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西医治疗方案
抗感染治疗是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重症肺炎应积极采取早期、足量、联合的原则,采用广谱、高效、杀菌、低毒的抗生素对症治疗,可根据药敏试验及病原体检测选择敏感抗生素,可延缓重症肺炎的进展速度,减轻疾病的症状,降低多脏器损害和休克的发生。另外,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更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1.一般治疗
雾化、化痰、吸痰等对症治疗;预防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加强营养,保证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满足机体所需,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翻身、扣背等基础护理等。
2.抗菌药物
一旦诊断即可根据经验使用抗生素进行初步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回报。用药剂量和途径视病情、有无并发症而定,一般神经外科患者并发肺内感染病情较重。疗程一般为14天,或在热退后3天停药,或由静脉改为口服,维持数日。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多数耐药,但头孢第一、二代尚敏感。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革兰阳性球菌均有高度活性。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最敏感。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抗菌活性的药物主要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三者可按高效、低毒原则配伍。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可用万古霉素,本药为多肽类抗生素,不易产生耐药性,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当重型颅脑损伤时,为预防和治疗肺水肿、肺部感染的发生,改善低氧血症,通常早期气管切开及高压氧治疗。
3.肺部感染控制标准
以肺部感染临床症状好转、肺部呼吸音清晰为治疗终点:①呼吸道分泌物减少且体温< 38℃;②白细胞总数及分布正常;③呼吸音清晰。
4.预防措施
加强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重视基础护理;严格胃肠营养的管理及预防应激性溃疡;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菌群失调;坚持病房环境卫生制度。
(二)中医治疗方案
分证论治
(1)邪在肺卫
主症:
发热重,恶寒轻,咳嗽痰白,口微渴,头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病机:
本证见于风温初起,为风热病邪侵袭肺卫所致。邪犯于表,卫气被郁,开合失司,可见发热,恶寒。风热之邪侵犯肺经,肺气失于宣畅则咳嗽。风热之邪易于损伤阴津,病邪初犯人体,津伤不甚故口微渴。头为诸阳之会,卫气郁阻,经脉不利则见头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均为风热袭表之证。
治法:
宣肺透表。
方药:
1)常用方:
银翘散。药用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
2)方解:
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为主药;辅以薄荷、荆芥、淡豆豉以辛散表邪、透热外出;竹叶清热除烦,芦根清热生津止渴协助银、翘清热透表,桔梗、牛蒡子、甘草合用,以宣肺祛痰、清利咽喉,合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既能透表,又能解毒。
(2)痰热壅肺
主症:
高热烦渴,咳喘胸痛,咯黄痰或带血,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病机:
此为痰热雍阻肺经之证。邪热传里,热邪更加炽盛则高热;热盛伤津则烦渴而欲饮;痰热郁阻于肺,失于宣畅则咳喘;肺热气滞,脉络失和则出现胸痛;肺热灼液为痰则咯痰黄稠;热伤肺络,则可见痰中带血;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为里热痰实之象。
治法:
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方药:
1)常用方:
麻杏石甘汤加减。药用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鱼腥草。
2)方解:
方中麻黄辛温,宣肺平喘;石膏辛寒,清泻肺热。麻黄得石膏寒凉之制,则其功专于宣肺平喘,而不在解表发汗;石膏得麻黄,则其功长于清泻肺热。二药的用量,通常石膏多于麻黄5~10倍,并可根据肺气郁滞及邪热之轻重程度,调节石膏与麻黄的药量比例。方中配合杏仁降肺气,以助麻黄止咳平喘;鱼腥草清热化痰;甘草生津止咳,调和诸药。
(3)热陷心包
主症:
灼热夜甚,神昏谵语,咳喘气促,舌謇肢厥,舌红绛,脉细滑数。
病机:
本证多因气分、营血分邪热传入心包所致,也可发生于病变初期,肺卫之邪不顺传气分,而直接传人心包。本证来势凶险,病情较重,属危重之证。内热甚,营阴损耗,则见灼热夜甚;邪热内陷,阻闭包络,堵塞窍机,扰乱神明,则见神昏谵语;痰热郁阻于肺,失于宣畅则咳喘气促;邪热内闭,阻滞气机。阳气不达于四肢,故见四肢厥冷;其热闭浅者,则肢厥较轻,热闭愈重则肢厥愈甚,即所谓“热深厥亦深”。心包热盛,营阴耗损,心之苗窍不利则舌謇而舌红绛;营阴耗损则脉细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化痰开窍。
方药:
1)常用方:
清营汤加减。药用水牛角、玄参、生地、竹叶、丹皮、麦冬、银花、连翘、黄连。
2)方解:
方中水牛角苦咸寒,清解营分之热毒,为君药。热伤营阴,又以生地黄凉血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生津、玄参滋阴降火解毒,三药共用,既可甘寒养阴保津,又可助君药清营凉血解毒,共为臣药。君臣相配,咸寒与甘寒并用,清营热而滋营阴,祛邪扶正兼顾。温邪初入营分,故用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清透泻,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具体应用;黄连苦寒,清心解毒;丹参清热凉血,并能活血散瘀,可防热与血结。上述五味均为佐药。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和“透热转气”,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诸症自愈。
(4)阴竭阳脱
主症:
高热骤降,大汗肢冷,颜面苍白,呼吸急迫,痰热壅盛,唇甲青紫,神志恍惚,舌红少津,脉微欲绝,血压下降。
病机:
由于邪热闭于心包,故神志恍惚;又有正气外脱,则见倦卧,呼吸急迫,汗多,脉微欲绝,血压下降;阳气外亡,则四肢厥冷;心阳虚衰,心血不能上荣则颜面苍白;脉微欲绝为心阳虚衰,正气暴脱之象。
治法:
益气养阴,回阳固脱。
方药:
1)常用方:
阴竭者,生脉散加味,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或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麦针4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阳脱者,参附汤加味,药用人参、附子,或参附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2~3次。
2)方解:
生脉散中人参补益气阴,麦冬与五味子酸甘化阴,守阴留阳,气阴内守则汗不外脱。全方益气敛阴固脱之功,适用于气阴外脱之证;参附汤中以人参大补元气,附子温壮真阳。二药合用,具有回阳、益气、固脱的功效,适用于阳气暴脱之证。
(5)气阴两伤,余热未尽
主症:
低热夜甚,咳嗽少痰,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神倦纳差,脉细数,舌红少苔。
病机:
低热不退说明尚有余邪未净,如不发热则提示邪热已解。肺阴耗伤,不能润养肺金,肺气失于宣降,则咳嗽而少痰;肺胃阴伤则口燥咽干;脉细数,舌红少苔,均为阴液不足之象。
治法:
养阴清热。
方药:
1)常用方:
沙麦汤加减。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桑白皮、竹叶、芦根、枇杷叶、百部、紫菀、浙贝母。
2)方解:
方中沙参、麦冬、五味子滋阴润燥,桑白皮、竹叶、芦根清热透邪,枇杷叶、百部、紫菀、浙贝母宣肺止咳,化痰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