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蒙医学基础理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学生眼中的董毅峰老师

我是一个从小听父亲讲他的董老师如何如何的钦佩语中长大,而医学专业毕业后跟诊董老师的一个普通学生,而像我这样在我们旗一家祖孙三代,父子两代都是董老师学生的乡村医生家庭很多。

董老师在阿荣旗卫校任教20余年,1997年他创办了阿荣旗职业中等卫生学校,2000年开始从事中蒙医临床工作,2011年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同年又受聘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担任大学本科中药学专业《中药学》的授教工作,在这期间他完成了由他供方参与研发的市级“十三味布病颗粒剂的课题研究”,成立了中医肿瘤割治研究所的大学科研机构。他的“割治截根疗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也顺利地通过了市级鉴定。他关心中蒙医教育,从不推脱,至今还肩负着阿荣旗基层中蒙医人员培训的骨干教师角色。

他执着敬业,谦虚为人,在关乎祖国医学发展方面恪尽匹夫之责,由他主编的《中药斗谱》成为中药斗谱文化的奠基著;《师传望诊歌诀》在中医望诊歌括辑书方面开创了专著先河,特别是将国家濒临灭绝的家传民间割治截根疗法发扬光大,四代人的艰辛努力,予以割治疗法理论化,系统化,治疗范围扩大化,而辑书成册公布于世。变家传为世人的《董氏穴位割治截根疗法》已成为中医割治截根疗法学科发展的基础。如果说五年日日夜夜编纂完成的原创汉语《当代蒙医学基础理论》是他五年的心血的话,不如说是他独钟蒙医的医学人生境界感悟。是什么力量使他在没有任何利益驱动、经济支持力回报的情况下这么执着痴迷地完成了这部汉语《当代蒙医学基础理论》的写作,这大概就是他那质朴的蒙医情怀吧!

除此之外,他那具有前瞻性的中医发展见地更使学生折服,他常教导学生说,中医应从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防病治病之医学的狭义理念中走出来,建立凡是为当代中国人民健康服务的防病治病之医学都是中医的宏观中医理念,站在国家的角度上看待中国现代医学的西医和中国传统医学的中医,在国内消除医学类别分歧而取长补短,补偏救弊,融为一体,共为中国当代医学,即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大概念的“中医”理念。也就是说,在多医学类别的中国国度里,无论是中医,西医,藏医,蒙医,苗医等医学都属于大概念“中医”的范畴。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因医学类别的门户之见,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生命损失和经济损失。如果说有区别的话,那也应该是在大中医的范畴之内,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类别区分。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他总结了微观诊病,宏观辨证,病证选法,质证定效的大中医的蒙医诊疗规程,把现代的微观医学和传统的宏观医学彻底地从理论到临床融为一体。在这些关乎传统医学发展方向的大课题上,他的简单可为,脚踏实地,用自己的交流方式践行发展传统医学。这部汉语《当代蒙医学基础理论》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传统蒙医学的学科理论。它的问世将会促进蒙医学汉语化教材的编写进程,并为其编写提供参考资料。

另外,在传统医学的人才培养上,他结合传统医学名家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学医经历,提出了“先入道,后深造,培养专业爱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让学生熟练掌握五脏六腑各类疾病的组方原则(见《董氏穴位割治截根疗法》),按照组方原则自行组方治疗五脏六腑的各种疾病,从容地应对初到临床的日常诊疗工作,且治疗疾病,行之有效。此可谓“先入道”。先入道使学生初到临床就能够迅速地进入独立工作的医生角色,针灸除疾,开方用药,以体验成功治病的喜悦,积极的工作状态亦必会激发年轻医生的求治探索欲望而向知识层面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以补其不足。从而进入围绕治病方药而博览群书的深造阶段。治疗疾病,也从行之有效发展到了治之极效的经验积累阶段。成就使其专业爱好兴趣更浓而成就专业人才且不流失,亦从而稳定壮大了传统医学医疗队伍。这种身在小诊所胸怀大中医的思想情怀,可谓朴实而宽阔。

在临床治疗方面,他坚持“小诊所大课题”,秉承先父倾其终生研究的传统割治截根疗法,在家父割治癌症经验的基础上,潜心探索治验十余年。使癌症割治目标课题从初期的探索、治验的症状缓解阶段,发展到了实质性的验证、治疗、研究阶段。在割治癌症的诊治方面与疗效判定方面都提出了用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确定疾病;用传统医学的辨证方法宏观辨证;根据病与证的轻重缓急状况,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各自治疗方法的优势特点,选择西医治病或中蒙医治证;治疗结束后,以患者生活状况及自我感觉的宏观症状为基准,制定了结合现代人们意识中的现代微观指标加以佐证的双重标准,予以疗效判定。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传统医学对治病疗效测定的宏观数字现代化,也从而形成了割治截根疗法的学科框架理论。2012年央视“二十一世纪看中医”割治部分在董毅峰诊室拍摄,2014年百年四代家传的董氏穴位割治截根疗法被纳入国家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数据库。

除了躯体上的疾病治疗之外,董老师更重视癌症患者精神上的调养和思想观念上的改变,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精神调摄实施方案,提出了“体”者,躯体;“质”者,精神。精神是躯体的灵魂,有躯体无精神者,为行尸走肉;有精神无躯体者,名曰鬼魂的“体质”新解读。在治疗过程中,他常把有机的生命人体比作气球,说“气之不存,球将亡矣!”以说明治疗癌症时,精神调摄的极其重要性,该论点在《当代蒙医学基础理论·预防原则》一篇中论述尤为详细。另外还强调精神调摄一定在患者无意识的攀谈中自然进行,创造寻找时机,点拨打开患者绝望苦闷的心扉,使其鼓足勇气用笑脸迎接疾病的挑战,增强一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指出直中命题的例举交流攀谈方式,应在实施割治过程中的症状缓解之时,此时患者正处在希望兴奋的饱和点上,是点拨启迪的最佳时机,思想观念最容易改变,也最容易接受你建议的抗击疼痛、失眠、卧床、不欲饮食等疾病痛苦的有效方法。患者希望的信念一旦燃起,生活状态一定会从消极状态走向积极状态,割治效果也就会事半功倍。

在癌症患者的生活环境方面,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情绪病情的发展,消极等待和过度的现代化治疗,无疑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是从身心方面治疗癌症患者的一大禁忌。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话语上,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关怀而无悲哀的正能量家庭氛围,适时地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无疑会促进治疗效果的极致发挥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发展,延长生命。这割治治疗、精神调摄、家庭氛围营造的三位一体的癌症治疗调养方案,一旦得到推广实施,将对癌症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果说他不平凡,那么,我国割治行业的领军人物非他莫属,他不但对我国中医斗谱文化、中医望诊、蒙医理论有所贡献,在中医针灸方面他也独有见解,他的目测折算点压取穴法(目测折算定位,触摸点压取穴),夯实了割治取穴基础;行针运动引气法,扩大了针之即效的病种范围;他实践规范的民间拍打震痧法而独具特色,便于传承,在为我国传统医学流传至今做出贡献的诸多医家之中,他可谓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人物。

在医患关系方面,他礼尚往来,朋友之交,当受到患者重病得愈后的真情谢意时,他都会根据患者实际的生活需求,重以倍计地回馈对方,用肝癌患者王清阁老先生的一句话来说,“这哪里是来看董大夫啊,简直是董大夫在看我啊,我活了七十多岁还从来没见过大夫请患者吃饭,给患者送礼的呐。”对于董老师而言,这简直就是情理之中的常事,对于几千里之遥的来诊患者,不管多忙,他总是抽出时间请患者及家人吃吃饭,欣赏一下阿荣旗的风光,其祥和的医患攀谈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患者思想观念的改变,患者情绪极为高涨,当患者及家人过意不去而要表示谢意时,董老师总是热热呵呵地说,“你们这么老远投奔到我这儿来看病,一个人都不认识,如果说在诊所内我们是医患关系的话,出了诊所我们就应该是朋友,朋友来我这儿,哪有慢待之理。”而予以回绝。特别是对因病致贫或因贫难以就诊的患者,一旦了解都会得到相应的割治费用减免的待遇,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医德之美。

一个人的有所成就,与家庭的和谐支持是分不开的,就董老师而言,他的成就则是全家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本著作都凝集着妻子、女儿的智慧与心血,各司其职,尽其所能,堪称家庭著书的典范,这又是什么原因使这一家人在没有任何利益驱动、经济支持回报的情况下,认识一致,众志成城,这大概就是非常之人铸就的非常之家庭吧。

总之,董老师以他质朴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家庭向心式的凝聚,患者无比的信赖,学生以师为荣的骄傲,我坚信董老师的学术思想会随着《当代蒙医学基础理论》的问世而对传统医学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代蒙医学基础理论》也一定会像董老师的其他专著一样受到读者的欢迎。

陈凤杰

2015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