明显加重,一般一周左右消退。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偏低,出现并发症时白细胞总数可明显上升。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发病初期血清和尿淀粉酶升高,有助于明确诊断。
3.尿常规
可出现尿蛋白、管型尿等。
4.血清学检查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gM抗体,可早期诊断。
二、诊断
(一)诊断原则
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急性肿大,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做出诊断,确诊病例需要作实验室特异性检查。
(二)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1),或发病前14~28天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并符合(2)(3)(4)中任何一项者。
(1)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2)伴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变;
(3)伴睾丸炎时有睾丸或附睾肿痛;
(4)伴胰腺炎时有呕吐、上中腹疼痛与压痛。
2.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下列(1)(2)(3)中任何一条为临床诊断病例。
(1)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并伴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2)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中(1)并同时符合(2)(3)(4)中任何一项者;
(3)发病前14~28天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出现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并有下列实验室检查任何一项者:
1)白细胞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可以增高;
2)90%患者发病早期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
3)约半数病人可出现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改变。
3.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以下(1)(2)(3)中任何一项者。
(1)1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检测出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2)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间隔2~4周)腮腺炎病毒IgG抗体滴度比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含抗体阳转);
(3)唾液、尿、脑脊液等体液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三、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常为一侧性,可多次在同一侧复发,局部皮肤红肿,可有触痛及波动感,按压时可有脓液流出,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总数明显增高。
2.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
肿大仅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边缘界限清楚,可触到坚硬的核状体,压痛明显,腮腺管口无红肿。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总数明显增高。
3.症状性腮腺肿大
在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及唾液管阻塞均可引起腮腺肿大,无感染症状,局部也无明显压痛。
4.其他病毒所引起的腮腺炎
A型柯萨奇病毒、A型流感病毒、淋巴脉络膜丛脑膜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引起腮腺炎,需进一步行血清学检查。
5.颈部肿块
局限于颈部或耳后,边缘清楚,质硬,压痛明显。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总数明显升高。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给予患者清淡流质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进食酸性食物。严密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至少隔离14天,最长隔离期不超过病后21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周。
2.对症治疗
(1)抗病毒药物:
利巴韦林成人1.0g/d;儿童15mg/kg,静脉滴注,5~7天。
(2)糖皮质激素:
对病情严重和并发睾丸炎、脑膜炎及心肌炎者可使用,地塞米松5~10mg/kg,静脉滴注,疗程5~7天。
(3)并发症治疗:
睾丸炎用棉花垫或丁字带托起阴囊;胰腺炎禁食,补充体液、防止休克,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营养支持治疗;脑膜炎抗病毒药物治疗,颅内压高者可给予20%甘露醇,1~2g/kg,4~6小时/次,疗程为5~7天。
五、并发症
1.神经系统并发症
(1)脑膜脑炎:
一般出现在发病后4~5天,患者常出现剧烈头痛、嗜睡等症;
(2)面神经麻痹:
可出现平衡失调、三叉神经炎、上升性麻痹等。
2.腺体组织并发症
(1)睾丸炎:
常见于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出现高热、睾丸胀痛,一般为单侧,少数病例可为双侧受累。
(2)卵巢炎:
可出现下腹部疼痛,严重时可扪及肿大的卵巢,伴有压痛,一般不影响生育能力。
(3)胰腺炎:
常发生于腮腺肿胀后1周,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剧烈疼痛及压痛,起病后72小时脂肪酶过正常值2倍即提示发生过胰腺炎。血中淀粉酶不宜作为诊断依据。
(4)肾炎:
病毒可直接损害肾脏,轻者可有尿蛋白,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5)心肌炎:
多发生于病程5~10天,可与腮腺肿大同时或恢复期发生,表现为心律不齐、收缩期杂音等。心电图可有特异性表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六、预防
1.管理传染源
严密隔离,自发病起直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
2.被动免疫
可注射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
3.自动免疫
可皮内或皮下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4.药物预防
可采用板蓝根15~30g水煎服,3剂/日,疗程5~7天。
临床常见问题
1. 流行性腮腺炎治疗中为何选用维生素C?
近几年来有学者提出,大量维生素C口服或静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它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和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上都有较好的效果,其原理可能为大量维生素C在体内起如下作用:
(1)改变病毒在体内繁殖的环境。
(2)增强人体抵抗力。
(3)参与解毒功能,维生素C分子中第2位和第3位两个羟基极易离解,释出血清触珠蛋白(Hp),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体内能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变为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酶系统的活性巯基避免毒性破坏,从而起到解毒功能。
(4)参与细胞间质的生成,它可能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一旦维生素C不足,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表现为组织易出血、易渗出。在临床上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时,最大剂量可用3.0g,2次/天静滴,有较好的疗效。
2. 如何选择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目前使用的联合疫苗有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联合疫苗。2001年WHO推荐腮腺炎疫苗的免疫程序为12~18个月龄儿童接种1剂。大部分国家使用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目前国外推崇的免疫程序为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接种2剂次。

(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