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理论与方法新进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地控制,人均期望寿命大幅度的提高,总体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卫生服务也逐渐显露出许多的不适应。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结构的变化
自1999年10月,中国已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较快,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以3.2%的速度增长,预计2025年老龄人口系数将达到20.0%,2050年将达到22.5%。在庞大的人口基数的前提下,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老年人是健康弱势群体中最薄弱的环节,具有病种多、病程长等特点,随着家庭结构的转变,大家庭逐渐由核心家庭所代替,以及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老年人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
二、疾病谱的改变
20世纪中期以前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是传染病及各种营养不良症。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行为和生活方式及卫生服务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人群的健康,疾病谱由传染性疾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问题突出,慢性病管理及预防等基本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三、医学模式及健康观的转变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在发生着转变,由过去认为的无病就是健康转为健康必须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处于完全安宁的三维“完好”状态。医学模式也随着健康观的改变而变化,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步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的目的由过去的对抗疾病和死亡转为促进健康、预防早死和提高生命质量。医学由单纯的医疗诊治转化为终生保健;由以使用高技术为主转化为以采用适宜技术和高情感为主的医疗保健策略。现代健康观与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医疗卫生事业从医疗型转向医疗预防保健型,实施全方位的、连续性、综合性预防保健工作。
四、医疗费用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1.医疗保健费用上涨迅速,政府和社会对卫生的投入比例逐渐减少,而个人的投入比例逐渐加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有分级医疗被打破,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政府、社会及群众难以承受;政府预算所占卫生事业总费用的比例,从1990年的24.99%下降到1998年的15.60%;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从1990年的37.95%下降到1998年的26.60%;相反,个人支出占卫生事业总费用的比例从1990年的37.6%上升到57.8%。从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来看,1990年为4.01%,1998年为4.75%。人均卫生总费用1990年为65.59元,1998年为302.60元。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致使一部分人群医疗费用负担加重,基本医疗与预防保健得不到有效保证。
2.卫生资源配置失当 80%的卫生资源投入在城市,而只有20%的资源配置在农村;在所有的卫生资源中,约80%投入到了大医院,只有20%投入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得资源配置与卫生服务的需要相矛盾。
五、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增加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服务需求增加,医疗服务模式落后。医疗服务从看病难、住院难到看病贵、看病不方便,而且费时间、费钱、交通不便、缺少人情味,得不到综合、连续的服务。
综上所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既符合中国国情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人民群众卫生保健需求和卫生资源现实的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大力推进,社区护理也得到了较多的重视和发展,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及医学模式的改变、医疗费用的上涨等因素,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服务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因此,开展集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社区护理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