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行为主义模式

行为主义的旗手华生有一句名言:如果你能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科学家、医生、律师、艺术家、乞丐、小偷……。强调人的行为是通过训练与学习逐渐塑造出来的。

行为模式的核心观点就是强调学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所有的行为,除了那些被生理能力所决定的以外,都是习得的,因而这种习得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消除。行为是机体对环境的反应,包括外显行为和内在行为(情感与思维)。从行为主义的角度看,人就是一个习得行为的综合体。我们在模仿父母及其他人的行为中学习如何适应环境,如何与他人交流、相处。很多习得的行为能帮助我们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并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有意义的生活。另一方面,异常的行为也可能是学习得到的。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异常行为是人与环境不相协调的结果,是缺乏适当的学习,或是通过有毛病的学习获得的。条件反射和观察模仿是人类基本的学习方式。所以,行为治疗师主要依据学习的原则来解释和治疗异常的行为。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由巴甫洛夫建立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证实,学习是通过暂时联系产生的。如果两种事件反复同时一起发生,就会在一个人的内心融合。如果一个事件使人产生快乐,另外一个事件也会给人带来快乐。如果一件事带来的是情感的沮丧,另外一个事件也会是这样。例如,很多到医院接受过注射的小孩,以后只要见到穿护士服的人就会紧张害怕,因为他们把打针所产生的痛苦与护士的服装连在了一起。异常的行为模式也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

张某,一位30岁的男性,他认为自己没有用,一丁点儿小事都控制不了,对自己非常不满。一年前,由于饮食的问题,在回家的公交车上,突然肚子疼。他坚持了很长时间,但还是没有到站。在他不太注意的时候,大便到裤子里。当时非常尴尬,满身大汗,感到别人在讥笑他。后来,每次上公交车前要不停地上厕所,明知没有了,但还不放心,非常难受。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他还是可以乘车,但在上车前会紧张不安,害怕再次出现以前那样的“丑事”。在他心里,坐公交车就是受罪。然而,如果是打出租车就没有这样的痛苦。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理论认为,行为对环境有“操作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环境。我们的社会行为都在为他人的反应制造某种情景,而他人的反应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人的行为是在强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会用奖励和处罚的方式。奖励是一种正强化,可以强化正性的或良性的行为,并让这种行为持续下去。他认为这种强化是塑造我们所期望得到的新行为的最有效的手段。惩罚是一种负强化,可以消除某些行为模式,让我们认为不良的行为中止。但是,这种强化的行为塑造作用相对较小。当一个小孩在餐厅在大喊大叫时,其他人会感到反感。此时,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训斥,或不断强化他那些合适的行为,他以后就会在这种环境中较少出现不恰当的行为。如果父母给予了认同或赞赏,那他以后还会在这样的场所大喊大叫。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人物是班杜拉,他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模仿,从而学习全新的行为。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指的这种学习现象。如果观察的对象或楷模的地位越高、形象与现实生活越接近、价值观念与观察者越相似,他们对观察者的影响就越大,也就是说他们的行为示范作用就超强。向楷模学习是我们社会常用的一种塑造人们行为的方法。但是,如果观察和学习的对象不理想,我们的行为就会出偏。

总而言之,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异常是我们在模仿与学习方面出了问题,导致塑造出来的行为偏离正常。