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第1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当今社会,食源性疾病、食品添加剂和转基因问题,都是热点新闻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
由食品污染而引起的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卫生问题之一。据报告,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位。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将“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一词作为正式的专业术语,代替历史上使用的“食物中毒”一词,并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再看食品添加剂,公众谈食品添加剂色变,更多的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不应该把一些非法添加物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剂的头上。国家出台规定,需要严厉打击食品中的违法添加行为,迫切需要规范的是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问题。食品添加剂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来源不明或者材料不正当,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滥用。
对于转基因食品,现代生物技术将其他生物基因转入植物,将病毒、细菌和非食物品种的外源基因,以及标记基因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等引入食用作物,这些都是传统育种技术无法实现的。另外,现代遗传工程学还比较年轻,谁也无法预估这些遗传改变可能产生的后果。因此,各国对这类食品的安全检验要求比用传统方法培育生产的更加严格。截至2013年,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以实质等同性原则为依据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通过了解我们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增进我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提升我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近期,食源性疾病、食品添加剂和转基因话题,受到了老百姓们的关注,这让我想到曾经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食品安全事件,很多都还历历在目,特别是看到毒奶粉事件,想起那些喝了毒奶粉的婴儿,心中还是有很多感慨的。但是,程老师,这三个案件似乎又有一些区别?
你说得很对,这些案例其实是分别代表了当前我们所面对的一些食品安全风险问题,也是百姓对食品安全风险认知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病原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因此,病原微生物污染防控是食品安全的刚性需求;第二,非法添加和欺诈仍是我国现阶段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第三,农兽药滥用、重金属污染则是当前食品安全源头污染的主要问题;第四,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问题。
程老师,刚才您讲到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是不是就包括食物中毒啊?
对,它包括食物中毒。我们先来说说食源性疾病(图2-1)。
图2-1 食源性疾病概念及分类
从这个概念出发,但不包括一些与饮食有关的慢性病、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虽然国际上也有人把这类疾病纳入食源性疾病的范畴。顾名思义,凡与摄食有关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均属食源性疾病。
那我们可以看到,三鹿奶粉事件就属于食源性疾病了。其实,我们生活中发生的食源性疾病还是很多的,比如“苏丹红”“地沟油”等。
是的,食源性疾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发病率处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前列,是当前全世界都比较突出的问题。食源性疾病因为有着不同的致病因子因而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是,这类疾病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通过进食行为而发病,这就为预防这类疾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倡导合理营养,控制食品污染,提高食品卫生质量。
那第二个话题是什么呢?
第二个就是食品添加剂(图2-2),这也是我们比较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其实,这里存在一个有趣的问题。
图2-2 食品添加剂
什么问题呢?
实际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有法律依据的。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的规定,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包括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安全提示
食品添加剂是合法的,国家法律是允许在食品中适当加入食品添加剂的。
那我们平常看到的新闻比如说玉米加香精之类的事件其实是不违法的吗?
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看这个添加剂是不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如果不是,那肯定是违法的;如果是,那就看第二个问题,是不是符合国家规定的量,如果过量加入也是违法的。
原来是这样。那也就是说我们判断的标准需要依据法律。
对。我们往往把法律规定的叫食品添加剂,其他叫非法添加物。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去界定,只能依靠法律。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对食品添加剂无需过度恐慌,随着国家相关标准的即将出台,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必将更加规范。当然,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尤其不要购买颜色过艳、味道过浓、口感异常的食品。
哦,懂了。那我们来看最后一个热门话题。
最后一个,应该就是媒体和公众一直探究的转基因食品了(图2-3)。
图2-3 转基因技术
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某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上,截至2010年,美国小麦主粮的商业化尚未推开,日本禁止进口美国转基因大米,印度停止转基因茄子商业化。
安全提示
转基因其实是一种科学技术,只是后来这种技术被用到了食品上,同时还应用到了农业和医药等行业。
我看到当前很多行业对转基因的争论还是很激烈的,有说它好的也有说它不好的,到底该如何评价它呢?
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有害,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而当前发生的关于转基因的争论,也是没有结论的争论。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实质等同性原则。OECD认为,以实质等同性为基础的安全性评价,是说明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成分安全性最实际的方法。1996年FAO和WHO的专家咨询会议建议“以实质等同性原则为依据的安全性评价,可以用于评价GM生物衍生的食品和食品成分的安全性。”实质等同性可以证明转基因食品并不比传统食品不安全,但并不证明它是绝对安全的,因为证明绝对安全是不切实际的。
其实,我们都已经知道,无论是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食源性疾病,还是离我们稍微有点远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值得我们去重视和了解的,因为食品安全问题时时刻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今后,将从贴近百姓生活的热门话题入手,关注离我们最近的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