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站在全局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当中。近年来,我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是,老年医疗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并且与老年医疗服务需求不匹配、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对此,我们必须站在全局战略高度,特别用心地谋划、特别用功地改革并创新我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为数亿老年人谋求长远福祉。
一、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是治政之要、建成小康社会之要、全面深化改革之要
习总书记指出,“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很深刻地将治国理政与了解到、处理好民生“疾苦”之间的内在联系阐释清楚了。人到老年,各项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各种病症也会接踵而至。解决好老年生活疾苦,首先在于解决“疾”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祛除病痛、滞缓失能(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吃饭、穿衣、上下床、如厕、室内走动、洗澡等六项指标中,1~2项“做不了”被界定),这直接关系着老年生活和生命质量的高低。“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就是要“以百姓之心为心”,通过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解决老年民生疾苦,真正回应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因此,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是党和国家的治政之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终极目的在于解决人民疾苦、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来说,就是努力帮助人民拥有并且在人民力有不逮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家家都有老年人、人人都会老。而对于老年人来讲,恐怕没有比实现“老有颐养”和“病有适医”,将患病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时间尽可能推迟到生命的最后阶段,有更大、更重要的期盼和向往。因此,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使之朝着“老有所医”的目标稳步迈进,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要求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当前,随着养老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日益得到有效保障,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自己的晚年生活能不能健康、幸福,不仅身体无疾患,而且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保持完满状态,而这迫切需要老年医疗服务体系这个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关键子系统予以支撑。因此,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既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题中之义,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二、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亟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动力。与经济发展转型相伴随的是,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已经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老年人口总量增长较快、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根据《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12亿,占总人口比重高达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也首次超过了总人口的10%,达到10.1%。另据联合国的人口预测数据,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在2024—2026年前后超过14%,由此进入老龄社会或深度老龄化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将会极大增长,相关产业发展也将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性机遇。可以预见,我国整个经济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经济发展方式都将随之发生重大调整,经济增长模式总体上向内需驱动型转变的需要和可能性都将大幅度提升。这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经济发展转型、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以及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客观趋势,尽快健全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老年医疗服务产业,不断拓展老年医疗服务内容、开发老年医疗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培育老年医疗服务产业集群,提升老年医疗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在这个过程中,必将为全社会创造和提供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就业岗位。因此,加强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综合治理、解决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将起到巨大作用。
三、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是解放社会生产力、发掘经济发展新动力源的重要举措
当前,由于医养结合的老年服务机构数量太少,社会化、专业化的老年健康服务供给又不足,老年人患病或失能后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依靠家庭成员或者雇佣服务人员进行生活照料、陪护就医或护理康复。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4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底中国失能老人接近4000万,约占总体老年人口的20%。据此估计,仅由于照护失能老人这一项,2014年全社会就有数以千万计的青壮年劳动力资源被占用而无法直接参与社会生产,并且未来还将更多。通过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系统完整的老龄健康支持体系,保障老年人获得所需的、适宜的、综合的、连续的健康服务,就能够完全释放这部分被占用在家庭中的社会生产力、创造力及创新力,有力地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这对于劳动力资源总量开始绝对下降、人口抚养系数已经转跌为升、人口红利期行将结束的中国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值得指出的是,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将不仅解放家庭成员以及照护人员,最终还将解放老年人自己。通过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有效实施,老年人得以将自身健康生存的时间尽可能延长,在为社会经济发展继续贡献力量的同时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样一来,以往以“老年体弱、需要照顾”形象示人的老年人就转变成了“经验和人脉资源丰富、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强”的宝贵人力资源。因此,加强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综合治理、解决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把丰富的社会生产力从家庭照料中解放出来,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四、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凝聚社会正能量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五个文明”。其中,社会文明是指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并列,是社会领域的进步程度和社会建设的积极成果。它包括社会主体文明(个人发展、家庭幸福、邻里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关系文明(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社团关系、群体关系),社会观念文明(社会理论、社会心理、社会风尚、社会道德),社会制度文明(社会制度、社会体制、社会政策、社会法律),社会行为文明(社会活动、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总和。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阶段,必须突出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破除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不利局面。
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促进、恢复和维护老年人健康并提高他们生活质量,使老年群体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能够继续实现自身价值的群体。这不仅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社会主体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还有利于增进社会关系文明、社会观念文明以及凝聚社会正能量。
五、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包括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在内的医改政策密集出台。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不仅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题中应有之义,还是其中重中之重。整个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重点对象就是老年人。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老化,身体各系统呈现退行性改变,成为慢性病和失能的高发群体(老年人患病以慢病为主且多病共存,不同器官功能受损是基本状态),健康状态脆弱,是对卫生服务需求高且卫生资源消耗大的特定人群。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余寿中有2/3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长寿但不健康”;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是总人群的2.9倍,住院人数占总人群的1/3。随着年龄的增加,即使未患病老年人也会出现功能减退导致的失能与残疾,需要综合连续的医疗服务来满足他们从保健到诊疗再到护理康复的要求。与老年医疗服务实际需求特征相对应的是,现有的专科急性诊疗模式很难满足老年人综合连续医疗服务需求,针对老年人特点的专业化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也尚未形成,老年人慢病、重疾以及长期照护经济负担还没有充分的保障机制来加以分担。
面对这种形势,亟需呼应和深化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将优质医疗资源向老年人方便可及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有序、有效下沉,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的健康服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年医疗服务的问题解决了,整个医疗卫生服务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六、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是解决中国老年医疗服务领域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努力实现“老有所养”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老年人“病有所医”,致力于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养老服务机构也在不断加强老年人医疗保健和康复护理,老年人“医”和“养”逐渐走向融合,正在朝着“老有所医”的目标迈进。经过长期发展,我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展迅速,整个老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目前我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也积累了许多矛盾、出现了不少问题,无法满足快速增长中的老年人对于可及、可得、合理的医疗服务的需求。之所以会造成这种不利局面,是因为我们还是用旧思路解决新问题,习惯性地依靠卫生主管部门单兵推进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既无法超越部门利益和思维定势藩篱,又容易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的低效配置。
面对这种形势,迫切需要国家和政府大手笔推进和统领老年医疗服务领域改革,抓住老年医疗服务“体系”这个关键问题重点突破,对现有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进行重组和优化,构建基于国家统领、调动市场参与、鼓励多方协作、拥有法治保障的以民为本、高效便利、可持续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藉此全面推进老年医疗服务领域深化改革。这是因为体系问题是老年医疗服务综合治理中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抓住了体系问题就抓住了关键,就能纲举目张,带动此领域其他各项改革。它与老年医疗服务领域其他改革事项之间的关系就像人体的骨架和肌肉之间的关系一样,肌肉必须附着于骨架之上。因此,我们只有先搭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制度框架,才能在此基础上构建老年医疗服务体制和机制。
七、新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为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应当看到,当前形势对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在总体上是非常有利的。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医疗卫生等方面具备的条件已经为我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配套改革的体制条件也已经基本齐备。从政治角度出发,“四个全面”已经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导思想,凝聚形成全党全社会的最广泛共识;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执政党与政府施政的核心理念,公平、正义、共享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主流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些都为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政治条件。
从经济角度出发,以往的发展成就为建设健全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奠定了日益丰厚的物质基础。我国GDP总量已经持续高速增长了三十余年,从1978年的3600多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3万多亿元,并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也已经进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此同时,国家财政实力持续大幅度增强,从1978年的1100多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4万多亿元。国家不仅有责任有义务为老年居民构建一个安全可及、经济上可负担的医疗服务体系,而且具备了构建一个健全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经济能力。
从文化角度出发,几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素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理想,每个人到老年更是期盼自己能有一个幸福、健康与快乐的晚年生活,希望自己能够老而富足、“优雅地老去”,也希望自己能颐养天年并得以善终。另一方面,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疾病的多发人群,我国80%~90%的老年人是慢性病群体和亚健康群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青年人的3~5倍。在文化传统和老年医疗服务需求的双重影响下,未来我国老年医疗服务需求将急剧增加,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医疗卫生角度出发,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日益重视老年医疗服务的提供,老年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老年卫生服务网络日益健全;以家庭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综合医院老年病科为衔接、以专业老年病医院为核心、专业化管理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正在逐渐形成;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提高,卫生主管部门也已开始着手编制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专门规划。这些都为进一步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了良好基础。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老年医疗服务业务流程、提高老年医疗服务效率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必将有力推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
总之,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化改革工作正在全面铺开,不仅能为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改革环境,还能为它提供有利的体制条件和必要配套。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中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综合治理开展先行性和对策性研究,探讨如何将中央对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级诊疗以及医疗卫生体制的最新改革部署更好地落实,使之更贴近老年人群需求,更切合老年医疗服务特点,推进实现“健康老龄化”,不仅必要而且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