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5 朱良春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肾虚络痹,痰浊瘀阻证
张某,女,45岁。初诊2011年4月4日。
主诉:四肢关节痛6年,加重2个月。
患者6年前出现四肢关节痛,外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予以相应处理后病情一直未能缓解,症状渐加重,每因天气变化或寒冷气候时疼痛加重,并出现小关节变形,生活不能自理,需轮椅代步。近2个月症状加重,双膝瘫痪不能行走,局部肿胀,完全轮椅,患者四肢关节痛不能自已,遂由家人推送来诊。舌淡苔黄腻,脉弦细小数。
目前仍在使用甲氨蝶呤、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来氟米特等治疗。
中医诊断:尪痹(肾虚络痹,痰浊瘀阻);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治则:益肾蠲痹,化痰通络。
首诊处理:①穿山龙50g,全当归10g,生地、熟地各15g,仙灵脾15g,蜂房12g,地鳖虫10g,乌梢蛇12g,菟丝子15g,补骨脂30g,制南星30g,徐长卿15g,炒元胡30g,甘草6g。14剂。②浓缩益肾蠲痹丸,每粒4g,每日3次,口服。③新癀片每粒0.32g,每次0.96g,每日3次,口服。
二诊(2011年4月25日):患者关节仍痛,肿胀,身痛,全身燥热,手掌烘热,服上药后觉胃脘不适,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弦。此非矢不中的,乃力不及鹄,前法继进。
处理:①穿山龙50g,青风藤30g,忍冬藤30g,生地黄20g,银柴胡10g,白薇15g,地龙15g,地鳖虫10g,泽兰、泽泻各30g,生苡仁30g,虎杖20g,徐长卿15g,寒水石15g,炒元胡30g,甘草6g。14剂。②芙黄膏10盒,每支加六神丸4支、犀黄丸2支,拌成药膏,外敷患部,每日一换。③浓缩益肾蠲痹丸,每粒4g,每日3次,口服。④新癀片,每粒0.32g,每次0.96g,每日3次,口服。
三诊(2011年5月9日):患者服药后身痛、燥热减轻,肿胀仍有,手指皮肤湿疹瘙痒,进食、药后呕吐,汗多,舌红,苔微黄,脉细弦数,前法继进。
处理:①穿山龙50g,忍冬藤30g,地龙15g,生地黄30g,地鳖虫10g,寒水石30g,姜半夏15g,僵蚕12g,知母12g,桑枝30g,炒元胡30g,甘草6g。20剂。②浓缩益肾蠲痹丸,每粒4g,每日3次,口服。③新癀片,每粒0.32g,每次0.96g,每日3次,口服。
四诊(2011年5月30日):患者恶心呕吐已瘥,周身疼痛明显,汗多,燥热,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脉细数,前法继进。目前益赛普2支/周。
处理:①穿山龙50g,赤芍20g,生地黄40g,知母15g,寒水石40g,水牛角30g,葎草40g,炒黄柏15g,土茯苓40g,地龙15g,炒子芩15g,炒元胡30g,甘草6g,白薇15g,浮小麦30g。30剂。②中成药同前。
五诊(2011年6月20日):患者全身关节痛减轻,身烘燥热,进食前仍有呕吐,食欲不振,口干欲饮,二便正常,舌质微红,苔薄腻,脉细弦。考虑症情顽固,邪气偏重,郁热未清,前法继进。
处理穿山龙40g,赤芍、白芍各15g,姜半夏15g,蜂房10g,竹茹10g,乌梢蛇10g,徐长卿15g,僵蚕10g,生地黄15g,炒元胡30g,青风藤30g,忍冬藤30g,凤凰衣10g,玉蝴蝶8g,甘草6g。5剂。
六诊(2011年7月4日):患者胃脘痛好转,自觉燥热,口干,口苦,全身疼痛,目糊溲黄,舌红苔薄,脉细弦。自述服白薇后病情加重,已试过两次均如此,已自行停之。前法继进。
处理:上方姜半夏改为10g,生地黄改为20g,加川石斛20g,甘杞子15g,女贞子20g。7剂。
七诊(2011年7月18日):患者近两周以来燥热、呕吐均未再发作,唯仍有全身关节疼痛,不寐,舌红苔薄,脉细弦。药既奏效,前法继进。
处理:①穿山龙40g,川石斛15g,生白芍20g,忍冬藤30g,地龙15g,僵蚕10g,蜂房10g,炒元胡30g,徐长卿15g,生地黄15g,甘草4g。7剂。②新癀片,每粒0.32g,每次0.96g,每日3次,口服。③肿痛安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
八诊(2011年8月1日):患者燥热已无再发作,唯关节仍痛同前,RF、CRP已正常,ESR 31mm/h,舌质红,苔薄微腻,脉细弦。前法继进。
处理:①穿山龙50g,生地黄20g,川石斛15g,全当归10g,僵蚕10g,蜂房10g,乌梢蛇10g,制南星30g,赤芍、白芍各15g,炒元胡30g,甘草6g。14剂。②肿痛安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③吲哚美辛栓1粒/晚,塞肛用。
九诊(2011年8月15日):患者诉口干,周身关节疼痛,活动不利,舌红苔薄,脉细弦。复查相关检查:ESR 63.6mm/h,CRP 16.1mg/L,ASO 202U/ml,RF 18.9IU/ml,前法继进。
处理:①上方加青风藤30g,葎草30g,拳参20g,谷芽、麦芽各15g,藿香6g。20剂。②吲哚美辛栓1粒/晚,塞肛用。③复方夏天无2粒,每日3次,口服。十诊(2011年9月5日):患者药后关节疼痛好转,胃纳一般,偶尔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舌红,苔薄,脉细弦,前法继进。
处理:上方加泽漆15g,姜竹茹15g,鸡内金10g。20剂。
十一诊(2011年9月26日):患者药后已无恶心呕吐,但关节痛再发,手足心热,舌红苔薄腻,脉细弦。ESR 69mm/h,CRP 16.4mg/L,RF 18.5IU/ml,ASO 149.96U/ml,前法继进。
处理:穿山龙50g,生地、熟地各15g,全当归10g,拳参20g,青风藤30g,蜂房10g,地鳖虫15g,徐长卿15g,葎草30g,女贞子20g,甘草6g。20剂。
十二诊(2011年10月11日):患者关节痛减轻,恶心呕吐又作,自行停药后关节痛再作,舌淡红苔白微腻,脉细弦。前法继进。
处理:①上方加制南星30g,炒元胡30g。20剂。②复方夏天无片,2粒,每日3次,口服。③独一味,1包,每日3次,口服。
随访虽仍时有发热,但较前明显改善。
【按语】
此为笔者跟诊过程中所见一例顽固的“热痹”案例。该顽痹患者突出问题是燥热、呕吐反复。笔者认为原因不排除热痹,或者甲氨蝶呤、益赛普、来氟米特等药物不良反应所致。
【诊治思路】
患者6年前出现四肢关节痛,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予以相应处理后病情一直未能缓解,并出现小关节变形、疼痛、肿胀,生活不能自理,来诊时舌淡苔黄腻,脉弦细小数。一直服用甲氨蝶呤、益赛普、来氟米特等治疗。此为肾督亏虚、痰浊阻闭重症顽痹,故立“益肾蠲痹,化痰通络”为法,以穿山龙、全当归、生地、熟地、仙灵脾、蜂房、地鳖虫、乌梢蛇、菟丝子、补骨脂补肾督通经络,以制南星、徐长卿、炒元胡通络止痛,并浓缩益肾蠲痹丸口服。患者症状非但没有减轻,并出现全身燥热、手掌烘热,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弦等症。此与正气渐复、祛邪外出,而络阻不通相关,故培补肾督当继续用,同时加强“通络”之功,并适当加用甘寒之品以助开闭达郁、促使热邪迅速挫降,以穿山龙、青风藤、忍冬藤、徐长卿、炒元胡通络止痛,以泽兰、泽泻、生苡仁以泄湿浊,生地黄、银柴胡、白薇、虎杖并寒水石清解内热,地龙、地鳖虫活血利水通络,并以芙黄膏、六神丸、犀黄丸拌成药膏,外敷患部。三诊时患者身痛、燥热减轻,但出现手指皮肤湿疹瘙痒,进食、药后呕吐,并出现汗多,舌红,苔微黄,脉细弦数等,效不更方,上方加姜半夏、僵蚕以开结破滞,加用知母、桑枝清热滋阴并通络。20剂后,患者虽恶心呕吐已瘥,但周身疼痛明显、汗多、燥热、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脉细数,一派“燥热内盛”之象,遂于前方基础上加水牛角、葎草、地龙、炒子芩以清热化燥通络,炒黄柏引火下行,并白薇、浮小麦清虚热、安神。五诊时,患者全身关节痛减轻,身烘燥热,进食前仍有呕吐,食欲不振,口干欲饮,舌质微红,苔薄腻,脉细弦。考虑症情顽固,邪气偏重,郁热未清,前法继进。5剂后,患者胃脘痛好转,但全身疼痛,仍有燥热,口干口苦,目糊溲黄,舌红苔薄,脉细弦。继续原治疗方案,加大生地黄剂量,加川石斛、甘杞子、女贞子滋肝肾之阴、清络中余热。此后患者燥热、呕吐均未再发作。服药近6个月,诸症减轻,关节痛减,唯恶心呕吐间有发作。
【朱师经验】
治热痹以“通”为用 此为典型“热痹”。热痹成因多由外感热邪,或阴虚感受外邪,邪从热化,或感受寒湿郁而化热,《经》曰“热者寒之”,但对“热痹”则需多方面考虑。无论热痹或是风寒湿痹,其共同点为“闭”,尤其是痹证后期,络道不利的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不通”则气血不能正常营运,筋脉肉皮骨得不到滋养,而有废用之变;“不通”则阳气敷布温煦通道受阻,不能发挥温养全身之功能,“不通”则易瘀滞化热,故治热痹应以“通”为用,以通为先机。
朱师认为热痹是在全身阳气不足的基础上发生的局部热变,如仅用寒凉之品,不但不能流通气血、开闭通痹,甚则有冰伏邪气、加重痹证之嫌,故临证多用辛温之品配合清热药物。对于温、清之药的比例,则强调因证、症及病变程度进行调整。朱师自制“乌桂知母汤”加减,以川桂枝、制川乌、制草乌配生地、知母、寒水石,痛甚加用元胡、六轴子(煎剂,成人每日2g)。
治热痹不避寒药 朱师强调治热痹不避寒药,当用则用,但前提是须正确辨识“热象”,区别真假寒热,方不致误用。朱师认为“热象”辨证除关节红肿热痛外,主要鉴别点为口干而苦,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若有两点并见,即当从热痹考虑,以温通之品佐清热通络之品并用,剂量视寒热进退而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