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糖尿病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化、老龄化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的疾病谱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已退居次席,取而代之的是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疾病,它们正以自己所特有的方式,危害着人类的健康。2010年,中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调查了中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在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的诊断标准情况下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7%,再次证实了我国可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若同时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则其患病率为11.6%。以上这些数据足以证明糖尿病流行情况在我国有多么严峻。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在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的基础上,还会发生涉及多个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上升,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患病率也显著上升,尤其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在被诊断后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其患病率有较大差异,在10%~96%,但基于我国庞大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我们仍可以认为我国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群体相当庞大。
一、糖尿病教育的目的
1.糖尿病教育是一种治疗性的干预措施,是任何一个糖尿病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糖尿病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高质量的治疗性教育措施整合到糖尿病整体治疗中去,通过使患者了解认识糖尿病,从而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并使患者终生受益。其目的是增加社会对糖尿病的认识,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并降低社会对患者的歧视,降低个人与社会由糖尿病带来的相关经济负担,提供工作框架以建立或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服务体系,以使糖尿病患者能够正确深刻地认识糖尿病来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的健康水平。因此,通过糖尿病教育应达到如下预期效果:增加患者糖尿病知识,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端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建立患者关于血糖自我监测的意识,掌握运动饮食控制的相关技能,改变糖尿病患者行为态度,以进一步改善其机体代谢状态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进展,帮助糖尿病患者正常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健全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功能,消除其心理负担,为延缓疾病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我国糖尿病患者群体庞大,但由于政策等因素的限制,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短,许多患者住院时在医师护士的督促下,可以在住院期间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但由于糖尿病知识的匮乏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许多患者在出院后血糖水平常常出现波动,且由于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医务工作者不可能随时督促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故而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极为重要,尤其对于我国这种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的国家来说,普及糖尿病知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可以起到宣传预防糖尿病的作用。糖尿病教育并不应局限于医院,更应该向社区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延伸,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有研究发现 [1],我国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检查治疗及自我护理知识普遍缺乏了解,有47.9%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从未接受过糖尿病教育;曾接受过糖尿病教育者占60.3%。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过糖尿病教育者仅占28%,87%的患者不了解如何正确使用降糖药物及如何避免其副作用,60%的患者不控制饮食,72%的患者不会自我监测血糖、尿糖,92%的患者不了解如何适度活动,病程中34%的患者发生过低血糖,88.4%的患者愿意积极配合治疗糖尿病,90.7%的患者认为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非常必要。由此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极其匮乏,进行广泛性、普及性的糖尿病教育迫在眉睫;第二,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渴望接受全面而系统的指导,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二、糖尿病教育的科室前期准备
1.糖尿病教育是一个计划性很强的教育体系,它可以使糖尿病患者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功应用糖尿病相关知识、技能,从而改善自身对糖尿病的态度、行为,这些对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此外,糖尿病教育是由有资质的糖尿病教育者提供权威意见的实践活动,它必须是公正的、可执行的、个体化的。这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糖尿病教育机构或组织来管理、组织和监督糖尿病教育活动,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糖尿病教育队伍。糖尿病教育组织的定义包括了一组不同的医疗学科小组或医疗团队,其主要成员为临床医师、教育工作者、咨询会诊医师、医疗管理协调人、提倡者、领导人,此外,还包括了糖尿病相关的科学研究、管理、教育,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咨询会诊以及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同时,糖尿病教育组织的范畴还扩展到其他对糖尿病领域非专长的医疗专业和机构,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团体,这些为他们提供的专业性的教学、标准、信息以及临床护理,对促进糖尿病医疗护理的发展是极其重要和必需的。
2.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糖尿病教育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和讲授技巧,可组织负责糖尿病专业培训的人员赴欧美糖尿病教育较为系统完善的医疗中心学习先进经验,学习他们的互动技巧、讲授技巧,以及组织管理经验。
3.成立专业的糖尿病治疗教育小组,组成成员并不局限于糖尿病内分泌医师及护士,还应该包括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科室的医师,包括眼科、肾病科、周围血管科、心内科等科室的医师,组织这些相关科室定期为糖尿病患者讲解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理念。
4.编写适宜糖尿病患者知识水平的读本、教材,内容可包括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病因病机,容易导致糖尿病的不良生活习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药物及胰岛素,糖尿病低血糖症的紧急处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防治等多个部分,面向广大糖尿病患者普及糖尿病知识,做到人手一本。读本、教材应做到通俗易懂,尽量不用专业词汇、生僻词汇,用生活中的语言向患者生动而又形象地描述疾病的各方面知识。读本、教材的体积和内容不宜过多,应简明扼要,使患者能够随时随地阅读,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糖尿病知识,便于患者多次翻阅,并加以强化记忆,使患者将一些关于糖尿病的基本常识牢记心中。
三、糖尿病教育的实施环节
糖尿病教育的实施环节应遵循门诊-住院-家庭教育的模式。糖尿病教育不应该局限于一时一地,而应该贯穿糖尿病患者的一生。
1.门诊教育
糖尿病教育依据门诊糖尿病患者与医师的时间进行课程安排,以集体讲授与双向互动形式对门诊糖尿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系统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可依据具体时间安排每周1次课,每次讲授时间约1小时,对当堂课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提问、讨论,以巩固教学效果。在医师教授知识的同时可以在门诊设立专职的糖尿病教育护士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精细化的糖尿病教育,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讲授。设立糖尿病教育中心,有计划地开展系统的个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长期随访患者以了解教育、干预效果,随时改进教育模式,更新教育内容。
2.住院教育
可以由医师或护士在糖尿病教育室对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的糖尿病知识培训教育,可在患者住院期间视时间情况安排2~4次糖尿病教育,每次约1小时,并安排提问与讨论,巩固讲授效果。单个教育:依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由住院部专职糖尿病教育护士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指导,检验其效果,再给予强化教育,每位患者住院期间接受3~4次的一对一指导,鼓励有学习能力的患者学习糖尿病相关书籍,并可就不清楚的问题向医护人员提问,并与糖尿病专职教育护士讨论。
3.出院后教育
在门诊和病房设立糖尿病教育中心并设立糖尿病热线咨询电话,在固定的时间指定糖尿病教育小组成员轮流参加值班,接听患者及家属电话,解答患者的问题,并为出院患者及门诊患者提供教育咨询服务,鼓励住院患者的陪护家属参加住院时的糖尿病教育,了解掌握糖尿病知识,并在住院患者出院后持续监督、督促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控制血糖水平,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出院后的糖尿病教育是对门诊及住院时的糖尿病教育的延伸,应该加以重视。
4.在门诊及病房设立糖尿病教育的场所
可以在门诊糖尿病教育中心及病房建立糖尿病教育室,供糖尿病患者集体上课时使用,并在糖尿病教室内制作糖尿病知识宣传展板,配备电视机、幻灯机及食物模型、标本等教具供教学。
四、糖尿病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内容
现代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措施包括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可见,糖尿病教育已成为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主要来自于临床医师 [3],少部分来自于护理人员和营养师等,这一结果说明,临床医师在糖尿病教育中的作用较为明显,而营养师和护理人员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只有药物治疗一个环节,还包括饮食指导与运动控制,以及糖尿病药物知识及疾病本身知识的普及。我国糖尿病教育目前的主要组成有如下几部分:
1.对患者糖尿病基础知识的普及和讲解,可以使患者有效初步认识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危害、预后及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手段,使患者做到对疾病心中有数,消除患者对糖尿病的恐惧心理,建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减少患者的盲目、无效治疗,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2.对治疗糖尿病药物、胰岛素的讲解介绍,可使患者初步了解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原理、功效及副作用,做到对药物心中有数,并能依据自身患病情况理解医护人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了解如何合理使用药物,规避糖尿病药物对重要器官的副作用。
3.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控制。对糖尿病患者普及生活习惯及饮食控制十分必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控制,可以控制患者体重,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识别和处理低血糖及低血糖症状。由于患者自身不良生活习惯、药物使用不当,以及患者个体因素等原因,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并不罕见,如何使患者准确地在低血糖发生早期发现并意识到低血糖是教育的关键。
5.并发症的防治。教育患者意识到持续的血糖控制不良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教会患者如何管理好血糖水平,预防并延缓并发症的形成。
6.血糖的自我监测与管理。血糖的自我监测与管理也是糖尿病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血糖的定期监测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近一段时间的治疗效果,并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波动水平,并以此为依据帮助医师决定用药是否需要调整。定期的血糖监测,还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以此来决定是否加大或减少运动量,或者是否需要改善生活方式。
7.心理指导。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大,患有糖尿病这种慢性疾病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带来恐慌,反过来心理障碍又会对疾病产生负面影响,加剧疾病的发展,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治疗与辅导是极其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糖尿病、认识糖尿病,消除对疾病的恐慌,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这对疾病的预后大有裨益。
五、我国糖尿病教育的现状及不足
目前认为糖尿病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4]:①糖尿病教育者缺口巨大,不能满足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的教育需求。糖尿病教育在空间上的分布也极不均衡,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糖尿病患者受教育的机会更少,一些未经资格认定的不具备相关资质的教员参与糖尿病教育,影响了教育效果。②糖尿病教育效果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影响了对糖尿病课程效果的评估,现有效果研究多局限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水平,改善代谢控制及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对教育后行为改变及相关疾病风险变化研究较少。③糖尿病教育空间时间延续性上的问题尚未解决,具体体现在糖尿病教育后短期效果较明显,远期效果不佳。我国糖尿病教育还处于大规模教育阶段,精细化多学科小组教育只在少数糖尿病中心开展,糖尿病教育者严重缺乏。今后我国糖尿病教育的发展,应从教育者的资格资质抓起,首先设立糖尿病教育者资质认定委员会,通过相关考试授予资格认定证书,规范糖尿病教育,加强对社区保健医师的培训,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壮大教育者队伍,解决教育者与患者人数上的不对等,糖尿病教育组织制定统一的糖尿病教育计划,并在全国推行,严格按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原则开展糖尿病教育的效果评价研究,为以后糖尿病教育的发展提供方向和依据。
(孙威帅)
参考文献
[1]范丽凤,朱筠茵,张小群,等.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2-54.
[2]范丽凤,陆菊明,田慧,等.全程糖尿病教育模式的构建、组织与管理[J].现代护理,2005,11(8):575-579.
[3]杨事欣.分析我国糖尿病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398.
[4]方媚媚,王琳,朱德增.糖尿病教育的现状及展望[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8):1503-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