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脏病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益气法
一、概述
(一)含义

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气具有推动和温煦作用。心主血脉,心藏神。气能助心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则气的生化不足。故益气法是心病学中常用的治法。气虚证指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低下的病理状态,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疲乏无力、腰膝酸软、胸闷气短、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症状。气虚则血行无力,气虚则不能温煦,故出现阳气不足,心脉痹阻。《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心脏血脉之气也。”古人认为:血属阴而主静,气属阳而主动,血不能自行,必须靠气的推动。《血证论》曰:“运血者即是气。”王冰注《素问·五脏生成》亦曰:“气行血乃流。”《仁斋直指方》也指出;“人以气为主,血脉之所以流者,亦气也。”心气推动血液,使血液充盈于脉管,并在脉管中运行不止,环周不休,从而把水谷精微运往全身,起着营养组织器官的作用。同时不断将组织活动过程产生的代谢产物转运走。心气的盛衰,与心搏的强弱、节律以及气血的运行等密切相关。心气充沛才能保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心脏才能进行正常的舒缩活动,血液才能在脉内运行。若心气不足则运血无力,血液流行缓慢。血液运行不畅致血停成瘀。如《医林改错》中曰:“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瘀血一旦形成,必然影响脉道的通利。临床往往可以见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或结代等症,这些均是中医心病常见的临床症状。

益气法的适应证:凡气虚见证或久病不愈,在治疗上均适用益气法。由于造成气虚的因素不一,多见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劳伤过度而耗损;或久病不复,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或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中医心脏病学中的益气法主要适用于心气虚证。心气虚则血行无力,气虚则不能温煦,心脉痹阻,导致血瘀的病理变化。心气旺盛则有能力推动血液运行,精神亦旺盛。

人体的气是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三者结合而成,有赖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中年以后,脾胃功能渐衰,后天之精气生成不足,导致气虚发生。气虚不能助心行血,血行不畅致心脉瘀阻,出现胸闷胸痛,精神萎靡,体倦乏力等症状。人体的体温需要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需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进行。中老年人肾气渐衰,肾阳虚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导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心脉失于温煦,鼓动无力,则心脉痹阻不通,出现心悸而痛,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等症状。

(二)相关的西医认识

郜峦[1]等采用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以线栓法阻塞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小时再灌注。3、7、14日,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分别检测大鼠微血管相关蛋白MAP-2及抑制轴突生长的因子蛋白NOGO-A的表达。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模型组MAP-2表达下降,与假手术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益气法、活血法和益气活血法三组治疗组均能显著促进MAP-2的表达(P<0.01)。王振涛[2]等在心梗后心衰大鼠心气虚证病证结合模型上,观察活血、益气注射液对心气虚证证候的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对左室重构的影响。设西药组、空白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活血注射液在以下方面与益气法治疗心衰心气虚证具有同效:①改善心衰大鼠每搏输出量(SV)、心排量(CO)、心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T)等血流动力学参数。②改善心衰大鼠心气虚病证结合模型的(心率、呼吸频率、力竭性游泳时间、心功能参数)等心气虚指标。金红姝[3]等观察心气虚模型大鼠在心功能下降的情况下雌二醇、睾酮的变化,探讨“心病及肾”的客观指征。实验选取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组,采用多次少量放血加大剂量灌服心得安的方法制作心气虚证动物模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数值,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血清睾酮(T)、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计算E2/T。结果表明:心气虚模型组D-gal+心气虚组大鼠EF、FS均明显降低(P<0.05),左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模型组大鼠E2含量明显增高(P<0.05),T、FT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E2/T的值升高以D-gal+心气虚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显明[4]根据邓铁涛教授经验,应用益气除痰方为主治疗冠心病52例。结果表明:心绞痛总有效率为79.0%,一般症状总有效率86.5%,缺血型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45.8%。张页[5]采用补气祛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浊证100例,结果表明:补气祛痰方心绞痛缓解率为8.667%,优于补气组和祛痰组(P<0.005),与西药组相近(P>0.005),并有较好的改善血脂代谢、血液流变性、抗氧化和改善心功能作用。

二、常用益气法
(一)益气养阴

主要应用于气虚、阴虚而引起的心病证候。临床表现多为气短声低,胸部隐痛,部分有眩晕耳鸣、心悸怔忡、手足心热、口干盗汗等症,脉细数、舌红薄黄少苔或无苔。中医治疗多采用益气养阴之法,生脉散为常用方剂。由五味子、人参、麦冬组成,具有敛汗生脉、益气养阴之功效。中老年人是心系疾病的高发人群,且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故多为气阴失养,临床治疗可辅以养阴药物。

(二)益气温阳

主要应用于体质虚弱,或久病耗损脾肾之阳气,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所致心病者。临床常表现为:心悸冷汗、胸闷胸痛、形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舌淡胖,苔白滑,脉象沉弱等虚寒之象。中医治疗宜采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法。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甘草汤为常用方剂。方中重用黄芪、党参甘温,补益心气;辅以桂枝温通心阳;佐甘草、五味子酸甘化阴以养心;白芍、姜黄活血止痛共收气旺血生,心阳振奋,心神得养,血活瘀化之疗效。

(三)益气化痰

主要应用于因脾气虚弱、脾失运化而导致湿浊内生,痰瘀互结,心脉闭阻,心阳不振所致心病者。气虚痰浊证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但总属本虚标实之病,心痛发作时以标实为主,在缓解期则以本虚为主。临床常表现为:倦怠乏力、胸闷而重、痰多气短等症。舌体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益气化痰法是基于中医“脾土不及则气虚不运而生痰”的理论。十味温胆汤为常用方剂。方中陈皮、半夏、茯苓、枳实健脾理气化痰;五味子、人参、熟地益气养血;枣仁、远志宁心安神;甘草、姜、枣益脾和胃。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宁心安神之功。

(四)益气活血化瘀

主要应用于气虚、血瘀而引起的心病证候。临床多表现为自汗乏力、气少懒言、胸痛如刺、心悸怔忡等症。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涩。益气活血化瘀法是以中医学气血理论为指导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血实者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后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无气不行”等论述。认为气虚则运血无力,血行无畅,凝滞而瘀。血瘀又可加重气虚,故本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虚为本,血瘀为标。中医治疗以补气为主,辅以活血化瘀,补阳还五汤为常用方剂。本方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

(五)益气养心健脾

主要应用于因劳倦伤脾,致心血暗耗,脾虚气血化生不足,心失濡养所致心病者。临床常表现为心脾两虚之胸闷气短、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脉失养等症,舌淡、脉细弱。中医治疗宜补脾、养血、护心,归脾汤加减为常用方剂。方中人参、黄芪补宗气,此所谓心气壮,则心脉行。

三、现代研究

有学者对临床常用益气养阴、活血燥湿药物黄芪、党参、丹参、葛根、川芎、苦参、半夏、炙甘草进行药理研究。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皂苷甲及α-氨酪酸可扩张血管阻力,减少心脏负荷,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6]。并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保护心功能的作用[7]。党参可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糖原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含量及活性,改善心肌代谢;麦冬能显著提高动物的耐缺氧能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稳定细胞膜及改善心肌收缩力[8]。丹参可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脂质水平、GEG受体H63I和载脂蛋白Apo A-ImRNA水平,能保护血管内皮屏障,防止脂质沉积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9]。葛根的主要成分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从而降低心肌的氧消耗,并能降低心绞痛患者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减少缺血心肌的乳酸含量,使心绞痛症状减轻。生山楂能降脂抗凝[9]。川芎有效成分为川芎素,临床观察显示川芎素能显著地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浆过氧化脂(LPO)含量,相应的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明显升高,说明川芎素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血LPO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血黏度,发挥抗心绞痛作用[10]。苦参含有苦参碱和氯化苦参碱,具有中枢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苦参总酮又能直接减慢心肌细胞的自发搏动频率而达到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作用。半夏对氯化钡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显著对抗作用。炙甘草有明显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提取液静脉给药对乌头碱诱发的异位节律有抑制作用[11]

四、名家精言
(一)颜德馨论益气法

颜德馨认为,因胸痹多属本虚标实,故活血同时加入补益之品。胸痹治疗但重心脾,盖心主血而贯宗气,培补宗气可使心脉充实而流畅全身。故在化瘀基础上,伍用补益心脾之法,不可妄投攻破。正如张锡纯所言:“气血同虚不能流通作痛者,则以补虚通络为宜,不可唯事开破。”颜教授处方用药多着眼“通”字,以调畅气血而安脏腑为治则。患者年老气血不足,脏腑失养,故见脏气虚衰,瘀血内阻之病证。病机为心气不足,瘀阻心脉。故治以益气活血法自拟益心汤,益气化瘀,活血通脉,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能较快地缓解症状,尤其对老年人及心肌炎后遗症患者属气虚血瘀者用之皆效。方以党参、黄芪补益中气以助心气,气行则血活。善调气机是颜教授用药特色,葛根升清阳,川芎活血行气,降香、决明子降浊气,水蛭、当归活血通脉。患者尚有口干、便结、脉细等阴液不足之症,加生地黄、麦冬滋养阴液,配砂仁醒脾理气,苍术化浊,以制滋润药而不腻。

(二)王国三论益气法

王国三提出了心气虚损是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主要病机。这一病机始终贯穿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整个病理过程之中。气滞、瘀血、痰浊、寒凝是在心气虚损的基础上,随着患者个体差异产生的继发性病理改变。王教授抓住心气虚损这一病机,运用益气养心法补元气、养心血以治其本。方中用党参配当归、白芍补气养血。当归是阳药,不仅补血和血,还可以行血。白芍是阴药,可以补血敛阴。所以王教授用党参配当归、白芍以加强养血敛阴之功。三药合用既能补气,又能补阴,使气阴充足而心脉得复。熟地为补血佳品,以助归、芍补血活血;炙甘草与黄精补气、养血、宁心,可助生脉之力。菖蒲、远志、炒枣仁养心安神兼以宽心开窍,全方共奏益气之功。

(渠 乐,安冬青)
参考文献

[1]郜峦,王键,胡建鹏,等.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MAP-2及NOGO-A蛋白表达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5(15):23-24.

[2]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等.活血、益气法及其方药治疗心衰大鼠心气虚证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1):21-24.

[3]金红姝,杨戈,张钦传,等.心气虚证动物模型雌二醇睾酮变化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8,30(8):622-623.

[4]方显明.益气除痰方治疗冠心病52例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1988,11(6).

[5]张页.补气化痰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9,8(5):207.

[6]张银娣.黄芪皂苷甲的抗炎和降压作用[J].药学学报,1984,19(5):333.

[7]张灼,陈立新,秦腊梅,等.黄芪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动力学和氧自由基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3):7.

[8]雷载权,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795.

[9]檀战山,李翠,何作云,等.中药抗动脉粥样梗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1):71.

[10]徐彤眼,莫碧文,阳耀忠,等.川芎素对冠心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及血流动力学影响[J].华夏医学,2001,14(6):775-776.

[11]郑军,李欧.调肝益气法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7,10(42):584-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