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人才培养政策研究
为做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2015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精神,出台了《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决定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这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基于招录视角的培养政策研究
(一)研究对象
选取江西省某地方医学院校2010——2015年连续6年招收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免费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图1-1)。
“省培生”包括单纯由国家财政出资免去学费和住宿费的免费医学生和由国家财政和省财政共同出资免去学费和住宿费的免费医学生这两种情况,“地培生”是市财政出资免去学费和住宿费的免费医学生。委托培养方虽有不同,但只是财政的资金来源不同,招生的方式是一致的,经过国家高校统一招生,招生计划是放在统招计划中的,唯有“地培”招生批次不同。
图1-1 免费医学生招收人数汇总图
(二)研究方法
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方法,检验水准为0.05。其中,招生的录取“优势值”计算方法是取当年录取学生的平均分与省控线的差值,差值越大表示考试分数高于录取平均分的数值越大,这个指标越高,认为考生对报考免费医学生的意愿越强烈,且生源质量越高。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录取平均分、录取优势值变化趋势
录取分数直接体现考生的考试水平,还能从侧面反映生源质量的高低,更能看出高分考生对报考志向的意愿程度。从图1-2中可以看出,连续6年,省培生的录取平均分均高于省控线分数近20分,地陪生录取平均分也与省控线近一致,表明招生形势较好,高分考生的报考意愿强烈。
图1-2 招收录取平均分变化图
同样,从图1-3中可以看出,连续6年的招收录取优势值呈现上升趋势,这一特点在省培和地培中均有明显体现。这些说明,招生形势十分乐观,“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这项政策深受考生认可。
图1-3 招收录取优势值变化图
2.生源性别、城乡生源的比较
从表1-4中可以看出,省培生和地培生的性别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招生不同性别的考生无差别。
表1-4 不同性别招生人数的比较(单位:人)
从表1-5中可以看出,省培生在城乡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地培生的差异比省培生的差异更大。
表1-5 城乡招生人数的比较(单位:人)
3.以高考分数作为变量的城乡间的比较
从表1-6中可以看出,省培生在城乡间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培生在城乡间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应届学生的高考分数高于城市应届学生的高考分数,表明农村生源的考生比城市生源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认可度更高,报考意愿也更强烈。
表1-6 省培、地培学生高考成绩在城乡间的比较(单位:分)
4.招生录取的生源地与工作地不一致情况
从表1-7中可以看出,连续6年都有存在招生生源地与工作地不一致的情况,省培生的不一致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0.92%,地培生的比例是42.75%。
表1-7 2010—2015年招生生源地与工作地不一致学生人数汇总表(单位:人)
(四)思考与建议
1.县区申报,地市专项
针对免费医学生主要为农村乡镇及社区定向服务的特点,在招生过程中,以县区为单位统筹申报,更有利于招生计划确定的精准度。但在此过程中,需协调好各级卫生与教育等行政部门工作的衔接,尤其是协调好招生过程中彼此之间的责任与义务,保障免费医学生的“入口”和“出口”衔接顺畅,形成基层定向卫生人才机制。同时,针对个别地区因国家或省计划招生计划难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对卫生事业的需求现状,为达到精准服务地方医疗的目的,地市也可根据地方财政状况与人才需求,设立地市专项计划,统一纳入统招计划。同时,为体现责任与义务的统一,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地市专项计划各方协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协商签订。
2.招生集中,线上录取
从数据来看,赣南医学院的招生录取分数的差值近六年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生源质量有保障,考生意愿强烈,学校已经连续培养了六届免费医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赣南医学院的经验来看,地方医学院校在培养基层卫生人才方面本来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密切联系地方卫生事业发展,生源范围有一定的区域性,毕业生就业也有同样的区域性,这就为基层培养卫生人才具备了先天优势。将免费医学生集中在地方医学院校培养,才能更好地集中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卫生人才。只有在院校招录时必须线上录取,狠抓“入口关”,从卫生人才培养源头保障质量,才能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供给质量,惠及民生,承载广大基层群众的健康职责,壮大三级卫生保健网络的网底功能。
3.农村生源,原籍工作
从全国各医学院校招生情况来看,各校招生生源地与工作地不一致学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比例较高,这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因家庭或生活习惯等问题而出现难以扎根基层现象,而原籍工作毕业生,不论是从个人生存,人职匹配,发展前景还是家人意愿,其工作稳定性和服务意愿的主动性均明显强于非原籍工作毕业生。从赣南医学院招录的学生中来看,农村生源学生高考成绩高于城市生源学生的高考成绩,可以看出,农村生源学生的报考意愿高于城市生源学生的报考意愿。因此,在免费医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来自农村,服务农村”的招生理念将很大程度上实现“下得去,留得住”目标,招生农村生源,毕业后回原籍工作必然很大程度上缓解地方人才流失现象。
基层卫生人才紧缺是制约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基层百姓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自2010年开展以来,招生形势一直较好,深受考生欢迎,录取优势明显,为供给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以农村生源为主同时也解决广大农村考生“上学难”、“就业难”的问题,实现双赢的社会效益。
二、中西部省份招录培养政策比较研究
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启动实施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教育部于2014年、2015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中西部地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作为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中西部各省份在实施免费医学生培养政策上,存在不同的落实情况,尤其是在招生录取、教育培养、就业任用、学生权利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和探讨,以期能为我国免费医学生培养政策的完善和落实提供一些建议与对策。
(一)政策环境相同:免费医学生培养政策的背景
1.建设小康社会政策要求加强医学人才的培养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的卫生院考察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才能实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要实现全民的健康,需要深化医疗改革,尤其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是关键,特别是需要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学历层次,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大力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2.中西部落后的现实要求免费培养政策的实施
由于我国中西部落后地区财政经费投入的不足、硬件软件建设的缺失、体制机制的不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仍然薄弱,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接待能力较差,尤其是缺少医学人才,因而迫切需要增强全科医生人才培养。免费医学生培养政策的目标即是培养全科医生,政策提出要“为中西部省份的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一名全科医学生”,以此缓解中西部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推动我国东西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中西部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3.医疗改革的行业要求加强医教协同的配合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全面适应医药卫生事业需要,需重新把握发展节奏,优化调整结构,提高教育质量。2014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有效的医教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医疗卫生、教育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形成定期沟通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促进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改要求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医学教育也要顺应这一趋势,培养适应基层工作的全科医学人才。
(二)政策落实异同:中西部各省政策落实情况
1.招生阳光政策各省略有差异
自2010年免费医学生培养政策颁布实施以来,政策的目标与意义受到中西部各省的一致认可,从总体上看,我国免费医学生招录政策执行到位,政策执行依从性较好。但因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结构复杂,各省在政策解读和落实过程中存在偏差,执行细节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计划完成情况各异:
按照国家政策要求:2010——2015年为中西部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一名拟从事全科医疗的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省级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需求,于上年11月份前确定下一年度定向单位和岗位数,并会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各类免费医学生需求数量计划。各院校则根据需求数量招生,截至2015年有的省份完成了国家计划,有的省则没有完成国家计划,具体数据参见表1-8。
表1-8 2010—2015年中西部各省免费医学生计划招生数表
(2)招生院校多于目录:
公布了68所承担“免费医学定向”培养任务的高校,有的省份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目录外院校,共同培养免费医学生,如湖南省的长沙医学院、云南省昆明理工大学、内蒙古赤峰医学院等。截至2015年,完成招生数最多的院校为新疆医科大学,1700多名,其次为赣南医学院,1500名。辽宁省只在2010年招生,此后再无院校招收免费医学生。
(3)招生专业略有不同:
一是招生的“临床医学”专业表述不一;中西部地区23个省份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免费医学生,表述均为“临床医学”后加括号标注的方式,各省份标注的有:全科医学方向、免费医学定向、医学定向、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学、全科医生等各式各样的表述词;二是除了开设的“临床医学”专业外,有19个省21所培养高校开设了“中医学”专业。河南省与江西省还招收了“预防医学”专业的免费医学生,内蒙古为免费医学生开设了“蒙医学”专业,青海、西藏招收了“藏医学”专业的免费医学生,新疆则招收“维医学”“哈医学”专业的免费医学生。
(4)招生政策存在差异:
订单定向培养计划作为定向就业招生计划,纳入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规模。大部分省份要求报考免费医学定向就业招生计划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本科计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高职计划在高职提前批次录取,能够保证足够生源,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有个别省份如云南省基于省情实施“二单列”,即“单列志愿、单独划线”。
(5)生源要求并未统一:
2014年国家政策规定:“免费医学生面向培养高校所在地全省(区、市)招生,原则上只招收农村生源,在符合投档要求的考生范围内,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生源。”关于生源,大部分省份没有严格限定是否农村生源,因而免费医学生来源农村、城市的比例基本持平;但河北省明确规定只招收农村生源,总分相同时,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生源;在江西省,2010——2015年则明确要求“免费医学生”只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2016年开始取消这一规定,不再区分生源是应届还是历届高中毕业生。
(6)计划完成方法不一:
2014年的国家政策规定:“免费医学生招生生源不足时,未完成的计划可在院校所在同批次补征志愿时重新公布剩余计划,并按补征的考生志愿及录取要求,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直至完成计划。”每个省份在免费医学生补征志愿录取时,录取允许降分的最高限有差异,大部分省份允许二本线下降20分录取,四川则允许定向西藏就业的学生在调档线下40分以内招录。有的省份建立招生“转入机制”,如四川省、山西省允许从非定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按照“自愿报名-审核条件-自动转入”的程序,挑选非定向学生转为定向医学生,完成免费医学生的招生计划。
2.人才培养与学校办学定位一致
各省高校在培养免费医学生的过程中,都重视其基层性、全科性的职业特点与发展需要,坚持培养与基层医疗需要、国家医改趋势相结合,更加适应基层医疗工作。
(1)培养目标与国家医改趋势相结合:
随着“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国家宏观医改工作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职能逐渐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各医学院校在培养免费医学生的过程中,重视其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健康宣传咨询教育、婴幼儿保健管理、孕产妇老保健、传染病防控、慢性病指导等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承担起全科医生的职责,顺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发展趋势。
(2)培养内容与基层医疗需要相结合:
考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状况,突出强调免费医学生动手能力和服务农村能力的培养,注重地方病、常发病以及农村多发病基本诊疗技能的培养,增设农村或地方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急症处理实操等课程,增加见习的机会,延长实践的课时,且在实习去向上,充分考虑免费医学生的特殊性,安排到毕业后到即将服务的县(市、区)人民医院实习一年,并增加为期半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习。
(三)保障机制比较情况
各省均按国家规定的“保障免费医学生毕业生就业入编入岗”的政策制订本省的就业安置实施办法,但具体的实施办法有差异。如有的省份优先保留编制确保免费医学生纳编,做到人人有编,而有的省份则不能完全保证编制,但规定其享受和事业单位编制一样的待遇。此外,还有如下几方面异同:
1.执业范围不同
免费医学毕业生按规定参加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的证书各省也不一样。安徽省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上注明“乡镇定向6年”,甘肃省则在免费医学生的毕业证、执业医师资格证上均注明“乡镇定向6年”;河北省的按相关规定注册为“全科医师”,免费医学毕业生在服务期内,医师执业证书注明执业地点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江西省的免费医学生毕业证、执业医师资格证与非定向医学生没有不同,三年制订单定向医学生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后,可在接受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之后注册为“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2.规培限定差别
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7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免费医学生毕业生必须先接受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且规培3年计入6年服务期内。各省份均按照文件安排免费医学生参加规培,不过规培的具体规定有差别:有的省份如河北省是单位委培免费医学生参加规培,免费医学生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并达到学位授予标准,可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并被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若未通过培训可顺延规培时间,但是顺延期间费用由个人承担,顺延时间不计入基层服务期。而在黑龙江,免费医学生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自主选择报名培训基地;且培训专业限定为全科,在规定时间内未按照要求完成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者,不得顺延培训时间。
3.违约处理不一
对于未按协议完成服务期限的免费医学生,其违约处理各省有轻重。大部分省份均要求违约者如数退还已享受的相关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生活补助费等),并缴纳一定的违约金,记入诚信档案;各省违约金比例多为以上已享受费用总额50%作为违约金,也有省份是定额5000元作为违约金;除此之外,安徽省还规定违约免费医学生名单记入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系统黑名单,省内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其签约年限内不再招聘使用,并记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统黑名单,取消其签约年限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报考资格;并与执业注册以及专业技术职称报考、晋升、聘用挂钩。
4.补助因省而异
各省遵循国家“二免一补”的政策,但具体生活补助标准因省而异:补助金额较高的有:甘肃省规定每年每生6000元,优先保障免费医学生的生活费,内蒙古是每年每生5000元;安徽省则是明确规定补助每年每生3000元作为生活费,广西壮族自治区也规定生活补助不低于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人均3000元);河南、湖南、吉林均为免费医学生提供生活补助每年每生2000元;江西省免费医学生生活补助则较少,中央财政补贴每人每年6000元,用于减免定向生的在校学费和住宿费,剩余为生活补贴,因而免费医学生每人每年只能获得生活补助几百元,且年份不同,补助标准不一。在很多省份,国家计划、省计划、市计划的免费医学生,因为经费来源不同,其补助标准也不一致。
(四)思考与对策: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机制设想
通过比较中西部各省对于免费医学生培养政策的落实异同,发现了存在的个性差异,也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共性问题,建议构建校府合作联动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完善培养机制,建立评价机制,保障免费医学生培养政策的持续落实和良好效果。
1.医教协同、校府合作——加强联动机制
(1)建立府校联席会议制度:
在医教协同的大背景下,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的推进和完善亟须加强校府合作机制建设,主要因为:一方面,免费医学生培养学校与定向医院缺少沟通;对于学校而言,免费医学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是由定向基层医院的工作需求决定的,然而,在实际的学校培养阶段,定向基层医院极少与学校进行交流对接,既未能向学校反映实际的需求,也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同时也不能及时反馈学校“交付”的毕业生在岗表现与问题,不利于免费医学生特殊职业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关于免费医学生的编制、岗位、权利、薪酬、培训、环境、前景的问题,不仅是免费医学生的忧虑,也是学校、政府、社会都极为关心与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由任一单方决定,需要校府合作探讨解决。构建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部门与培养院校共同参与的校府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解决免费医学生培养问题,是免费医学生培养政策落实的重要保障。
(2)建立内部人才流动机制:
目前,许多免费医学生因为招生时生源地与需求地不匹配,对于协议的定向服务地不满意,也有部分省份,因为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偏僻贫苦地区的免费医学生也不愿意回生源地就业,因而对入校既定服务地的规定并不满意,突出表现为在校期间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未来发展前途担心,影响毕业后履约率。建议在“回生源地就业”这一原则基础上,建立免费医学生内部流动机制,根据双向选择原则,允许免费医学生可自主选择服务县域及卫生机构,保证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优先选择定向就业医院,也允许免费医学生内部轮岗、换岗。建立免费医学生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可以形成竞争机制,规范免费医学人才的有效、合理流动。
2.精准培养、确保效果——完善培养机制
免费医学生培养政策的落实,最终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上,因而需要完善免费医学生教育培养机制,以达到以下精准培养的目标:第一,人才计划精准;保证人才培养的计划与基层的需求数量吻合,以免出现免费医学生毕业生无编制难就业情况,也避免有的基层卫生院人才急缺、难以开展业务情况。第二,人才素质精准;在基层调研基础上,不断调整免费医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基层情感,突出核心课程,强化临床实用技能训练,培养免费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重视免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确保免费医学生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第三,培养方式精准;培养院校与基础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计划改革,优化培养过程,创新培养模式,分阶段、分层次落实人才培养计划。
3.实质等效、保证质量——构建评价机制
(1)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首先,建议建立我国的“免费医学生(或全科医生)教育标准”,以此作为各培养院校培养免费医学生的统一标准和尺度,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保证全国免费医学生人才的实质等效;其次,建构以社会第三方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免费医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助于激励培养院校提升教育质量,同时也有助于选拔出具有典范性和指导性的培养成果,为免费医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学改革提供咨询参考、推广应用。
(2)建立全科执业医师考试制度:
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发展较晚,21世纪初,我国医学院校才开始在本科学历教育中陆续设立全科医学专业,目前我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只有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还没有“全科”类别。根据我国医改发展趋势和免费医学生职业发展需要,有必要建立全科执业医师考试制度,让免费医学生在本科毕业时就能参加全科执业医师考试制度,注册为全科执业医师。在全科执业医师考试制度这一指挥棒的影响下,有助于免费医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全科职业素质,最终促进他们与基层医疗工作无缝接轨,无需再接受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同时,也有助于免费医学生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归属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农村(社区)卫生工作,为百姓提供主动的、综合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中美农村医生培养政策比较研究
当前,我国农村卫生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的“短板”,并严重制约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在我国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关键在农村,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卫生人才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卫生人才缺乏问题,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当务之急。农村基层缺少卫生人才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全球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世界各国探索和实施了多种干预措施,为农村地区培养、吸引和保留卫生人才。本研究主要通过比较中美农村医生的培养政策,为我国农村医生培养提供政策参考。
(一)中美农村医生培养政策概述
1.中国农村医生培养政策
目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都较低,主要原因是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缺乏高素质的卫生人才。为解决上述问题,大力培养服务农村的全科医生,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数量适当、质量较高,适应农村医疗卫生需要的卫生人才队伍,逐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能力,是当务之急。2010年6月我国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改社会〔2010〕1198号),计划从201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连续3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该培养项目由政府、医学院校和医学生三方签署协议,政府负责政策的制定和指导,医学院校负责学生的教育培养,学生则需履行协议相关内容,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工作。2015年5月,为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国家下发了《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15〕6号),提出九点意见: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统筹做好免费医学生招生录取工作;落实好免费医学生培养经费;改革免费本科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做好免费医学毕业生就业安排;积极开展免费医学生毕业后教育培训;加强免费医学毕业生就业履约管理;完善免费医学毕业生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
2.美国农村医生培养政策
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临着乡村医师严重不足的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出台乡村医学教育计划,主要包括乡村医师协助计划(rural physician associate program,RPAP)、医师短缺地区计划(physician shortage area program,PSAP)、乡村医学教育计划(rural medicine education program,RMED)几项任务,即为解决居民卫生需求与本地区乡村或小城镇医师短缺之间的矛盾,在本州政府的支持下,以明尼苏达大学、杰斐逊大学、伊利诺斯大学医学院为依托而分别于1971年、1974年和1993年出台相关卫生立法。1971年明尼苏达大学德鲁斯医学院面向三年级医学生每年挑选30~40名医学生作为培养对象,进行为期9个月(36周)的以社区为基础的临床实习。乡村医师协助计划学生以家庭医生课程为主,在农村社区授课,并有奖学金予以补贴。1974年从报考杰斐逊大学的学生中挑选15名学生作为培养对象,他们都有乡村背景或来自乡村,并配有专门的乡村医学教师。在大学第三、四年,为提前了解将来的初级保健工作模式,安排学生到乡村地区进行家庭医学实习和家庭医学门诊高级实习,并享受政府给予的小额补助。1993年以伊利诺斯大学医学院为依托,严格的学生招募和录取过程,每年招生名额大概为15~20名,以乡村社区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学生要进行约16周的乡村社区实习,但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实习基地。实习基地通常会指定一名学生的导师,一般由通过大学师资认证的初级保健医生担任,采取以社区健康服务能力为本的考核方式,以自愿为前提的选择行医地点。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通过乡村医学教育计划,毕业生在乡村地区工作的稳定率为87%左右,它们是美国培养乡村医师的成功模式。纵观美国乡村医学教育计划,美国乡村医生培养的主要方式是从考取其医学院的学生中挑选来自乡村,且愿意到乡村区工作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为了解初期保健工作的运行模式,一般在大学第三年安排到乡村或社区进行的家庭医学及全科医学的临床实践,在学习期间享有助学补贴,毕业后参加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完成全科医师的毕业后教育,然后再到乡村从事医疗工作。
(二)中美农村医生培养政策比较
1.中美农村医生培养政策相同之处
(1)政策机制一致:
政府主导、统筹安排。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作为定向就业招生计划,纳入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规模。报考免费医学定向就业招生计划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免费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免费医学生入学前须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定向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免费医学毕业生报到就业后,均须按照规定参加3年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计入6年服务期内。免费医学毕业生在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优先纳入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美国乡村医学教育计划,在州政府的支持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社区医师紧密配合,以培养全科医师为重点,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每年招生计划大约为15~20人,以来自乡村或者具有乡村生活背景的人作为候选对象。采取以社区为本,社区医师为导师的医学实习模式;学校以专门部门专项负责学生的招生、考核、录取工作,学生在学习期间享有助学补贴,毕业后参加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完成全科医师的毕业后教育,然后再到乡村从事医疗工作。由此可见,两个培养都是由政府牵头提出政策、组织招录、分配就业的,体现了两个国家对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重视。
(2)培养目标一致:
培养农村全科医疗人才。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服务基层群众健康的意识,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基本诊疗能力和相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毕业后经全科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能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美国乡村医学教育计划是在州政府的支持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乡村医师紧密配合,以培养全科医生为重点,以乡村为本、学生为中心进行医学教育,培养一大批高质量的乡村全科医生。两者都以培养农村全科医疗人才为目标。
(3)教育措施一致:
科学安排教学。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服务农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优化课程设置,推进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三者的有机结合,增加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地方病的诊疗防控、中医学(民族医学)常用诊疗技术和计划生育技术的教学内容,加强全科医学理念和专业素质培养,构建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加免费医学生到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见习、实习时间,从而加强免费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美国乡村医学教育计划是要求学生在完成医学生所有必修课基础上,高年级学生还需要必修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咨询与转诊等内容的高级乡村医学课程。学校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社区医疗门诊的机会,以开展乡村社区考察和专题会议的形式进行。学生要进行约16周的乡村社区实习,但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实习基地。两者采取的教育措施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农村医生的培养科学安排教学。
2.中美农村医生培养政策不同之处
(1)招生选拔机制不同:
在美国,申请乡村医学教育计划的学生要经过严格筛选,且要符合全美医学院校招生的要求。首先,申请者要在每年的秋末,向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提交申请表和推荐信,以完成入学申请。申请表可在伊利诺伊大学的农村医学教育网站上下载,推荐信须由来自申请人所在乡村社区的三个推荐人填写完成。农村医学教育计划的初试人员,在11月和12月他们会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复审,挑选候选人的根据是:来自乡村或者具有乡村生活背景、学生干部的工作经历、对本社区生活的关注程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对乡村初级保健事业的责任心。在美国,要成为乡村医学生,除却本科阶段的平均成绩、医学院入学考试的成绩达标等常规性要求外,还必须有属于当地的乡村生源和强烈去乡村服务的意愿,有的医学院校甚至规定学生有不少于8年的乡村生活和居住时间,在面试审核环节中,优先录取有坚定服务农村意愿、家庭也给予强烈支持的学生。中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面向培养高校所在地全省(区、市)招生,原则上只招收农村生源,在符合投档要求的考生范围内,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生源。在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中未硬性规定具体的生源来源和招生选拔条件,也不像美国的如此明确招生规范与流程,且缺乏入学面试审核的环节。
(2)教学内容不同:
美国乡村医学教育计划的学生除了要完成伊利诺伊大学医学生的所有必修课外,还有一个一年级到三年级每月都会有的研讨会和四年级的高级乡村医学课程两部分组成的附加课程。课程反映了基础保健的核心,秉承着居民健康与临床医学相整合的理念。主要包括常见急、慢性病的处理、健康维持、健康教育等知识点和技能。学生四年级时要在实习基地进行16周的乡村社区导师制实习。每个基地向学生提供食宿,并指定一名初级保健医生作为学生的导师。学生在基地实习结束时,导师对学生的病史采集、医患关系、表格书写、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预防保健、疾病治疗管理、临床思维、体格检查八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评价。此外学生还要在实习结束之前完成一个重要的计划,即形成一份计划解决他发现的所实习社区的一个健康需求或健康问题。美国农村医生培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与乡村健康相关的课程,且对实习计划有明确安排,而我国仅要求承担培养任务的学校要根据农村卫生工作需要,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制订教学计划,但未对课程安排和实习安排做特殊要求。
(3)就业契约形式不同:
我国中央财政支持的本科层次免费医学生在招生来源计划中单列编制。免费医学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与培养学校和定向就业所在地的县级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定向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而美国乡村医学教育计划的学生在完成了初级保健住院医师项目培训后都要回到乡村或偏远地区行医,他们将成为服务美国乡村或偏远地区的家庭医生。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契约”,没有行政命令,也没有法律约束,大多数学生最后都是自愿到乡村或偏远地区行医。
(4)奖惩措施不同:
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对培养的农村医学生进行激励和约束的共同举措是奖惩措施。美国的奖励是在学生毕业之后到乡村地区工作三年(或兼职六年)将获得总额高达12万美元的补助金,以此来付清包含其大学期间的学杂费的学生贷款债务,并且可以选择在3年(或6年)后继续参与该计划。若是能够持续,他们将继续获得12万美元的补助金。而我国的奖励是在学生入学后实行免除学杂费并享受在校期间的补助政策。从两种激励办法来看,我国的优惠政策更注重让学生上得起学,而美国的恰恰是保证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的关键。惩罚措施方面,在美国如果违约将面临超过10万美元的巨额经济处罚。而在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后未按协议到农村医疗机构工作,除却要退还已享受的减免教育培训费用和生活补助,缴纳违约金等经济惩罚外,还要将履约情况纳入医师诚信管理,并记入人事档案,若干年内不能去当地医院或省级的医院实习和工作的行政约束,这种行政惩罚力度似乎更强。
(三)中美农村医生培养政策比较的启示
1.更加注重生源选择
在美国,要成为乡村医学生,除却本科阶段的平均成绩、医学院入学考试的成绩达标等常规性要求外,还必须有属于当地的乡村生源和强烈去乡村服务的意愿。在面试审核环节中,优先录取有坚定服务农村意愿、家庭也给予强烈支持的学生。由此可见,美国乡村医师教育计划在选择生源方面将来自乡村并且愿意到乡村地区工作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农村的出生或在农村居住的经历,有利于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和生活环境,从心理上坚定他们去农村工作的信心,树立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决心,我国对在生源选择方面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考虑美国医学院校的做法,通过招生选择农村生源这样一个条件限制,增加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在农村工作的可能性和稳定性。
2.更加注重招生选拔
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在招生选拔中,没有统一明确的制度化招生选拔操作流程,入学条件与入学审核的环节都没有严格限制。这会导致招生不公平,造成某些人低分录取医院院校,更可能使医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服务工作的可能性受到影响。因此,建议增加入学面试环节,规范入学招生流程,借鉴美国的招生办法,通过层层筛选考核,选拔真正有意愿到农村工作的学生,进行农村订单定向培养。
3.更加注重培养质量
建议根据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和要求,组织国内有关专家讨论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统筹安排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增加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和实习计划,构建一套真正适合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从而最终提高培养质量。课程设置参考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强调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三者并重,既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都融入到教学过程,又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反映高等医学教育和农村医生岗位的职业特点。
4.更加注重毕业后的政策支持
我国现行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奖励政策是实行免除学杂费并享受在校期间的补助政策,但没有医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时的相关支持措施,这使得打算毕业后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医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进而“留不住”。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奖励办法,提供给那些毕业后按照协议要求到农村工作的订单定向医学生一定的经济资助或奖励,如住房补贴、收入补贴等,同时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社会保障、职务晋升等诸多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发展,有效解决农村卫生人才短缺的现象,真正为农村基层留住医疗人才。
四、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比较研究
2010年6月2日,为做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改社会〔2010〕1198号),决定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2015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和《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精神,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培养工作主要由举办医学教育的地方高等学校承担。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国办发〔2007〕34号),之后又陆续发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教师〔2010〕2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0〕3号)和《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2号)等文件,免费师范生政策在我国开始实行。免费师范生培养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部属师范大学承担,2013年新增省部共建师范院校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新增省部共建师范院校福建师范大学。
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培养开始都是国家层面布置实施,2010年地方免费医学生同步实施,2012年免费师范生在全国推广,因此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培养都有国家和地方项目。为便于比较,此文仅讨论国家项目。由于措施都是针对免费教育资源的改革,对我国的教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两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鲜明的区别,比较讨论对于修订和完善我国免费教育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政策内容比较
1.政策背景比较
免费医学生最早是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提出“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2010年《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又明确指出“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环节,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途径”。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2015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建立全科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精神,教育部等6部门提出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
免费师范生源于2006年5月4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学生时学者的建议,教育部师范司成立调研组分赴全国各地,经不断研讨与完善。2007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按照国务院要求,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与六所师范大学一起共同研究制订实施办法。5月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国办发〔2007〕34号),提出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背景比较。医疗与教育都是民生工程,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医疗与教育“软件”建设与硬件条件相比,相对薄弱,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与教育的需求,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中西部农村地区制约基层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在此背景下,国家逐步出台系列免费教育政策来提高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医疗与教育人才队伍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背景都是一致的。
2.政策目标比较
免费医学生培养目标在原卫生部办公厅制定的《2010年中西部地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管理方案》(卫办科教发〔2010〕138号)中明确培养项目是“通过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为农村培养和输送合格医学毕业生,逐步提高和改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推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推动了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根据本地农村卫生实际需求,探索实践基层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中西部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一名拟从事全科医疗的医学本科毕业生则是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的具体目标。
免费师范生培养目标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中明确指出:“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免费师范生教育旨在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水平,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并发挥对全国师范院校的引领作用,通过部属师范大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方面作出示范,逐步建设统一的教师教育共享平台,为免费师范生培养及其攻读教育硕士远程教育以及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支持服务,此外,为有志于改变家乡教育的贫困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机会。
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培养目标比较。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基层服务水平,探索实践基层人才培养新模式是两者的共同目标。免费师范生更进一步提出了培养教育家,形成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的目标。免费医学生培养目标则更具体、更精确,明确提出为中西部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一名拟从事全科医疗的医学本科毕业生。培养目标制定是人才培养过程实施的首要任务,目标明确则培养内容的安排有了方向,培养机制措施保障有了引导。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都是明确的。
3.政策覆盖范围比较
2010年至今,免费医学生培养的面向省份、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负责培养院校数见表1-9。免费医学生培养面向省份2010年为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辽宁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后变化情况是,2011年、2012年辽宁省未纳入,2013年河北省、辽宁省未纳入,2014年重庆、辽宁省未纳入,2015年辽宁省未纳入。免费医学生招生专业主要为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自2011年开始增加民族医学专业,至2015年增加到4个民族医学专业。免费医学生招生计划根据本地区免费医学生需求数量计划确定,2010年将免费医学生招生计划纳入度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规模,2011年始在不增加承担免费医学生培养任务高校专业招生规模的基础上调整招生结构,2010——2015年共招收32 295人。为保证免费医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原则上承担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培养任务的高校在2010年承担培养任务的高校范围内确定,承担培养任务高校随面向省份变化而变化,最多时达71所,承担培养任务高校中部属高校有兰州大学。
表1-9 免费医学生培养的面向省份、招生专业、招生计划、负责培养高校数
2007年至今,免费师范生培养的面向省份、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负责培养院校数见表1-10。免费师范生培养面向是各省份。招生专业是师范类专业。2007——2015年共招收8万多名免费师范生,其中2012——2015年未公布招生人数。免费师范生负责培养高校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6所部属师范大学,2013年新增省部共建师范院校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新增省部共建师范院校福建师范大学。
表1-10 免费师范生培养的面向省份、招生专业、招生计划、负责培养高校数
注:*未公布招生人数
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政策覆盖范围比较。免费医学生培养主要面向中西部地区,培养学生数年均5000人,招生是在不增加培养高校专业招生规模的基础上调整招生结构,培养院校数多,主要由地方院校承担,目的就是要推动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探索实践基层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面向基层的卫生人才同时也是地方高等医学院校的办学定位。按2010年统计全国有39 000个乡镇卫生院,2010——2015年共招收32 295名免费医学生,不计地方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总体上已基本完成国家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一名全科医生的培养任务。当然已培养免费医学生中存在生源结构不合理、能否下得去等问题。免费师范生培养面向各省份,招生量大,专业覆盖师范类专业,培养院校数少,主要由部属院校承担,目的就是要通过部属师范大学的试点,积累经验,建立制度,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但是培养面向基层的教育人才不是部属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这种错位发展就可能会导致培养的人才就业不到位。总体上免费医学生和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覆盖面是到位的,但微观层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4.政策协议比较
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培养协议比较。以教育部、原卫生部提供两者协议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免费医学生在文件规定中提到服务期内,可在本省(区、市)农村基层卫生机构之间流动,基层卫生医疗单位服务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周转住房,但协议中未明确。医学生毕业后教育是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5+3”的方案中提到毕业后教育,但与卫生部门协议中未明确毕业后教育相关政策,特别是三年制免费专科生的毕业后教育均未涉及。免费师范生培养目的不但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更要培养教育家,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招生录取环节先寄发通知书,更人性化;学生在校期间可进行专业的二次选择,转入免费教育,利于有志从事师范教育的学生发展;服务期内可流动,有利于学生成长;可在职学习,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有利于学生在职提高;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参加,明确了其配合招生录取,有利于政策的落实;协议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保有编有岗,组织双向选择,落实任教学校,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周转住房,有利于促进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这些都有利于免费师范生,相对更符合学生发展要求。但是,服务年限比免费医学生长,违约处理相对免费医学生更苛刻。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协议样本明确了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培养政策的落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协议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后期责任部门落实,维护协议严肃性任务很重。
(二)政策实施比较
1.招录政策比较
免费医学生招录按《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1198号)和《关于做好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和招生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0〕141号)规定:“免费医学生订单定向招生计划在有关学校的招生来源计划中单列编制,计划性质为免费医学定向”。“免费医学定向招生计划由各省级招生办公室统一向社会发布,单列志愿,单独划线,在本科提前批录取。生源不足时,未完成的计划可在院校所在同批次补征志愿时重新公布剩余计划,并按补征的考生志愿及录取要求,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在《关于做好2011年中西部地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预通知》另规定:“免费医学生定向招生计划面向生源地全省(区、市)招生,主要招收农村生源,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生源,录取要直至完成计划”。在《关于做好2013年中西部地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通知》再次明确规定免费医学生招生:“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原则上只招收农村生源”。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2015年7月29日的推进免费医学定向生免费培养及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中提到,从高校招生录取情况看,一是报名踊跃,订单定向医学生的第一志愿录取率在95%以上;二是录取分数高,绝大多数高校每年录取最低分都超过了学校所在地的二本线;三是录取生源以农村学生为主,每年录取的农村学生生源比例都超过70%,这项工作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免费师范生招录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规定:“择优选拔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教育师范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7〕4号)规定,招生安排在提前批次进行录取。《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8级免费教育师范生招生签约等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8〕7号)规定:“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各地教师需求情况,合理确定免费教育师范生招生计划。可依据有关规定,提出本校免费教育师范生招生体检标准要求并在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保证录取的免费教育师范生具备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身体条件”。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2007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上的讲话提到,2007年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招生工作取得圆满成功,考生认同度高,报考踊跃,生源质量整体好于往年。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招生计划顺利完成,向中西部倾斜得到落实。免费师范生来源地区,中西部20个省份占到90.8%。其中西部占58.0%,比2006年提高了17.8%;中部占32.8%,比2006年降低了8.7%。②生源数量充足,考生报考踊跃。重点线上报考免费师范生人数大大超出计划招生数,均达到数倍以上。③生源质量良好,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提档线平均高出省重点线约30分。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平均成绩高出省重点线约41.7分。④生源结构得到改善,农村优秀生源比例提高,男生比例增加。生源结构的积极变化,有利于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回所在省份任教,有利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招录政策的比较。免费医学生招录政策更加详尽,从招录的计划性质规定;明确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原则上只招收农村生源;生源不足时降分录取原则;要求录取要直至完成计划。免费师范生的招录原则相对笼统,只提出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和录取具备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身体条件。国外免费生只招录农村生源,同时安排面试,招生计划根据生源确定。有研究报道,农村生源的考生更能到基层服务。由于我国的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目的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因此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招录要改变政策,不是原则上只招收农村生源,而是只招收农村生源,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确定。这样一有利于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二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有志于改变家乡医疗、教育的贫困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机会。
2.学生资助比较
免费医学生资助按《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1198号)规定:“免费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学费、住宿费标准按照当地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生活费补助标准由各省结合实际确定,原则上不低于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在医疗卫生支出中统筹落实。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年6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优先用于免费医学生的生活费补助”。《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15〕6号)提出:“落实好免费医学生培养经费。中央财政予以经费补助并将适时调整生均补助标准。免费医学生的生均拨款正常划拨”。
免费师范生资助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规定:“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安排2007年师范生免费教育经费的通知》(教师厅〔2007〕3号)明确:“师范生免费教育经费拨付标准为12 000元/(生·年),按照免费师范生实际录取人数一次性拨付。其中,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而给予学校的补助经费标准为8000元/(生·年)。师范生生活补助经费标准为4000元/(生·年),学校按每月(共10个月,寒暑假除外)每人400元标准足额发放给免费师范生”。《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2号)提出,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免费师范生生活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资助政策的比较。两者均是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但是两者的标准不一样,免费医学生标准为6000元/(生·年),免费师范生标准为12 000元/(生·年),其中,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为8000元/(生·年),生活补助经费标准为4000元/(生·年)。但免费医学生的生均拨款正常划拨,相比较免费医学生更多受益。两者均要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生活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资助政策对学校、学生都是利好的、灵活的。
3.人才培养比较
免费医学生培养按《关于做好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和招生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0〕141号)规定:“承担培养任务的学校要根据农村卫生工作需要,改革培养模式,制订专门的教学计划,加强面向农村需要的全科医学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适当增加中医学(民族医学)教学时数和计划生育技术相关内容”。《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15〕6号)明确:“改革免费本科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深化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服务基层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
(1)完善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服务基层群众健康的意识,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基本诊疗能力和相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毕业后经全科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能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
(2)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要根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优化课程设置,统筹安排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推进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增加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地方病的诊疗防控、中医学(民族医学)常用诊疗技术和计划生育技术的教学内容,加强全科医学理念和专业素质培养,构建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加强免费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
改革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计划,加强基层实践教学基地能力建设,优先考虑承担免费医学生培养任务的高校附属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增加免费医学生到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见习、实习时间。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2015年7月29日的推进免费医学定向生免费培养及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中提到,承担培养任务的高等医学院校,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订单定向医学教育改革:一是广泛开展调研。摸清乡镇卫生院对医疗人才的需求。根据基层全科医学人才的服务特点,制定目标定位,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二是加强基地建设。一些高校通过联合控线等多种形式提升区县、社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实践基地临床带教水平,着力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三是建立专门的教学组织。一些高校设置了全科医学院,有针对性地加强订单定向医学生的组织管理和教学管理。四是建立导师制。一些高校为订单定向医学生专门配备了指导教师,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打牢学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思想基础。如承担免费医学生培养的赣南医学院突出定向医学生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诊疗技能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习期1年半中有50周为临床医学专业实习,20周预防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实习,以保证定向医学生毕业后能够向农村及社区提供“六位一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卫生人力资源要求。广西医科大学着重加强动手能力实践,采取的是“3.5+1.5”的模式,即前3年半为理论学习,后1年半为实习期。辽宁医学院对农村订单医学的培养采取“3+2”教学模式,即采取3年的理论课学习加2年的临床见习和实习方式,把订单医学生的实习、实训增加到88周,突出农村订单医学生实践教学的比重与重要性,以达到最初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毕业后就是能投入使用的全科医生。
免费师范生培养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规定:“部属师范大学要抓住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良好机遇,围绕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特别要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精心制订教育培养方案。要安排名师给免费师范生授课,选派高水平教师担任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建立师范生培养导师制度。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师范生在校期间到中小学实习半年的制度。要通过培养教育,使学生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长期从教的职业理想,为将来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打下牢固的根基。要把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作为评价师范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在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的部属师范大学给予政策倾斜,进一步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2号)提出:“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部属师范大学要选择一批县(区)开展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构建师范大学、地方人民政府与中小学校共同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要到试点学校进行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安排更多名师给免费师范生上课,聘请优秀中小学教师应不少于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人数的20%。继续支持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发展,探索优秀教师培养新模式,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免费师范生教育通过一系列实践和探索,6所师范学校初步建立了创新性的免费师范生教育课程体系:东北师范大学成立了由一批多年从事教师教育研究的专家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委员会,积极开展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等工作。同时,为免费师范生集中配备优秀师资,规定师范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由教授、副教授来承担。西南大学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专门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模块,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等组成的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在教育部的部署指挥下,6所部属师范院校联合实施了教师教育创新平台计划,建设包括“免费师范生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远程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共享”等三个应用系统在内的全国教师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在建设和分类实施技能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基础上,为免费师范生专门设计和实施了“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贯穿在师范生四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西南大学建立了“四年一贯”的师范教育实践教学制度,构建由教学观摩、教学见习、教育教学实习等组成的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到中小学进行为期半年的教育教学实习制度。学校与部分重点中小学建立了课堂视频同步直播系统,免费师范生不出校园便可在线观摩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此外,西南大学还与西部地区7个地级市(区)签订协议,共建教师教育创新西南实验区,并与33个中小学签约建设试验区示范基地。
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培养比较。两者都是围绕培养目标,大力推进免费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加强学生服务基层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要求特别根据基层的要求,精心制订教育培养方案,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基层实践教学基地能力建设,构建协同培养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免费师范生培养更是把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作为评价师范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在免费教育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部属师范大学给予政策倾斜,进一步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
4.就业、违约情况比较
免费医学生就业按《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1198号)规定:“免费医学生毕业后,应按照入学前签署的定向就业协议,到生源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到,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有关规定与之签订聘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实行合同管理。免费医学生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可在本省(区、市)农村基层卫生机构之间流动。免费医学生毕业后未按协议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减免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同时将违约事实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并建立免费生的诚信档案”。《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15〕6号)明确:“切实做好免费医学毕业生就业安排。可在县域行政范围内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流动。不能毕业的免费医学生,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减免教育费用和生活补助;延期毕业的,延续学年内的相关培养费用由学生本人承担。毕业及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后未按协议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免费医学生,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减免教育培训费用和生活补助并缴纳违约金”。
2015年首批国家免费医学生毕业,按有关规定免费本科医学毕业生报到就业后,均须按照规定参加3年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免费专科医学毕业生均须按规定参加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培训期间的人员管理、待遇、经费保障等政策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虽然参加规培,暂时未到协议单位就业,据报道免费医学生仍遇就业尴尬和遭遇史上更难就业季,说明免费医学生的就业还有很多问题。
免费师范生就业、违约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规定:“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有关省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做好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各项工作,确保每一位到中小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有编有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用人学校与毕业生在需求岗位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切实为每一位毕业生安排落实任教学校。各地应先用自然减员编制指标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必要时接收地省级政府可设立专项周转编制。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可在学校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教师〔2010〕2号)明确:“按照国办发〔2007〕34号文件规定,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所需编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掌握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情况,会同机构编制部门在核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额内,提前安排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编制计划”。《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的通知》(教师厅〔2011〕1号)规定:“加强履约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属师范大学和免费师范毕业生要严格履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未按《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规定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国家核拨的师范生免费教育经费,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各省应在免费师范生毕业离校后受理违约事宜”。《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师厅函〔2013〕1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师厅函〔2014〕18号)提出:“切实加强履约管理。未能履行协议的免费师范毕业生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已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由培养学校取消学籍。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免费师范生毕业离校后受理违约事宜,负责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免费师范生毕业生诚信档案,公布违约记录并记入人事档案。严格规范跨省就业。
2007——2014年,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共招收近8万名免费师范生,其中4.5万名毕业生中有90.8%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据《人民日报》记者从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7个省区的教育部门采集到了首批当地生源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数据。不完全统计:在17个省区的4821名免费师范生中,有41名毕业生违约,约占0.9%。另有266人出现了跨省就业、休学、无法正常毕业等情况。除了青海仍然有85名毕业生的任职学校层级尚待确认之外,在17个省区4821名免费师范生中,留在省会城市及地级城市任教的毕业生超过2500名,占比超过51.9%。因统计口径不一致,浙江无法明确在农村学校任教的具体人数。在其余的16个省区中,在农村学校任教,仅占16个省区首批免费师范生总数的4.1%;在福建、山西、甘肃、贵州、青海、海南、山东、宁夏、内蒙古和广东10省区,无一名免费师范毕业生站上农村学校的讲台。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2013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在生源地的地级和县级市工作的比例分别为50.13%和33.98%,选择省会城市学校就业的占比为9.82%,而去农村中小学任教者很少。
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就业、违约情况比较。由于免费医学生因参加规培毕业后教育,学生的就业与违约情况目前未见报道,但可预见免费医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从免费师范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当初的培养造就优秀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家,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政策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能否造就教育家,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还需假以时日。但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地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十年。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的协议要求与现实有很大出入。可见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的就业与当初目标有出入,培养效果有待评估,违约情况总体在能容忍范围内。
(三)毕业后教育政策比较
免费医学生毕业后教育按《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1198号)规定:“免费医学生毕业后,按有关规定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等培训,并完成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15〕6号)明确:“要积极开展免费医学生毕业后教育培训。培训期间的人员管理、待遇、经费保障等政策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经招收录取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书》者,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或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时间计入6年服务期内。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并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临床医师,可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并被授予临床医学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免费医学毕业生按规定参加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按相关规定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全科助理医师”。
师范教育依据世界师范教育的发展与趋势,结合目前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实际,师范教育结构由中师、师专、师院(师大)三个层次所组成的师范教育层次组成。师范教育模式日益开放化,从一元封闭走向多元开放。教师职业日趋专业化。师范教育体系日渐一体化,职前职后教育贯通。师范教育没有毕业后教育一说,为便于比较,暂将专业学位教育与之进行比较。免费师范生专业学位教育按《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0〕3号)规定:“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工作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考核录取。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采取在职学习方式,实行学分制。未按《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部属师范大学可以取消学籍”。
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毕业后教育比较。免费医学生毕业后教育是按照医学教育规律要求执行的,因为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医学毕业生,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才是医生。免费医学生的毕业后教育对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性化,规培的3年计入服务期,同时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取得专业学位。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采取在职学习方式,实行学分制。两者的专业学位都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四)职业发展政策比较
免费医学生职业发展按《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15〕6号)明确:“完善免费医学毕业生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免费医学毕业生注册全科医师后可提前一年晋升中级职称。职称晋升放宽外语要求,不对论文作硬性规定,把接诊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作为免费医学毕业生职称晋升的重要因素。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优先纳入全科医生特岗计划。业务培训时,要优先安排免费医学毕业生。对服务满6年、愿意继续留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免费医学毕业生,绩效工资分配倾斜。公开招聘时,优先聘用”。
免费师范生职业发展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规定:“各级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对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2号)明确:“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专业发展。符合条件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可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和与教学相关的学术性硕士学位。免费师范毕业生工作满一学期后,个人提出攻读硕士学位申请,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并批准,培养高校根据任教学校考核结果和本科学习成绩,通过综合考核后录取。符合条件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职业发展比较。免费医学生的职业发展国家给予的政策比较明确,注册全科医师后可提前一年晋升中级职称;职称晋升放宽外语要求,不对论文作硬性规定;优先纳入全科医生特岗计划;业务培训优先安排;服务满6年绩效工资分配倾斜;公开招聘时优先聘用。免费师范生要求各级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对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区别在于免费师范生是培养造就优秀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家,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对于到农村从教的师范生,国家有国培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特岗计划等扶持措施。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发展政策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对免费生是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但对比国外吸引人才到基层工作的条件,我国的优惠政策还差很远。薪酬方面的优惠政策美国、英国都有报道乡村医生的工资比总统还高。
(五)保障机制比较
1.府校合作机制比较
自2010年启动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7.3亿元,支持招收3万余名免费医学生,并重点向新疆、西藏等偏远贫困地区倾斜,目前在总规模上已实现为中西部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一名免费本科医学生的目标。为做好免费医学教育工作,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坚持需求导向,加强医教协同,采取了多项举措,推进免费医学人才培养。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部五部委发布《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1198号)明确,省级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提出需求数量计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商卫生、发展改革部门确定培养学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联合与学校签署培养协议。未按协议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具体办法由省级卫生、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履约管理。原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关于2010年中西部地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办科教发〔2010〕138号)提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就业和管理工作。督导补助经费专款专用、合理使用。负责本省(区、市)项目的监督管理和总体评估。《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通知》(卫办科教函〔2010〕513号)提出,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酌情对协议进行修订。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15〕6号)协作部门增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并对各项政策落实提出要求。
2015年7月2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召开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及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进一步做好免费医学生培养及就业安置等工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刘谦、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出席会议并讲话。刘谦指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大政策,是“保基本、强基层”、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各地要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以钉钉子的精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林蕙青强调,加快培养高素质全科医疗人才是强基层的关键所在,各级教育部门和有关高校要加大改革力度,持续深入推进免费医学教育工作。要统筹解决好本地生源“上得来”的问题,要深化解决好“用得上”的问题,要积极解决好“下得去”的问题,要推动解决好“留得住”的问题,要持续解决好“有发展”的问题。
免费师范生府校合作机制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教育部、财政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人事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规定:“各级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对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中央财政对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中西部地区给予一定的支持。地方政府和农村学校要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周转住房。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应细化实施办法,把师范生免费教育各环节各方面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教师〔2010〕2号)提出:“就业工作由有关省级政府统筹,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并实施就业方案,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指导、落实工作岗位、办理派遣和接收工作;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免费师范毕业生人事接转工作;省级机构编制部门负责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编制;省级财政部门负责落实相关经费保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履约管理。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建立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机制。省级政府要加强领导,统筹相关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2号)提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要求,负责组织双向选择。建立健全跨部门工作机制。教育部门牵头负责免费师范生招生、培养、就业指导、落实工作岗位、办理派遣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免费师范毕业生人事接转和报到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在核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额内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编制;财政部门负责落实相关经费保障。部属师范大学要加强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和师德教育,确保培养质量”。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此项政策自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成效。2007——2014年,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招收近8万名免费师范生,目前已有4.5万名免费师范毕业生走上中小学任教岗位,其中90.8%到中西部任教。免费师范生政策制定之初,规定免费师范生就业有编制,但在具体执行上,各个省份实施力度不一,落实到具体用人的中小学更是情况复杂。2011届、2012届、2013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中,分别有11%、19%和15%的比例无编制。落实编制还涉及岗位的空缺以及各地教育、人事、财政部门的全程参与,需要给予重视。
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府校合作机制比较。免费医学生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五部委发布。省级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提出需求计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商卫生、发展改革部门确定培养学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联合与学校签署免费医学生培养协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履约管理。2015年增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召开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及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进一步做好免费医学生培养及就业安置等工作。实际操作中有不少困难。免费师范生府校合作机制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教育部、财政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人事部。规定各级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就业工作由有关省级政府统筹,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并实施就业方案,落实保障措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指导、落实工作岗位、办理派遣和接收工作;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免费师范毕业生人事接转工作;省级机构编制部门负责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编制;省级财政部门负责落实相关经费保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履约管理。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建立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机制。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府校合作机制是全面的、协同的,为推进免费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就如同我国很多政策实施难在“最后一公里”一样,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府校合作机制在基层问题很多,需要进一步加强各责任部门的落实。
2.激励机制比较
(1)免费医学生激励机制体现在:
1)招生录取期间:订单定向培养计划作为定向就业招生计划,纳入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规模。免费医学生原则上招收农村生源,在符合投档要求的考生范围内,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生源。对参加高考统一录取的考生,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录取。本科计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高职计划在高职提前批次录取。生源不足时,未完成的计划可在院校所在同批次补征志愿时重新公布剩余计划,并按补征的考生志愿及录取要求,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直至完成计划。
2)在校学习期间:免费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学费、住宿费标准按照当地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生活费补助标准由各省结合实际确定,原则上不低于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中央财政予以经费补助并将适时调整生均补助标准。
3)毕业后教育:免费本科医学毕业生报到就业后,均须按照规定参加3年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免费专科医学毕业生均须按规定参加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培训期间的人员管理、待遇、经费保障等政策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经招收录取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书》者,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或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时间计入6年服务期内。
4)就业与职业发展: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免费医学毕业生,注册全科医师后可提前一年晋升中级职称。职称晋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放宽外语要求,不对论文作硬性规定,把接诊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作为免费医学毕业生职称晋升的重要因素。对按协议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免费医学毕业生,主管部门及其所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政策落实有关工资待遇,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周转住房。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免费医学毕业生,优先纳入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在开展或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时,要优先安排免费医学毕业生,鼓励其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对服务满6年、愿意继续留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免费医学毕业生,所在单位要在绩效工资分配上予以适当倾斜。对服务满6年的免费医学毕业生,在城市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开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2)免费师范生激励机制体现在:
1)招生录取期间:部属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择优选拔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2)在校学习期间: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建立免费师范生生活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优秀免费师范生可享受其他非义务性奖学金。健全免费师范生录取和退出机制。适当增加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自主招生人数。制定在校期间免费师范生进入、退出和转专业的具体办法。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可按规定转为免费师范生。录取后经考察不适合从教的少数免费师范生,入学1年内可按规定程序调整到非师范专业。
3)就业与职业发展:有关省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做好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各项工作,确保每一位到中小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有编有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用人学校与毕业生在需求岗位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切实为每一位毕业生安排落实任教学校。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可在学校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国家计划在职学习专业课程,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符合条件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间仍然享受派出学校原工资福利待遇。地方政府和农村学校要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提供周转住房等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
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激励机制比较。免费医学生在招生录取时是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在校学习期间是免学费、免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毕业后教育是直接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符合条件可授予专业学位,就业后注册全科医师后可提前晋升中级职称,优先纳入全科医生特岗计划,愿意继续留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在绩效工资分配上予以适当倾斜,同等条件下招聘优先聘用。激励机制达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达到了“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有发展”的目的。
免费师范生微观层面上,免费师范生任教一定时间后,可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或报考公职人员给予加分,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及其发展空间仍是很多任教教师的主要顾虑。中观层面上,免费师范生旨在通过部属师范大学的试点,积累经验,建立制度后逐步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推广,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宏观层面上,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体现了教师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利于推动师范学校深化改革和创新;在社会上引起尊师重教的社会效应,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引领作用的带动下,北京、新疆、西藏等地师范专业学生全部实行免费教育,上海、江苏、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在部分师范院校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江西、湖南等地开展免费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工作,广东、甘肃等地实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海南、广西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合作免费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全国有22个省(区、市)开展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每年约有3万名师范生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的激励政策与就业情况一样,对比国外免费人才的培养激励政策仍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研究,要制定出实实在在足够吸引力的政策。
3.约束机制比较
免费医学生约束机制按《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1198号)规定:“免费医学生在获取入学通知书前,须与培养学校和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免费医学生在学期间户籍仍保留在原户籍所在地。免费医学生毕业后未按协议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减免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同时将违约事实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并建立免费生的诚信档案”。《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15〕6号)规定:“毕业后户籍可按有关规定迁入定向就业所在地区。加强免费医学毕业生就业履约管理。不能毕业的免费医学生,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减免教育费用和生活补助;延期毕业的,延续学年内的相关培养费用由学生本人承担。毕业及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后未按协议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免费医学生,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减免教育培训费用和生活补助并缴纳违约金。省级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免费医学毕业生的履约管理,履约情况纳入医师诚信管理,公布违约记录,并记入人事档案。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与学生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中对违约金给予明确,毕业后未按本协议规定时间报到或未按要求时间到定向服务单位工作,须退还已享受的减免教育费用并支付相当于前述教育费用50%的违约金。未履行完成约定服务期限应当按每少服务1年支付1/6所享受的减免教育费用的比例退还教育费用,并支付相当于前述教育费用50%的违约金。服务期内变更执业地点或改变服务单位的,按每少服务1年支付1/6所享受的减免教育费用的比例退还教育费用,并支付相当于前述教育费用50%的违约金”。
免费师范生约束机制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2号)规定:“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国家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免费师范毕业生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履约管理,并建立免费师范生的诚信档案。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0〕3号)明确:“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如未按《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部属师范大学可以取消学籍”。在免费师范生、部属师范大学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违约情形及处理中规定:“毕业后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应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超过时限须按每天1‰的比例支付滞纳金。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未满十年且未经丙方同意的,在离开教育岗位之日,按不足服务年限每年10%的比例一次性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超过时限须按每天1‰的比例支付滞纳金”。
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的约束机制比较。两者都是承诺毕业后工作年限,从权利与义务对等角度都是题中之意,从国外免费教育经验也有可借鉴之处。日本定向医学生进入学校时,每个学生必须同校方签订协议。学生毕业后回原所在地指定的医疗机构服务时间是学制数的一倍半。澳大利亚定向免费培养的医学生与医学院校签订合同需要到合同地点工作五年后才能返还学费。但配合“边远地区地理分级标准”,到边远地区工作的医学生的学费返还年限将可以适当缩短,显示出政策的灵活性和弹性。
4.退出机制比较
免费医学生培养未规定学生退出、转入机制。免费师范生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2号)规定:“部属师范大学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师范生免费教育相关政策,制订在校期间免费师范生进入、退出和转专业的具体办法。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证质量”。免费师范生规定了在校师范生第二年的转入机制。
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退出机制比较。两者都缺乏明确的退出、转入机制,不利于人才培养。我们应当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免费教育相关政策,制定、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以保障学生的权利,为免费教育政策实施创造条件。
(六)启示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看到,不论是免费医学生培养,还是免费师范生培养,均是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及医疗卫生需求而进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项公益性与惠民性较强的人才培养工程,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推动地方经济、改善基层教育及医疗现状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通过这两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彼此即可以相互补充,又可以相互借鉴,其经验尤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策制定与实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政府主导,政策导向、目的明确是前提
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积极、全程的参与成为了这两种人才培养顺利实施与成功的关键,也是整个人才培养的前提与基础。这主要体现为三点,首先,政府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从顶层设计上为整个人才培养保驾护航;其次,政府在资源整合,制度设计、财政支持、编制核定等方面均为主导地位,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第三,为进一步加强或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出台各类政策指导意见,为学生、院校或其他利益方指明了方向。因此,政府主导,政策导向、目的明确构成了整个人才培养的基础,没有政府的主导,就没有了方向与目标,人才培养也很难落到实处。
2.适应国情、满足基层、注重生源是基础
适应国情、满足基层、注重生源是整个人才培养的基础。首先,任何的一种人才培养改革均应是特定历史或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因此,如何根据国情,满足现实需求是人才培养的目的与基础。免费医学生和免费师范生是针对我国基层和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教育薄弱以及医疗相对落后状况而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其次,不论是免费医学生还是免费师范生均适应与满足了地方尤其是基层教育及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推动了地方文化与医疗的发展与进步。第三,让人才“下得去”“留得住”是免费师范生培养以及免费医学生培养共同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实践证明,“从基层来,回基层去”是实现“下得去”“留得住”的有效办法,因此,注重生源也是实现基层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3.权利合理、义务尽责、协议维权是要求
不论是免费医学生,还是免费师范生,在入学前均需签订就业协议书,协议书是各相关利益方的权利与义务的一种约定,它在规范行为、履行义务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协议书中对各利益相关方的权利规定应合理,义务清晰。只有这样,各利益相关方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过程中,才能做到尽职尽责,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往良性循环发展;同时,协议书作为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对于各种侵权行为,利益相关方也可以根据协议书规定进行维权。
4.科学培养、连续统一、确保质量是规律
科学培养、连续统一、确保质量,这是作为免费医学生及免费师范生培养的一般规律,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首先,应及时革新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应用、实用为导向,以人才服务对象特点,充分听取与尊重人才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与建议,重新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运行机制;其次,在实施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学生入学到就业,学校、政府及用人单位均应给予全程关注,从严要求,规范管理;第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终身学习与培养的过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应是连续统一的,因此,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才培养阶段的衔接性,构建好人才培养终身教育体系,确保人才质量的连续性。
5.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行合一是核心
根据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经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做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行合一,这是整个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首先,不论是基层合格医生还是中小学教师,都对德育有很高的要求与标准;胡锦涛同志指出:“德”是做人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其次,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的是高等教育应对新时期下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较快适应未来工作的学习能力,具有胜任未来工作的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也是他们在以后走上岗位的立足之本。第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免费医学生和免费师范生过程中,应着重培养他们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新方法、新举措,并且能够对知识、技术进行再加工转化成新的生产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增强他们从医或从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能上得来、能下得去、能留得住是目的
培养“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人才是整个人才培养的目的。统筹做好招生部署工作,解决好本地生源“上得来”,从实际情况看,从本地生源中招生,有利于学生回到家乡、扎根基层,因此,优先安排本地生源的计划,优先招收本地学生,特别是优先招收本地农村户籍的学生,要加大免费生培养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时将相关的政策信息向考生和公众公布解读;切实落实好毕业生的就业道路,解决好“下得去”,要增强责任机制,加强免费生诚信和履约责任的教育,加大力度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就业手续的办理,确保毕业生能按照他们入学前签署的就业协议报到就业;创新就业中的管理模式,解决好“留得住”,要积极探索提高基层吸引力,促进免费医学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的有效机制。需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得到感情留人,也要得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
7.国家引领、地方主导、基层配合是机制
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国家引领,地方主导、基层配合三方共振的良好机制,有效地保障了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首先,国务院、各部委根据国情,先后发布于推出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国办发〔2007〕34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教师〔2010〕2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0〕3号)《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意见的通知》及《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改社会〔2010〕1198号)等系列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其次,地方政府作为主导方,根据国家指导文件,协调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具体制订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第三,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基层的积极主动、密切配合也有效地保障了免费师范生以及免费医学生顺利实施。
8.府校合作、各方参与、责任落实是保证
在两种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用人单位及院校间建立了紧密联系,形成了“政府——院校——单位”三位一体,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政策保障链条。在这个保障链条中,府校密切合作,各利益方积极主动参与、责任落实到位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院校在严格执行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以及各省(市)相关部门的文件基础上,根据免费医学生或免费师范生招生、培养、实习以及就业等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向上反映与协调。其次,地方政府根据国家部门相关要求出台相关编制、人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强基层教育或卫生医疗卫生单位的吸引力,同时和师范院校或医学院校紧密合作,加强实践基地等各项建设,形成校府合作的双赢模式。第三,医学院校或师范院校形成相应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制定以课程和教材建设为基础的教学基本建设类文件,以教学管理规程为主体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教学质量标准与质量监控体系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范本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和基本文件。从制度上规范了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同时,应制定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等相关政策。激励了学生努力学习的学习热情与激情。第四,用人单位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的制订、修改,及时调整岗位需求。
9.措施激励、编制到位、政策人性是保障
根据免费医学生及免费师范生工作经验,人才在基层要留得住,政府不但应切实采取提高工资及福利待遇、落实编制到位、提供继续学习机会等措施吸引并稳住基层人才,而且还应持续加大基层教育及医疗卫生的投入,持续关注免费生到岗就业的情况,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医疗、教育服务问题,通过技术支持、短期培训等各种形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待遇留人、情感留人,解决好“有发展”的问题,同时还应制定各种人性化优惠政策,以保障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总之,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是我国当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两者之间相关政策的相互比较,可以取长补短,同时,其相关经验与启示对于其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也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