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认知模式
人的认知过程对情感和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人的行为受我们对周围环境的评价与认识的影响。当我们认为环境是舒适有利的,我们就会感到轻松快乐。当我们认为环境是危机的不利的,我们就会感到恐惧,随时准备战斗或逃跑。认知治疗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认知过程在决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认知治疗师认为行为和情绪均来自于个人对情景的评价,而评价又受信念或价值观念的影响。
一、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艾利斯认为,一个人既可以有理性的思维和合理的信念,也可以存在非理性的思维和不合理的信念,而非理性的思维和不合理的信念常常是心理或行为异常的症结。心理治疗的目标就是要除去这些不正确的信念,并以正确的信念取而代之。他在50年代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作为认知治疗的一种方法,而他的ABC理论影响深远。他认为,外界的刺激性事件(A-诱发事件)不是引起人们行为反应(C-后果)的直接原因,对行为反应产生影响的是人们对刺激性事件的评价或认识(B-信念)。例如,上文中的张某,在车上拉肚子是一个刺激事件,恐惧和回避乘公交车是后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反应呢?原因在于他认为自己没有用,没有控制自己而让自己在公众面前出丑,是件非常丢人的事。为此,他不断责怪自己。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他就出现了异常的表现,乘公交车前反复上厕所。
二、认知理论
贝克早年曾学习和从事过精神分析,但他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一直从事认知治疗的研究。他认为,心理异常源于负性的思维模式或歪曲的认知图式。一个人的童年生活经历构成了他对世界的认识与看法,并逐渐成为影响他行为的认知图式。例如,一个抑郁症的患者,在他早年的生活中可能会经历一些挫折或创伤。这种经历可能会让他对世界形成一种不太全面或不正确的看法,他称之为功能失常的假说。这种假说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他的生活产生明显的影响,他自己也不一定明确地知道。但是,如果在成年或现实的生活又遇到重大的事件,这个假设就会被激活,产生负性的思维,对自己进行歪曲的评价,如认为自己无能、或认为自己是个坏人等。在这种认知的影响下,抑郁症的一些症状就会表现出来。因此,改变不良思维是治疗心理异常的关键。
黄某从小到大,一直表现很优秀。参加工作后,因工作业绩好,他比同龄人升职快。所以,他说自己已经形成了追求尽善尽美的习惯,对自己要求很严很高。在工作上不能比别人差,更不能出问题。久而久之,工作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没有能完成任务时,他开始否定自己,认为自己能力太差,不善交际,不适合做这种工作。经常埋怨自己,甚至认为像自己这样的人没有活在这个世界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