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舌三针
【组成】
舌Ⅰ针、舌Ⅱ针、舌Ⅲ针。(图11)
图11 舌三针(舌Ⅰ针、舌Ⅱ针、舌Ⅲ针)
【配穴主治】
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
【临床心得】
舌Ⅰ针穴为任脉穴,是任脉与阴维脉交会之处。该穴的深处正当舌根部,与舌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故用治舌体运动障碍应深刺。考究《素问·刺疟》“舌下两脉者,廉泉穴也”和《医经理解》中“廉泉,舌根下之左右两廉出泉脉也,又曰足少阴舌下各一,则廉泉非一穴也”,所以廉泉穴两侧也应归属于其组成部分,所以舌三针以廉泉穴为主,加左右两穴组成。
1.舌Ⅰ针(廉泉穴)
【穴位定位】
在前正中线,舌骨上缘的凹陷处。(图11)
【穴名释义】
廉泉在任脉上。廉,有清义。《汉书·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王逸注:“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也为边,为隅。泉,乃水之源也。本穴在喉结上方边缘,内应舌根,以舌搅动口内,津液若泉水源源不断,可以生津润燥,故名之。《灵枢·胀论》:“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
【局部解剖】
①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下颌舌骨肌—颏舌肌。②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颈横神经分布;深层有下颌神经肌支、舌下神经、舌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分布。(图12)
图12 廉泉穴、水沟穴解剖层次图
【主治病症】
舌强不语、舌下肿痛、舌纵涎出、舌本挛急、暴喑、吞咽困难、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操作方法】
针尖稍斜向上方刺0.8~1寸,用捻转或刮针手法,不留针。
【临床心得】
此舌三针进针方向以刺向舌根方向为宜,此方向进针1寸许无危险。舌三针对改善患儿发音确有帮助,笔者观察到脑瘫、智障儿童大多从语言改善为先。在语言改善之后,患儿对语言的理解、组织能力增强,更加速了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建过程而带动整体功能的康复。
2.舌Ⅱ针
【穴位定位】
舌Ⅰ针向左旁开0.8寸。(图11)
【局部解剖】
①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下颌舌骨肌—颏舌肌。②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颈横神经分布;深层有下颌神经肌支、舌下神经、舌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分布。
【主治病症】
舌强不语、舌下肿痛、舌纵涎出、舌本挛急、暴喑、吞咽困难、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操作方法】
同上穴。
【临床心得】
语言不清多由于舌头活动不灵,针刺可达到舌根的部位,这样才能够刺激舌肌、舌下神经和舌咽神经。“舌三针”一般用手法捻转或刮针较多,很少加电针。
3.舌Ⅲ针
【穴位定位】
舌Ⅰ针向右旁开0.8寸。(图11)
【局部解剖】
①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下颌舌骨肌-颏舌肌。②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颈横神经分布;深层有下颌神经肌支、舌下神经、舌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分布。
【主治病症】
舌强不语、舌下肿痛、舌纵涎出、舌本挛急、暴喑、吞咽困难、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操作方法】
同上穴。
【临床心得】
语言水平是人认知能力很重要的表现,同时也是推动人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舌三针在进针深度适度,不影响病人吞咽活动的情况下留针,进行康复吞咽训练,更有助于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针刺留针和现代康复手段更紧密的结合,是一个非常有探讨价值的新领域。
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有密切的关系,但又有着明确的学科分界。康复医学重在疾病治疗后功能的恢复,rehabilitate的本义就是回归教会。所以康复不仅包括恢复一个自然人的身体功能,而且重视恢复一个正常社会人的生存状态。
笔者读本科的时候,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中医以很多临床症状直接做诊断疾病的病名,如咳嗽、腰痛。咳嗽在西医诊断中要分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还有肺结核。中医突出了病人最痛苦、最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症状,强调了医疗的重心要重点关注最影响生命质量的主要症状,而不是只追求生化等客观指标的改变正常。临床有些患者各项检查都正常,但患者仍有明确的主诉症状,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医生有责任帮助这些患者消除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另一方面,不能片面、完全盲目地只看各项指标来指导治疗,临床常用的客观检查指标不应成为临床治疗的唯一指针。曾有一个内分泌科的高年资医生,自己有糖尿病,多年治疗一直保持着非常理想的血糖等生化指标,但仍然逐渐出现了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随着笔者对这个老师级名医的关注,我越来越理解了中医治病要“治本”的真正含义。糖尿病的中医病本是脾肾阳虚。由于脾肾阳虚,脾阳不能很好地运化水谷精微了,水谷精微不能很好地充四肢、养机体九窍了,所以病人消瘦,四肢不温、麻木,耳聋,眼底出现病变。肾阳气虚,不能固摄了,所以本该收摄于人体作为营养物质的葡萄糖随小便排泄出来,肾脏正常分清泌浊功能做不到了。只注重临床指标,是治标。温补脾肾之阳,是糖尿病治疗自始至终都应关注的病本所在。
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医生是以“治病”为中心,还是应以“病”后面的“人”为中心,过度地关注“病”,可能忘记了医学的初衷是为了“病”后面的“人”。我们很多治疗、很多手术,都宣称成功了,但病人的生命却以悲剧结尾。这促使我们反思,我们界定成功的标准是否出了问题,是否已经背离了我们医疗的初衷。
北京军区总医院外一科主任、著名肿瘤专家华教授自己胃癌胃全切后,一次又一次的化疗接踵而来,肠液、粪便、血液流入腹腔,造成严重感染,浑身插满了管子,令他“生不如死”。临终前他说:“我从前做了那么多手术,但对术后病人的痛苦体会不深,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没想到病人会这么痛苦……”这个德术双馨的老人,以鸟之将亡、其鸣也哀的衷言,恳求他周围的学生,认真想一想我们一向认可的治疗是不是真的必要。我们这本书的主角,我敬爱的靳老,在晚年三次中风,我们也给他针他自己的靳三针治疗。逐渐逐渐地,笔者注意到靳老对针灸治疗中风有了微妙的认识变化。虽然老人家没有太多说,也许人老了,更多地认识到其实很多事不用说,更不用多说,多说无益。人已垂垂老矣,已无力扭转现实世界太多的事情,所以古人才有“尽人事,听天命”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