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超声内镜培训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节 超声特征

1.管征或双管征(tube sign or double tube sign)

胆囊蛔虫时,胆囊内可见管状结构,中间为管状无回声,管壁为无声影的强光带,活虫可示游走性、无方向性的“之”字形运动;在胆道内的活虫运动较少而缓慢,呈颤动样,与胆道壁共同形成双管征。肝内胆管扩张或胆胰管内塑料支架也可呈管征。

2.浮雕征(relief sign)

又称线环征。见于肝内强回声型血管瘤,瘤体周边见线环样强回声环而有浮雕感。

3.双层回声(double layer echo)

又称双边征、双边影、双壁征,指在双层强回声之间有一层弱回声区的征象。常见于急性胆囊炎、胆囊浆膜下水肿、腹水中的肿囊壁(肝硬化伴血浆蛋白减少症)以及胎儿头皮水肿等声像图。

4.靶环征(target ring sign)

病灶中央呈较强回声团,周围为较宽的弱回声环,犹似靶环,常和牛眼征并存,多见于转移性肝癌,亦可见于正常贲门和胃窦的横切面像。

5.牛眼征(bull’s eye sign)

多见于转移性肝癌,如乳腺癌、肺癌以及结肠腺癌的肝转移与靶环征表现近似,周边均为环状低回声,但不同的是其中间高回声团的中央因坏死液化而显示为暗区,形似牛眼,常为多发性。

6.裂缝征(crevice sign)

在肝血管瘤(<3cm)强回声病灶中的透声带恰如裂缝的声像特征。

7.胰管贯穿征(penetrating duct sign)

又称管道穿通征。在胰腺局限性低回声肿物内可显示出贯穿的胰管(其管腔可扩张,管壁光滑或不规则),见于肿块形成性胰腺炎。

8.黏膜桥层征(bridge layer sign of mucosa)

见于胃肿瘤。肿块起自黏膜下层,将黏膜层抬起,黏膜层保持完整;或肿块面向黏膜方向有三层结构,分别为黏膜浅层、黏膜深层以及黏膜下层,即第一、二、三层。

9.浆膜桥层征(bridge layer sign of serous membrance)

见于胃肿瘤。正常胃壁的第五层(浆膜层)保持完整,肿块向外隆起,表示肿瘤在胃壁内。操作方法必须使超声波束与正常胃壁、肿瘤之间部位保持垂直。

10.胆泥(biliary sludge)

胆囊内胆汁性淤积物,无声影、移动慢。

11.小溪征(small stream sign)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尤指晚期十二指肠肿瘤突入肠内,表面高低不平,残留狭窄的腔腺,经胃窦超声并注水时,可见含有气泡的液体缓缓流过,犹如溪水流淌。

12.黏液层中断征(mucous-layer’s discontinuity sign)

胃黏膜层分泌有不溶性黏液形成保护胃黏膜的屏障。胃癌时癌细胞浸润破坏了黏液细胞,使之分泌减少或不分泌,导致黏液层中断,此征多见于胃体癌、胃窦癌(胃底癌显示率低),对胃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意义。

13.胆囊内的彗星尾征(comet tail sign in the gallbladder)

形成原因:①多层结晶体结构的颗粒状物质(胆栓或结石)内部的多重反射;②声波在颗粒状物质与其前方液体界面之间的多次反射;③二者兼有。临床意义:①壁间此征提示慢性胆囊炎,胆囊腺肌增生症,罗阿窦扩张及窦内胆栓或结石;②附壁彗星尾征提示胆固醇息肉;③游离彗星尾征提示小颗粒状物(小结石、胆栓等)。

14.母子囊征(mother’s & son’s cyst sign)

又称囊中囊征(cyst in cyst sign),指在肝内大囊肿内含有小囊肿(母子囊)或子囊内还有更小的囊(孙囊)的征象,为肝包囊虫病的特征。

15.多囊征(multiple cyst sign)

见于多囊病(多囊肝、多囊肾、卵巢多囊性囊肿)以及肝包虫病等。在囊瘤内见多个至大量囊肿。

16.肝静脉“消失”征(hepatic vein“ disappear” sign)

见于重度肝硬化时肝静脉因肝内纤维组织不规则收缩而极度变细,以致难以确认或不能显示。

17.挖空征(excavation sign)

见于较大的胆囊结石。为病灶显著衰减所致,前部回声强而亮,向后弱而暗,近后壁处则呈无回声暗区,似被“挖空”。

18.半月征(semimoon sign)

胃肠道病变的声像表现之一。在空腹情况下,管壁局部增厚,如弯形的半月状。

19.戒指征(ring sign)

又称指环征。意义同上,在胃肠道管腔充水或积液时所见。有时亦指晕环征或声晕征,后者见于肝细胞癌病灶的周围暗环。

20.马蹄征(horseshoe sign)

胃肠道病变的声像,增厚管壁呈马蹄状,病变范围较半月征增大。

21.面包圈征(bread-ring sign)

胃肠道管壁全周性增厚,管腔较小的声像表现。

22.火山口征(vokanic crater sign)

又称弹坑征(shell crater sign)或双峰征(double peak sign)。胃肠道管壁增厚,周围隆起,中心凹陷,形似火山口或弹坑的声像,见于消化道溃疡或肿瘤伴有溃疡时,如溃疡型贲门癌、溃疡型胃癌。

23.喇叭口征(bell’s sign)

指贲门—胃连接部的声像表现。在左肋下斜切时,可见于肝左叶与腹主动脉之间,“管”长“口”大,贲门—胃前后壁在饮水时分开。

“喇叭口”不对称,不连续,并有低回声肿块则见于贲门癌,此时饮水则开放受限,管壁僵硬,可见液体滞留、反流、分流或喷射。

24.桑蚕征(mulberry silkworm sign)

指重症胰腺炎的声像。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缘模糊,伴少许不规则暗区。其前缘呈弧形向前隆起,深面与脾静脉分界不明显,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中空像减弱或消失,胰内部回声减低且不均,外形肿大如肥大的“桑蚕”,是本病的重要依据。若同时发现腹水,则更能确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