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超声学科建设与规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医疗平台建设

一、医疗平台分布及建设目标

医疗工作是临床学科的核心,紧密围绕医院发展方向、切实解决临床诊疗需求是学科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4]。对于研究型的临床科室而言,医疗工作是学科的主体和基础,是推动科研和教学的原动力,而科研与教学工作又宛如“两翼”,“两翼”振翅进一步促进医疗工作的持续改进、创新和发展,如此互促,共同上升。因此,学科医疗平台是学科建设和管理平台的主体环节,能够为医疗工作提供硬件承载和软件支持,为科研工作提供研究方向和应用途径,为教学工作提供实践方法和知识更新,为人才培养提供学术基础和技术保障。学科医疗平台建设是临床学科发展和创新的基石和引擎,其高度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科医疗工作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地位。亦无例外,建设强大的医疗平台是介入超声学科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医疗平台分布

介入超声学科医疗平台应紧密围绕临床诊疗工作任务分布,主要针对门诊和病区的临床诊疗工作流程(图1-3-2-1)配备,并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制度及信息系统支持。总体来说,学科医疗平台主要包括诊疗空间、制度规范、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和诊疗设备五个部分,以硬件、软件和人力的形式共同为学科医疗平台建设提供支撑。诊疗空间主要包括门诊(急诊)[5]、病区[6]、介入手术区和办公区。诊疗空间提供工作生活场所,制度规范保障安全有效诊疗,信息系统实现传输管理资料,人力资源引领发展创新前沿,诊疗设备辅助改进完善技术。

图1-3-2-1 介入超声学科临床诊疗工作流程

信息系统是开展学科医疗工作相关的医疗支持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相连接的门诊医师工作站、病区医师工作站及护理工作站、超声图文工作站和影像浏览服务器、数字化病历存档及随访系统等实施门诊和住院患者诊疗工作的必备软件系统及承载硬件,帮助完成数字化的病历书写、超声影像及介入诊疗图文报告出具、影像服务器信息浏览以及规范化病历资料存取和随访等工作。医疗平台信息系统由各医院统一建立,学科可根据自身医疗工作特点和需求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如根据诊疗病种特点设计病历书写和知情同意书等医疗文书模板,根据学科主要病种制定规范合理的临床路径,根据医学大数据要求制定标准的数据记录和存取格式等。

(二)医疗平台建设目标

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统筹分析学科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医疗平台建设规划出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监督落实。当然也需要结合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能好高骛远,但也不能触手可及,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根据实现时间的长短一般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一个发展良好的学科,5年可以产出小成果,10年将会产出大成果。

1.近期目标

为年度建设目标。每年底在总结分析本年度医疗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对下年度进行全面规划,每月监督落实,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细微的调整。包括:①新技术、新业务开展;②硬件设施的完善;③软件配置的更新;④医师的培养计划,包括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等;⑤亚专科建设成果。

2.中期目标

为3~5年建设目标。在年度建设目标的基础上,规划中期建设目标,每年度检查落实情况并评估应用前景,对前景广阔的目标进行重点培育。包括:①针对存在的临床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应用直接促进临床技术进步;②形成学科的特色优势诊疗技术之一;③知识更新和沉淀,包括发表论文、申报课题和申请专利;④推广应用;⑤申报成果奖励。

3.远期目标

为10年或10年以上的建设目标。在近期和中期目标实现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学科主线(如以影像引导精准微创治疗全身多脏器疾病为主线),与时俱进,不断沉淀学科知识、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引领学科发展前沿、持续改进、开拓创新,创立国内示范、国际一流的新兴微创介入诊疗学科,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型临床医师及学科提供发展平台。

(三)总结与展望

医疗平台是临床学科的核心,具体体现了学科建设水平,因此建设一个强大的医疗平台能够直接为学科生存、发展和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展望介入超声学科医疗平台建设,应瞄准以下方向,以顺应现代化医院管理和当代精准医学发展的趋势。

1.规范化

规范是学科发展的基石。介入超声学科具有治疗手段多样化、有创操作风险高的临床工作特点,提倡遵循现有指南、专家共识及介入诊疗常规开展安全有效的临床诊疗工作,但遵循指南、专家共识并不意味着完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是应根据学科医疗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与国际、国内相关介入诊疗权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根据临床诊疗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建设性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主持或参与更新和完善国际或国内指南、专家共识,推动学科医疗技术和水平持续提升。另外,需特别重视学科从业人员的规范化培训,针对不同诊疗项目的特点,制定合理规范的操作方法和流程[7],利用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网络平台、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推广规范的诊疗技术,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

2.前沿化

创新是学科发展的灵魂。持续创新才能推动学科发展壮大、引领前沿。用发展的眼光去瞄准前沿和追踪前沿,提早布局,不断超越自我,拓展诊疗领域,才能引领学科前沿。注重加强与其他理工医学科之间的交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鼎力合作,用学科交叉的方式创造火花、凝聚思路,不断改进和研发新型诊疗设备和影像引导方式,将介入诊疗技术在个体化综合治疗临床体系中的应用优势最大化,提供更微创、精准的诊疗模式。

3.特色化

特色是学科发展的品牌,是一个学科的名片。一个优秀的学科必须是特色突出且鲜明的学科。必须紧密围绕学科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学科临床特点,开创并持续发展优势特色诊疗技术是学科医疗工作发展的原动力,可以切实解决临床实际需求,推动临床水平飞跃,打造良好学科品牌。以我科为例,医疗平台建设定位在以临床精准微创治疗多脏器疾病为发展战略,以精品亚专科建设为优势,由此为特色技术的培育和成熟指明方向,不断钻研进取、开拓创新,实现最小化脏器功能损伤和最大化患者生存获益的个体化精准诊疗。

4.数字化

数字化是学科发展的未来。医学大数据和影像组学是当今科技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但并非只要是大量的数据就可以采用大数据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需要结合学科临床特色诊疗技术和发展方向,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前瞻性设计适用于大数据和影像组学分析方法的数据存储和调用格式,研发数据检索和分析工具,建立智能识别和预测模型,充分发挥数字化的数据在介入诊疗术前科学规划、术中精准操作和术后准确评估中的重要价值,实现全数字化的学科发展模式。

最后,不容否认的是,学科医疗平台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围绕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诊疗技术为中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沉淀传承知识、培养浓厚学术氛围、持续改进完善技术和自主研发合作创新。另外,医疗平台建设没有绝对固定的模式,应该根据医院临床工作的特点,结合学科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阶段性建设目标并监督落实,搭建出体现自身优势的学科医疗平台,为提高学科总体建设水平添砖加瓦。

总之,可持续发展和坚持前沿创新的数字化医疗平台建设将提供更多微创、有效的特色诊疗技术造福于广大患者,推动介入超声学科在精准医疗的发展方向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